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杏坛网事
洪湖博物馆藏 刘心源考订“石鼓文”刻石
2019-01-10 10:14:13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1984年以来,湖北省洪湖市博物馆在地图中查看陆续征集到清未民初金石学家、书法家刘心源刻写的石鼓文刻石,共计十一方。经初步整理和考证,十一方刻石,均为两套石鼓文的残石。其中,按二、四、六、九、十序号排列的五方,系刘心源摹自清代大学者阮元重刻本;另外六方以甲、乙、戊、庚、辛、壬等天干序号排列的,乃刘心源摹自清廷南书房存本。在每一方石鼓文正文后面,都有刘氏“随其谬处订正”、“纠正旧释”的魏书考订注疏。阮本第十鼓注疏后和南本甲鼓正文后分别有刘氏所作小记和简跋。


洪湖博物馆藏 刘心源考订“石鼓文”刻石2.jpg


石鼓文,是以大篆(即籀文)书写刻于十个鼓形石上,每一石刻一首四言诗,记叙秦国游猎的情况,所以又称为猎碣。是我国现存的最早刻石。唐初发现於天兴(今陕西凤翔),今十石文字大多剥渐,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文的书法继承《散氏盘》质朴的风格,雍容和穆,笔势雄劲浑厚,朴茂自然;结构端庄凝重,气韵生动流畅。石鼓文的文字、诗句、书法都受到历代人们的推崇和珍爱。唐韩愈在《石鼓歌》中称赞:“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赞美说:“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纽。”康有为更是备加推崇,称为“书家第一法则”。晚清许多书法名家杨沂孙、吴大徵、吴昌硕等人无一不从此出,足见其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历代学者对石鼓的年代,从诗的内容和书法作了很多讨论,最后确定为秦物,郭沫若先生《石鼓文研究》为这一方面的总结之作。


洪湖博物馆藏 刘心源考订“石鼓文”刻石.jpg


刘心源,字亚甫,号文申,又号冰若、幼丹,晚号龙江叟。清道光戊申(1848)年八月初七生于鄂嘉鱼龙口腾云洲(今湖北洪湖龙口堤街)一晚清秀才之家,同治癸酉(1873)年中举。光绪丙子(1876)年进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壬午(1882)年,应聘纂修《湖北通志》。辛卯(1891)年,钦派督理五城街道,转掌江南道御史。癸已(1893)年,调补京畿道御史、京察一等。甲午(1894)年,简放河南副主考。乙未(1895)年闰五月,简放四川夔州知府;丙中(1896)二月,履任。丁酉(1897)十月,调补四川成都知府。庚子(1900)十二月,升江西督粮道。辛丑(1901)五月,署江西按察使司。壬寅(1902)年七月,调补四川川东道;八月调补赣南道。癸卯(1903)年闰五月,简放广西按察使;十一月,署广西布政司。甲辰(1904)年,因与上峰积隙渐恶,告病;乙巳(1905)年八月,开缺,回归故里,修先宅,名“濑庐统”,又名“江云居”,筑著述斋“奇觚室”,自号“龙江叟”。宣统庚戌(1910)年八月,刘心源复出,当选粤汉川铁路公司经理。民国壬子(1912)年二月,被推选为湖北临时议会议长,继而当选民国首届国会议员;七月,出任湖北省第一任民政长;十月,称病辞返故里。民国丁已(1917)年八月初七,刘心源卒于“江云居”,享年69岁。


洪湖博物馆藏 刘心源考订“石鼓文”刻石5.jpg


刘心源平生攻古文,善书法,尤在金石、训诂学方面成就显著,被考古界与语言学家誉为清末民初“集大成者”,其著述甚丰,有《古文审)8卷,日本近年再版;《吉金文述》20卷;《乐石文述》30卷;《古音》2卷;《三代六书存》18卷;《通鉴系证》8卷;《楚辞注笺》、《孙子事证》各1卷;《游西山记》、《使豫轺程记》各2卷;《广西兵事》1卷;《年谱》2卷;诗赋杂文若干卷;石刻阮《川程坐游记》4卷;《凡诲书》11卷;自著《石鼓文》、南本《石鼓文》、大徐《碣石散碑;木刻石鼓文、会稽碑等等。


洪湖博物馆藏 刘心源考订“石鼓文”刻石4.jpg


刘心源的书法,堪称大家。其极擅篆、魏,兼工隶、行,与宜昌杨守敏、武昌张裕钊并称为清末湖北三大书法家,其书法艺术及传世名作,近年已见诸于报道和介绍,兹不赘陈。


刘心源手迹刻石的发现与收藏,无疑为训诂学、考古学、语言学及书法界增添了宝贵的研究材料,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将随着刘心源及其作品的深人研究与发掘而昭示于世。



作者:余向东

作者单位:洪湖市博物馆




(编辑:陈斯莹)


上一篇: 魂牵梦绕三盘棋
下一篇: 上大人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