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房产资讯
黑中介伪造租房材料骗取公积金
2018-01-21 10:21:39   来源:东楚晚报   分享:
0

1.jpg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出台新规定:放宽租房提取公积金条件。然而,这也给了一些黑中介伪造材料骗取公积金的可乘之机。黄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醒,市民不要通过违规、违法手段套取公积金,那不但让黑中介获得了非法利润,而且触犯了法律。

  公积金提取骗局穿帮

  近两个月,黄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大厅里,总是有相同的人员带着不同的市民前来提取公积金。这很快引起了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警觉。

  “您这是在哪里租的房?”在核实材料的工作中,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对前来提取公积金的市民进行了详细询问。在问及具体的租房地址、房东姓名和联系电话后,该市民却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出了一个“房东”名字与一串电话号码。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拨打电话号码后,“房东”却表示对租房一事并不知情,公积金提取骗局也就此被揭穿。

  根据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统计,从今年5月份以来,以租房名义骗取住房公积金的案件已经查实两例。

  “这些经常带着不同市民前来提取公积金业务的人员,都是黑中介里的工作人员。”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资金筹集科科长周颖说,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出台新规定:租房提取公积金条件放宽。新规规定,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可提取夫妻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无需租赁合同及发票。

  租房提取公积金条件放宽后,这对不少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然而也让黑中介有了可乘之机。“这些黑中介通过伪造材料,以欺骗的手段提取市民的住房公积金,然后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

  目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正配合公安机关收集相关证据,调查黑中介的违法犯罪行为。

  骗取公积金属违规违法行为

  伪造房屋租赁合同、伪造契税完税证、伪造销售不动产统一发票、伪造房屋所有权证书、伪造诊断证明书……成为代办公积金提取的黑中介常用手法。

  东楚晚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套现比例高”“速度快”“合法办理”“保证安全”等口号成为这些黑色中介吸引顾客的常用广告标语。在市区一小区墙体上,记者就发现了“公积金套现”的小广告。按照上面所留的联系电话,记者与黑中介取得了联系,联系人承诺一天内能把所有的提取手续办好。

  “我们采取的都是合法提取途径。”黑中介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记者决定让其提供提取服务后,要将姓名、公积金所属管理部门名称、提取金额、身份证号码提供给中介,方便他们随时给记者出具相关提取材料。材料出具完成后,黑中介会快递给记者。记者只需将材料、本人身份证和联名卡交由单位经办人,再由经办人提交到公积金中心去提取。材料交到管理部门后,公积金可在三到七天内到账。

  而在网上,只要搜索“公积金提取”,东楚晚报记者同样能找到类似的黑中介。根据办理业务的不同,黑中介提取的手续费为办理提取总额的6%至30%。

  “这样做实际上已经违规、违法。”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资金筹集科科长周颖解释,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以提供虚假材料等欺骗手段提取住房公积金或者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退回骗取的住房公积金或违法贷款,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或违法贷款额10以上30以下罚款,并取消缴存职工5年住房公积金提取及贷款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种情形可提前提取公积金

  “今年,黄石已经放宽了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市民只要提供相关真实材料便能顺利办理提取业务。”周颖表示,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的意见》,职工购买自住住房(含商品房、经济适用房、集资房、二手房、房改房、拆迁还建房、棚户区改造房屋)提取公积金的期限由1年内放宽至5年内;职工调离本市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销户支取或办理转移手续,不再限制只能办理转移手续;职工因突发事件(火灾、地震、重大交通事故等)损失金额在5万元以上(包括5万元)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可提取本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积金,不再仅仅局限特大交通事故;所有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可立即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在黄石市缴存公积金在异地购房并办理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可每年提取一次本人及配偶公积金用于还贷,提取额度不超过职工当年的缴存额。“这为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率,提升服务效能,促进我市合理的住房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依据《黄石市住房公积金提取暂行办法》,职工只要满足下列17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便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购买自住住房;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装修自住住房;偿还贷款本息(含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无房职工支付房租;低收入困难家庭支付住房物业管理费;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职工因突发性事件(火灾、地震、重大交通事故)损失金额在5万元以上(包括5万元)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出境定居;职工调出本市;职工因就学深造从本单位离职;离、退休;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职工死亡或宣告死亡;城镇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人员要求提取;异地购房贷款职工可每年提取一次用于公积金还贷等。(记者 胡波)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