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州网站>专题资讯
对付逃税的杀手锏
2018-01-21 10:30:24   来源:今日湖北网   分享:
0

  (荆州市沙市区国税局  胡国斌)

  在我国税收法治化进程中,各级税务机关致力于依法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打击各种逃税行为,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可见逃税现象时有发生。逃税之所以难以根治,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觉性尚且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于目前税务人员还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对于纳税人购进多少货物、发生多少销售、产生多少利润等关键性数据,税务人员通常也只得从财务报表上获取,这种信息获取的渠道还仍显狭窄。那么,针对逃税这一顽疾,我们能否具有“药到病除”、彻底根治的解决之道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运用,同时还伴随着国家对覆盖所有公民的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建设、完善,逃税问题有望会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

  先请对这样两条新闻进行仔细地品读:

  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其中提到“开展纳税人基础信息、各类交易信息、财产保有和转让信息以及纳税记录等涉税信息的交换、比对和应用工作。”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京召开,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会议认为,“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构建底层制度的角度说,这无疑是扔下了两颗深水炸弹!至此,我们完全有根据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若干年以后,纸币只在偏远地区或特殊情况下少量流通,数字货币得到广泛使用,多数支付行为特别是大额支付行为将会以数字货币的方式完成(毋须赘述的是,数字货币的支付过程是完全可以追溯的)。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建立起以居民身份证为锁扣的统一信息查询平台,政府部门凭藉居民身份证号码可以查询到该居民的各项有关重大个人信息,包括被查询人的所有银行帐户信息、证券及期货账户信息、归属于此人的不动产信息、购买保险信息、买卖车辆信息、纳税记录、交通违章记录、出入境记录甚至包括此人何时何地乘坐过什么样的火车、飞机以及住过哪些宾馆……一切可以尽在掌握!政府职能部门出于工作的需要,可以对个人的相关信息了如指掌、将个人的行为轨迹看得一清二楚,就像观察鱼缸里的鱼儿一样清晰、透明。在另一制度层面,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一方面,让诚实守信者得到褒奖,对其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让违规失信者背上“不良记录”的包袱,使其步履维艰。“老实人受益,狡猾者吃亏”从制度上得到保障,而“老实人吃亏,狡猾者受益”则从制度上得以杜绝。当这一时期到来之际,纳税人财产状况及资金流可以被税务机关有效掌握,客观上已“很难逃税”,而在主观上又因为重视自身的信用记录而“不愿逃税”,如此一来,既有客观上的“有效制约”,又有主观上的“合理引导”,逃税现象还能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呢?纳税人全面“如实申报、诚信纳税”的局面又怎么不会形成呢!顺带说一下,不只是逃税,还有洗钱、受贿等经济犯罪行为,恐怕都将遭遇到“克星”。过去这些不法行为发生时,往往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你”、“我”都不吭声,他人无从知晓,但是,到了数字化时代,人人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网中央”,互联网上会留下所有人的痕迹,让人无处遁形。你能成为《封神演义》中那个身怀“土遁”绝技的土行孙吗?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怎么能行,连隐私权也没有了,我反对!别担心,隐私还是会有的。既然人人都有保护隐私的诉求,国家会出台政策措施对个人隐私予以保护,只有执法部门才有资格获取相关的个人信息并且只能用于法定的用途,个人信息不会遭到随意泄露。不过也应该承认这样的事实:今后的个人隐私还是会相对更少一点。为了社会的进步,有时我们必须付出一点小小的代价。比如说在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显然也减少了个人隐私,但这大大有助于打击刑事犯罪、维护公共安全。同样,为了有效打击逃税等经济违法行为,为了创造更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了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我们又何尝不能让渡出自己的部分权利呢?

  最后简述两个与本文主题相关的事实,权且当作“他山之石”。

  在美国,人们通常只携带少量现金,个人使用的现金如果超过一万美元,就必须到金融犯罪监管局提出申请并进行备案。大额支付只能够通过刷卡等电子支付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都逃不过政府的监控。尽管近些年美联储也在大量印钞,但那些纸币多数被使用于美国本土之外。

  在德国,任何一个鸡蛋上面都标有一串编码,凭借这串编码,消费者可以查到鸡蛋的“前世今生”:来自哪个农场,产自哪只母鸡,母鸡是放养还是圈养、吃过哪些饲料、打过什么预防针……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警察”可以顺藤摸瓜进行追查。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