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杏坛网事
丰碑铭青史  传略颂英名——开国将军薛少卿的传奇一生
2019-01-14 16:18:23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丰碑铭青史 传略颂英名.jpg

监利县尺八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群雄鹊起,英雄辈出。开国将军薛少卿就出生在这块红色而又光荣的土地上。

薛少卿,湖北荆州监利唯一的开国将军也。一九一O年十一月十六日诞生于长江“九穴十三口”的“赤剥穴”(即尺八口),现尺八镇红庙乡薛湖村。哥姐五人,他排行老五。幼时家贫,随父母、哥姐下地干活,他秉性聪慧,勤劳懂事。十岁时在村学堂读私塾,四书五经到也熟知。不幸12岁那年,积劳成疾的父母双双撒手人寰。而后,在好心的乡亲们的尽力周济下,到地主家打短工,当长工,受尽折磨。后因不忍地主苛刻刁难,便在大哥的鼓励下,毅然投入打土豪劣绅、杀贪官污吏的革命斗争中,走上了解放劳苦大众的武装革命之路。

17岁时,经薛冬儿介绍,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5月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开始了他为革命事业拼搏的一生。是年7月7日,以湘鄂边和洪湖苏区为主体的湘鄂西根据地崛起了一支红色队伍主力——红二军团。事后,红二军团打下监利县城之后,各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在尺八镇区乡苏维埃政府里,他被任命为土地委员会委员兼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团支部书记。负责分配土地、少年先锋队的训练和苏维埃政权的保卫等工作。

1931年3月,红二军团遵照中央的指示,在长阳改称为红三军,区党委决定由他带领10多名青年团员参加了补充团,编入红三军第九师(简称红九师),该师师长为段德昌。他被编在第二十五团,正式步入军旅生活。10月,他调任尺八镇州山党支部书记,继续开始地方革命斗争。后又到荆门县开展工作,担任礼家寺区反帝大同盟青年部长。1932年春为了反击第三次围剿,游击队退出洪湖根据地,随独立师与红三军会合,薛少卿被编入第七师。1932年7月在湘鄂西红三军所在地——鹤峰县走马坪,他被打成“改组派”,经许多老同志求情免死,后经贺龙、关向应过问释放,并获得平反。1933年初被调到县反帝大同盟青年部工作,任青年部长。1934年5月,他接受并完成了配合武装动员科护送200余名伤员安全转移的任务,受到部队的表彰。

1935年11月,红二军团从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全军1.7万余人踏上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之路,此时,他被任命为红二军团政治部没收委员会主任。在长征途中,他跨雪山,化“敌”为友,会师甘孜讲团结;过草地尝非人苦难。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会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他历时一年,转战湘、黔、滇、康、川、青、甘、陕8省,行程两万多里,进行大小战斗110多次。由于薛少卿领导的没收委员会做群众工作做得好,兵源和给养能够得到及时补充,基本上保障了红二方面军的经费和兵源,他的领导和组织才干得到了贺龙的赞赏。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二方面军所属部队和陕北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一师,独立二师,赤水警卫营及总部特务团一部编成八路军120师,贺龙为师长,肖克为副师长,周士弟为参谋长,关向应为政治委员,甘泗淇为政治部主任,而薛少卿被任命为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武装动员科长,10月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托,组建晋西北临时区党委,薛少卿被党内任命为兴县武装部长,对外称动员委员会武装部长,带队赴兴县开展工作;1938年9月,由于意志坚定,赤胆忠心,英勇善战和灵活机动,在近10年革命斗争中经受了考验的薛少卿被任命为120师政治部民运部长,从地方回到了部队,走上了人民军队的领导岗位,时年28岁,而发现他的“伯乐”,就是贺龙元帅。

丰碑铭青史 传略颂英名2.jpg

1941年6月他调任120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很快升任为部长。在1943年,甘泗淇到中央党校学习期间,还代理过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他充分展现了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才干,其工作表现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表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中央提出“向西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后,抽调各解放区的11万军队和2万名干部挺进东北。延安干部团和教导第一旅与从晋绥边区抽调的400余名干部汇合。经过短期休整后,组成干部团赴东北,薛少卿和夫人陈岩受命随团出发进入东北,并被任命为干部团组织部长。到达东北后,薛少卿被中共中央东北局任命为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不久调任辽西北地委书记,之后为嫩江省委组织部长兼二分区地委书记及军分区政委。1947年夏,他受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派遣,任命他到我军在北满东安(今密山县)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代理党委书记职务,主持航校党的全面工作。他到职后克服了人生地疏,水土不服,工作难度大等困难,开荒打草,团结同志,勤奋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在东北老航校3年多的时间里培养了各种航空专业人才560多人,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培养了种子”,输送了领导和技术骨干,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丰碑铭青史 传略颂英名3.jpg

薛少卿将军全家合影


1941年11月11日新中国成立了空军。1950年7月军委空军党委成立,薛少卿为党委委员,出任训练部第二部长;9月空军工程部成立党委,薛少卿为书记,在此期间,他为空军航空机务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使他最终完成了从外行到内行的飞跃。

1960年9月,薛少卿被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为空军副司令员,三机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此间他全力推动了航空器材立足于国内,航空研究院的成立等重大工作,他还积极向党中央建议并推动进行“补缺配套”、完善航空工业的体系,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航空仪表、电器、附件厂,填补了国内很多航空专业的空白,初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机械设备配套能力,仅1961—1962年,试制生产和优质过关的机械设备产品就达832项,为飞机发动机和导弹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配套条件。不久,他就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1965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命令,任命薛少卿为空军工程学院院长,再次涉足航空教育。1970年4月,毛泽东主席签发了军发(4)336号文件,再次任命薛少卿为空军副司令员,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磨难后,他又重新回到了空军领导岗位。1971年“9.13”事件发生后,因为与林彪、吴法宪(时任空军司令员)没有牵连,被周恩来总理指定为空军五人领导小组成员,他仍然与三机部同志一起到飞机生产维修单位解决大批空军待修飞机的积压问题;1973年5月2日,毛主席签发了中央军委9号文件,对空军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成立了新的空军常委会,薛少卿为常委,副司令员,负责空军训练、工程机务、学校、航空工业、飞机安全和定型工作,就在这一年里,他主抓了周总理提出外援14个国家的任务,共援外飞机328架,选派飞行员372名,援建机场5个,配备翻译12名,修建飞机展厅3个,调飞机发动机127台,特种车132辆,各种备件2600多项。就这样,他与曹里怀副司令一道完成了周总理交办的外援任务。

1975年8月,薛少卿时年65岁,为了响应邓小平的“老同志让贤的倡导”,他主动提出退居二线的申请。不久,中央军委30号文件批复了他的申请。于是,他就成为空军的第一个顾问,列席常委会议。在他当顾问期间,发挥余热,为空军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同时,他还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红二方面军军史的审定工作上,担任了《贺龙传》、《任弼时传》、《关向应传》等书的顾问工作,他把对贺龙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怀念都寄托在这些文献的核实和整理上,他认为这是他晚年最大的政治责任。

1977年10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顾问的薛少卿,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尺八镇薛湖村,他带着二儿子薛辽程来到父母的坟前,脱帽致哀后,他深情地说:“12岁时,父母离我而去,我成了一个孤儿,是万恶的旧社会把他们逼死的,只有共产党才是贫苦百姓的救命恩人。”当他来到大哥的坟前时,禁不住热泪盈眶,是大哥鼓励他参加革命,而大哥由于自己的牵连,双眼被害瞎,在狱中被国民党活活打死,想到这些,薛少卿的心在滴血,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随后,便看望了曾为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老部下。作为一个离家60多年的游子,回到自己的家乡,有如回到母亲的怀抱,对故乡的爱,就是对母亲的爱,这种母爱在薛老身上展示得淋漓尽致。

丰碑铭青史 传略颂英名4.jpg

薛少卿将军与夫人陈岩女士


1982年10月5日,我(作者本人)陪同原尺八供销社主任胡兰亭在天津办完公事后,到北京空军大院12号院拜访了薛少卿将军。薛将军的夫人陈岩女士在大门口迎接了我们,我们通过三道岗哨,在一座只有两层楼的四合院内来到薛将军的住所,薛将军身着便服接待了我们,他得知我们是从尺八老家来的客人后,高兴地一一与我们握手问好。薛将军时年72岁,身体健康,精神矍烁并很健谈,他仔细地问我们监利和尺八,特别是他的家乡薛湖村的情况,胡主任和我都分别作了汇报,他听了既高兴又兴奋,陈岩夫人还忙不停地为我们沏茶、削水果,非常好客。我们坐了两个多小时,因薛将军忙于接电话,我们便告辞,陈夫人再三挽留我们吃了中餐再走,我们看时间还早,还是告别了薛将军和陈夫人,由警卫员把我们送到大门口,这一离别却成了永诀。

1991年10月23日,薛少卿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走完了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空军、航空工业的创立、建设和发展的一生。他的骨灰一半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半安葬在他的家乡——监利尺八薛湖村。

薛少卿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授予共和国开国空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薛少卿还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在政协科技组工作。


附录:

薛少卿夫人陈岩女士,1920年7月10日生于浙江省宁波酄县,1926年在宁波鑑桥(苍水街)小学读书,1932年夏高小毕业,1936年7月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宁波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并在“读书会”担任理事,积极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9月30日毅然离开父母,随“宁波战时流动宣传队”,边演出抗日剧目,边向延安进发;11月初,由胡乔木介绍,被选派到延安抗大第三期学习,在第三大队里,她刻苦学习,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心。1938年3月5日在抗大毕业后,进入了鲁艺戏剧系学习;1938年5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转正,10月到中央组织部党员训练班学习,1939年2月训练班毕业,被分派到鲁艺图书馆工作,最初是当管理员,后任馆长。

1942年春被调到鲁艺实验剧团当团员,后来是研究员,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3月由组织安排到晋绥军区战斗剧社工作。1944年调到晋绥军政治部宣传部当干事,经军区政治部李俭珠同志介绍与薛少卿结婚。1945年9月—1947年9月先后在沈阳东北临时总政治部任宣传干事,东北嫩江省委任组织干部、秘书、东北纳河女中任教员,东北嫩江省二地委任机要秘书、组织干事、党训班副主任、牡丹江市任工委书记等职,1947年夏,到安东联中,被安东地委任命为安东联中党支部书记并教务主任。1948年4月走上了东北牡丹江市七星区区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的岗位。时年秋,她随薛少卿到长春担任长春市妇联主任,兼长春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总工会常委、吉林省妇联执委、长春市妇委副书记,并参加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51年10月—1954.1月先后在全国妇联宣传部和城工部当秘书,1954年1月调到妇联“中国妇女”杂志社工作,先后任国际文艺组组长,儿童教育、妇、幼卫生组组长,言论、通讯报道组组长。1965年秋,她随同薛少卿到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后任西安市委秘书长,1971年调任北京市出版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1991年11月9日因病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她生有两男(薛辽滨、薛辽程)一女(薛晓辉),均在北京工作,现已退休。


【作者介绍】:彭秋生,男,74岁,中共党员,监利县供销社系统退休干部。现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监利县作家协会理事。常有作品散见于国内各报纸杂志,并多次获奖,著有《商镇·朱河史话》、《风雨人生》两书。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