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致富之后,不忘回报农村。为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他捐钱、开矿、修公路。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村支书吉明东。
六月的荆州阴雨绵绵,记者来到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时,吉明东正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们一起商议村里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眼看大雨将至,困难户姜代芬家的新房修建情况一直牵挂着他的心,散会后,吉明东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三堰淌村困难户姜代芬家中。
今年58岁的姜代芬,是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的一位普通村民。由于丈夫代进月身体不好,耳朵听力受损严重,以前在家附近的煤矿打工,现如今煤矿停产,一时间失去了收入来源,老两口只能靠自家的5亩地生活,生活十分艰难。而他们所居住的房子更是因为年久失修,已是不敢住人。由于条件太差,连亲戚们都不愿与他们往来,改善住房条件迫在眉睫,这一切吉明东都看在眼里,下决心要为他们家盖一栋新房子。
经过多次上门了解情况,考虑到姜代芬家的特殊情况,盖新房子所用的12万元,吉明东原打算全部由村里来负担,但姜代芬老两口要自己负担力所能及的2万元,最终,在老两口的坚持下,吉明东同意了他们的做法。现如今房子已成型,为尽快帮助姜代芬改善家里的生活环境,吉明东还邀请老两口加入村里的合作社,让老两口每人每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2000多元。
一个人说好,不是好,要全村人都说他好才是真的好。今年50岁的吉明东原是当地的一个挖煤工人,通过13年的井下拼搏和多年的努力,终于带着自家兄弟们都富起来了。但看到村里父老乡亲的日子还不好过,于是吉明东自己先后给村里捐款1000多万元,号召村里先富起来的村民们共同捐款2000多万元,为村里修建了2个村民示范小区。
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党总支书记吉明东介绍,三堰淌村是靠煤炭起家的,因为煤炭这个产业对地方的污染大,灾害多,所以他们对煤炭进行了逐步的关闭。
煤矿厂关闭,老百姓的生存之路不能关闭,为帮助村民早日脱贫,吉明东和村干部一起,动员全村的富裕户和暂未脱贫的困难户实行捆绑式结对帮扶,并承诺乡亲们:只要不脱贫,永远不脱钩。同时,吉明东还积极为村民们谋发展,找出路,通过立足三堰淌村实际,现在,三堰淌村已经形成了在外矿业和在内林业、养殖业、旅游业护促共生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在吉明东的带领下,通过科学规划、创业增收、改善村貌,三堰淌村先后建起了村部大楼、图书室、农民广场。朝着“对外投资开发矿藏、山上建设绿色银行、山下规模养殖猪羊、农村社区示范榜样”的发展目标,现在,三堰淌村全村的工农业产值已经达到了1.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5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三堰淌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记者在三堰淌村采访过程中感受到了村民们满满的幸福感,而这辛福感都源于他们有一位好支书。
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在,三堰淌村已经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先后被授予湖北省综合实力500强明星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记者 李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