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杏坛网事
寻迹千年古镇----澴潭
2019-01-10 15:40:34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夫人祖籍红安,出生于澴潭古镇。于此,我便与这个千年古镇,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以来,我对坊间流传的“澴潭的房子,安居的娘子”之说,总是一知半解。多年来,也一直萦绕梦中,一直在思考原由,寻觅究竟。得来的也只是一些历史碎片。心中依然模棱两可。2016年孟夏,有幸参加随县文联组织的一次赴澴潭采风机会,我得以慢慢解开古镇神秘的历史面纱。



澴潭”地名由来


    提起澴潭地名的由来,当说流经镇区的一条水系--涢水。涢水,古称清发水,又称涢川。往下汇入随州城区府河。涢水为山溪性长流河。其主要源头名叫大涢水,发源于大洪山北麓灵官垭施家冲;另一源头名叫小涢水,发源于双河(现属洪山镇)境内的小寨子山。大小涢水在茅茨畈以北汇成涢水主干。由澴潭西南入境,北纳龙家河、大碑河、苏家河;南纳岩子河、峰洞河、石板河、汤畈河,后经梅丘镇一组流入安居镇境内。涢水自西向东流入澴潭镇区。首先在石门垭遇到坚硬山岩阻挡,转而向北,又受红庙岗余脉的阻挡,折而向东。因沿途狮子口、龟山、蛇山环列,转而南流,迎头又碰到磨盘山的顽强阻挡,进而又折向东流。在镇区外转绕过了西、北、东三个方向,形成一个大“几”字形,围绕镇区,似一条长长玉带,飘然而去。古往今来,山洪暴发不计其数,水涨潮落,变幻莫测。湍急的水流将涢水河床上的泥沙大量卷走,在镇区周围形成了数发百计的大小深潭。其中,多处深潭相连。故名澴潭。


    小镇距今,已越千年。 据当地耆宿世代相传:澴潭最古老的街道在柏树岗。系以王姓为主的八九家居民所建。房屋是两排门面相对的茅草屋。故史上又称王家岗,也叫茅家集。街道路基底层为黄粘土,上面鹅卵石铺就,澴潭最古老的街道就此形成。为纪念此事,王姓人家特意在街旁种植一棵柏树。历史斗转星移。当年的柏树名声鹤起,王家岗,茅家集却被淹没于历史长河。该树1975年被采伐,据林业专家考证,年轮已达1100余年。以此推断,澴潭古街遗址形成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3年)。所以,澴潭名符其实的成了千年古镇。



“小汉口”的美名


    历史上,水运通航要早于陆路。其中,涢水(府河)主航道上起澴潭,下至云梦道人桥港,全程210公里,此段航道可通过载重量5吨左右的帆船。道人桥港以下则可通9--15吨的大船,直达武汉。明朝成化年间,南北通商日渐繁荣。涢水水运迅速发展,来澴潭经商的外籍客商越来越多。古镇小东门码头率先成为澴潭的第一码头。为便于货物运输和销售,主街市场以穿心巷为起点,迅速向上、下扩展。街道呈弧形,与涢水走向基本一致。据新州志载:明清两代,随州丝织品、土纺土织品贸易繁荣,时有山西、陕西商人来此开设店铺,结帮经营。现位于老卫生院院内的山西会馆即为关氏后代关毕田出面筹资而建。


    澴潭紧临涢水,河运经府河达武汉。陆路又系随州西线的重要驿道,北趋襄枣,南抵钟祥,扼水陆交通之要塞,远近商贸附籍者日众。其中黄安人尤多,商户几乎占全镇的三分之一。资金本雄厚的大商户主要集中在玉石街。江西会馆、黄州会馆成为曾经的商界大帮。到清雍正初年,澴潭的商贸地位已远远超过梅丘镇(位于澴潭镇东南12公里处的涢水西岸,因水路交通方便,早在明朝初年,即成为随西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梅丘巡检司。并设东南西北四门。清雍正三年,巡检司署迁入澴潭,此地逐渐衰落),成为与淅河、城关并驾齐驱的物资集散地。1725年,梅丘巡检司署正式迁至澴潭。自此,澴潭成为随西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抗战时期,淅河、随县相继沦陷。湖北省第三专员公署及其所属的流亡县政府及其机关、学校陆迁至澴潭,澴潭又成为国统区首脑机关所在地。“小汉口”的美名自此形成。



澴潭的房子


    自炎帝神农以来,有人居住的地方,必有房屋,更不用说澴潭这个千年古镇了。古镇鼎盛于明清时期,所以房屋建筑也多为明清风格。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现存保存较为完好的黎家大院。


    据史料记载,黎家始祖本诚公于1729年前后由麻城迁入澴潭,先祖为人精明能干,曾任龙家河巨富雷员外的管家。因雷家无子女,员外钟爱管家,后来命一丫环与其成婚。雷氏夫妇百年之后,黎氏家族继承了雷家的巨额财产,并将原雷氏祠改为黎氏祠。黎家经过多年经营,到大地主黎福记手下,已发展成为澴潭和随枣一带最有名气的大地主。据《随史》载:澴潭黎缙珊(坊间传名,敬轩。系同一人)一家即占有土地11万亩,其中随西5万亩,枣南6万亩。明清澴潭古镇8000余间房屋中,属黎氏家族所有的,就达4200余间。近代,当地人称幺爷的黎均实的婚礼,是澴潭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场面最豪华的婚礼。抬嫁妆的人绵延数公里。黎氏家族当时的房屋全部打通,方能满足接待前来祝贺的客人。可见当时黎氏家族的兴盛。


    旧州志载:道光27年(1848年),随知州劳光泰奉旨为黎树德(追赠奉直大夫)之妻任氏立节孝牌坊一座(其子知本州同衔加二级),后称下牌坊。道光29年(1850年),为表彰生员黎载德之妻邹氏之节孝,随知州金云门奉旨在玉石街立牌坊一座,后称上牌坊。上下牌坊均为四柱三层。开间中间大,两侧小。中间的两柱有两对威猛的青狮相对而立;边上的两柱由两对温驯的白象倚柱而耸,既增添了庄严气势,又加强了建筑稳重。二层的横梁上,雕刻有节孝典故,八仙庆寿、十八罗汉等人物群雕。三层为红日祥云,二龙戏珠。正中镶嵌“圣旨”二字。奉旨建有两座牌坊,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澴潭黎氏家族的声望由此达到顶点。


    黎氏家庭的房屋继承了明清遗风,多为青砖黑瓦的风火檐结构。临街山墙突出墙体约20公分,高屋面一米五左右,采用薄砖封顶分水,作为防火隔热墙。临街二楼普遍设有鼓皮望楼。当时,中街、下街的街面均是用黄粘土加鹅卵石铺砌而成。而黎氏家庭的街面却用上等大青石条铺砌而成,故称玉石街。由此可见,黎氏家族当时富甲一方。


    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军从厉山、河源店一带对澴潭进行扫荡。途中,受到国民党第45军阻击,日军进入澴潭镇区,进行疯狂的杀人放火。2000余间明清古建筑被烧成一片废墟,久负盛名的“澴潭的房子”,从此也就销声匿迹。现存较为完好的黎家大院,属五进四合院结构。算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澴潭房子的经典之作了。除临街一进单列之外,其余几进均为通前朝后的二层木楼。其中“人”字形二龙戏珠木雕彩绘立架,精美绝伦。小姐绣楼设在后花园对面幽静神秘。四进天井小院均有回廊相连,古朴典雅。总占地1121.8平方米。系随州地区古建筑原貌的典范之一。


    本次采风,有幸查找到了夫人祖父马泽民先生的一段曲折历史 。马绪诚(即马泽民),黄安(今红安)县人,与董必武是青少年时期好友,系董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中共党员。后参加黄麻起义成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任营长。1932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中负伤离队,遭到当地反动局通缉。被迫逃至随县澴潭隐蔽,后与组织失去联系。四清运动中,工作队前往红安调查马泽民身份时,才知马泽民二弟马润民参加长征时牺牲,时任卫生团团长,三弟为红安县高桥镇游击队队长,被国民党活埋,妹妹为当时红安县乡文书,被国民党枪毙。马家书香门第,满门忠烈。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红极一时的曾经奢华,终将成为过往云烟。如今,千年古镇老街,又如一位长者,历尽岁月沧桑,一切显得那样平静祥和。那如玉带的涢河溪水,仍在静静流淌。那转不动的山脉,至今,还在向世人诉说着小镇的古往今来。



作者:周忠兴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