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届检察发展论坛征文
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何山权* 陈妍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检察工作 精准谋划
[摘 要]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当主动研究和适应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目标,找准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司法改革体制机制,准确把握规范司法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服务大局的途径和方法等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自觉扛起检察机关在实现“十三五”目标中应有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动员全党务必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检察机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主动适应厉行法治的新形势,依法保障和推动自身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是“十三五”时期需要深入思考、及早谋划的重大课题。结合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推动沙市检察工作协调发展的实际来看,我们应该在六个方面深入思考、狠下功夫。
一是要精准制定机关发展远景规划,突出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科学性。
思路决定出路,厘不清思路,就踩不准脚步,完不成任务。制定检察机关十三五规划,要有对接国民经济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胆气,要有迈大步上台阶的勇气,要有推动工作发生脱胎换骨变化的豪气,更要有打造一流工作品牌的正气。尤其是检察机关制定远景目标规划,既要注重继承性,又要体现发展性,更要突出人民性,同步彰显司法性,这是我们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基础和前提。制定十三五规划,目标站位要准、定位要精、进位要大;措施要紧盯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以群众满意为追求,以创新规范为途径,以强化司法责任为己任。为此,我们确定沙市区院十三五奋斗目标为建设“明星检察院”。具体工作思路就是打造“三个一流”、力争“四个领先”、确保“五个走在前”:“三个一流”指司法素质能力全市一流、队伍职业形象全市一流、内部治理水平全市一流;“四个领先”指作风建设全市领先、精神面貌全市领先、创新意识全市领先、综合考评全市领先;“五个走在前”指实力建设走在前、科技强检走在前、检务保障走在前、执行落实走在前、服务大局走在前。
二是要精准完善司法改革体制机制,突出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创新性。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框架意见明确了改革任务,务必全面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司法责任制和省以下地方人民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其中部分改革工作已经启动,但程序性拉开序幕与实质性落实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人员分类管理,探索司法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强化司法责任,从根本上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改革的亲身经历者,检察人员在面对职责与身份的重要转换过程中,如何转变角色,适应形势,教育引导工作任重道远。当前检察人员入额审批工作、检察官等级重新核定工作正在启动,但以权限清单为核心的司法责任、以履职尽责为根本的绩效考核、以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为追求的人员进出机制正在探索之中,面对目前的人员素质现状,急功近利的举措可能难以见效,小步慢跑将是基层院无赖的选择。业已入额检察官部分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偏低、精神状态不优,还有部分入额检察官年龄偏小、司法经验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真正精英化的检察官所占比例远不如预期,司法工作提档升级的人才保障将是一个棘手的现实瓶颈。高检院颁发了《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将实行独任检察官和检察官办案组两种办案组织形式。《意见》明确了独任检察官承办案件,配备必要的检察辅助人员。检察官办案组由两名以上检察官组成,配备必要的检察辅助人员,检察官办案组可以相对固定设置,也可以根据司法办案需要临时组成,办案组负责人为主任检察官。主任检察官作为办案组负责人承担案件的组织、指挥、协调以及对办案组成员的管理等工作,在职权范围内对办案事项作出处理决定或提出处理意见,其他检察官在主任检察官的组织、指挥下从事具体的办案活动。万事开头难,在新的司法责任明确且运行之际,确保责权利相统一,做到有责必有权,用权受监督;尽快走出人浮于事、事无人做的传统怪圈,务必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新的检察官绩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职级晋升和员额更替办法,用好的制度考核人、激励人、引导人、鞭策人。
三是要精准把握规范司法目标要求,突出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人民性。
规范司法行为是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规范司法行为”的重要要求,五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规范司法行为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永恒任务,规范司法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改革和法治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头戏,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针对司法活动中存在的不规范、不透明、不公正、不廉洁等问题,明确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民权益,为检察工作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规范司法在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守护公众法治信仰、实现法治预期方面的关键作用,在规范司法的征程上,坚持以上率下、坚持条块结合、坚持细化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见事见人、坚持立查立改,努力形成“理念在更新、问题在整改、机制在健全、公信在提升”的工作新常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司法公信力建设理应走在国家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前列。要大力推进司法公开,主动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习惯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以司法公开倒逼规范司法行为。要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加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发挥人民监督员监督作用,主动接受律师监督,保障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案件信息查询、重大案件信息和典型案例发布等工作,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司法办案机制,杜绝暗箱操作,增强司法透明度。要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检察人员牢固树立法律规则思维、职权法定思维、程序正义思维,不断增强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着力从思想根源上消除司法不规范、不公正的问题。
四是要精准明确服务大局路径方法,突出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政治性。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和“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强化法律监督,依法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一,坚决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注重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及其他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暴力案件、极端事件的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注重打击骗取贷款、高利转贷、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注重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保障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注重打击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犯罪,加大环境司法保护力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第二,平等保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深入思考在司法办案中如何贯彻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的原则,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第三,把保障公共安全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公共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而且严重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依法严惩危害安全生产的刑事犯罪,彻查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犯罪。第四,要更加重视查办和预防经济领域职务犯罪。要深入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肃查处妨害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影响重大改革举措落实、破坏市经济秩序、侵害民生民利的职务犯罪。要及时跟进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紧紧抓住招标投标、资金划拨与管理使用、政府采购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坚决惩治侵吞、窃取、骗取、挪用国家投资资金以及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犯罪,保障政府投资安全。要结合司法办案,把预防职务犯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要创新预防方式方法,综合采取预防检察建议、专题报告等措施,帮助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完善内部管理,从源头上减少经济领域的职务犯罪。
五是要精准谋划检务保障层次能力,突出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协调性。
检务保障是检察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人民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要紧紧围绕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和司法改革要求,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检务保障工作,不断提升检务保障法治化和现代化水平,为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务保障工作,必须强化依法理财、绩效管理、智慧检务保障思维。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不断提升检务保障工作能力和水平。检务保障工作要优化工作布局,形成以经费保障为龙头,以科技装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两翼,以强化内部审计和强化内部管理监督为抓手,以检务保障信息平台为支撑的检务保障大格局。检务保障工作要以检察工作的发展需要为导向,突出保障司法办案需要,突出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需要,突出保障检察信息化建设需要,突出保障法律监督能力建设需要,突出保障基层基础建设需要,切实增强保障实效。要强化依法理财思维,把预算工作作为检务保障工作的“龙头”,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不断强化预算的刚性;探索建立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规范各项经费开支范围、标准与报销程序等,杜绝“舌尖浪费”,控制“外出花费”,实行“阳光消费”。要强化绩效管理思维,牢固树立“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观念,找准业务开支的重要节点,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六是要精准落实从严治检紧迫任务,突出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组织性。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落实从严治检要求,全面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是检察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也是检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从严从实落实主体责任,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强化抓党建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把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真正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进各项检察工作,为检察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从严从实加强机关党的思想建设,确保党性坚强、对党忠诚。切实加强党性教育和忠诚教育,引导每个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越过底线和红线的行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从严从实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要高度重视司法改革中的机关党建工作,合理调整完善业务部门基层党组织设置。要全面从严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统一意志增进团结的作用。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从严从实加强作风建设,坚决防止不良作风问题反弹。要清醒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始终保持常抓的韧劲和长抓的耐心,从严从实推进作风建设,巩固和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要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继续聚焦机关“四风”和司法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那些我行我素、顶风违纪的,必须坚决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决不搞法不责众,不搞下不为例,不搞情有可原,使执纪问责的高压态势成为工作常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从严从实加强机关党的纪律建设,把党规党纪刻印全体党员心上。全面从严治党根本在治,关键在严,“治”和“严”的标准就是一个:党的纪律。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切实抓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纪律防线。
参考文献:
1.曹建明:《书写好新常态下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检察篇章》,载《检察日报》2015年10月12日
2.曹建明:《与时俱进全面加强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载《检察日报》2015年11月7日
3.曹建明:《着力构建彼此尊重良性互动的新型检律关系》,载《法制日报》2015年11月9日
4.熊选国:《规范司法行为 全面推进检察工作》,载《法制日报》2015年11月29日
5.曹建明:《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载《法制日报》2015年11月30日
6.曹建明:《不断提升检务保障法治化和现代化水平》,载《检察日报》2015年12月3日
7.曹建明:《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和规范司法行为 提升司法公信力》,载《检察日报》2015年12月5日
8.金振吉:《规范司法行为 树立全新理念引领政法工作新常态》,载《检察日报》2015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