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杏坛网事
追逐小小说行驶的春天——中国大陆吴富明访谈录
2019-03-19 16:58:28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陈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吴富明先生,你坚持小小说创作十五年,其间虽然写过诗、散文及文学评论,但你一直把小小说创作与阅读当作人生的一件乐事,请问你是如何坚持并为之努力的。

  

  吴富明(以下简称吴):首先非常感谢您的关注。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中学时代起,阅读文学书籍是我阅读的重点之处,那时家中古典诗词和先秦散文(古汉对照本)很多,我最先是从这里开始学习的。那时最主要的是学习语言,读这样的书,有一种空灵之感。后来中学时学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对通感的手法产生了兴致,于是后来就着这种手法写了第一篇作文,教语文,又是唱美声的男班主任向报社推荐了该文。虽然没有得到发表的消息,但对我是一次成功的心理考验,为此我对文学更加地迷念。等到参加工作后,为提高自己阅读与欣赏水平,业余,我当时报考了福建电大文秘专业的学习,通过三年的学习,自己在文字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创作开始步入正轨。1995年在省级刊物发表了第一篇散文。后来,陆续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了许多小小说、小小说评论。在这里需要着重提到一个人和一本刊物。这个人就是杨晓敏总编和他的《小小说选刊》。因为这本杂志,我才有了最终的小小说创作梦想,因为有了他,我才有了机会出席郑州召开的全国小小说笔会,才有了机会与广大小小说作家谈文交心的机会。创作过程中,因编读往来,我的许多评论稿件与建议都被当时的《小小说选刊》编辑(现在是副主编)赵建宇老师保留着。记得是在郑州,杨晓敏总编当着赵老师面说给我听的。我是心存感念的,至今如此。1997年第7期我的小小说《错位》第一次走近了《小小说选刊》的殿堂,当然,小小说评论却是多次走近她的。我觉得,阅读的结果就是消化,于创作与评论中消化。评论是消化的最直接效果,我的第一篇评论《一堂深刻的教育课》也是第一次以独篇走近《小小说选刊》1996年16期上的。其实,说实话,每次阅读这样有高品位的刊物里的每一篇小小说,是不亚于自己创作一篇好作品的,受益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只要所阅读的文字里有那么一句话,一个词,或是一段情节等等让人感动并记忆都是会让人快乐并愉悦着。我的创作常以《小小说选刊》的高标去实验并为之努力的,我想,老师从这里就可以让您感觉到我与小小说的缘份了。

  

  陈:是的,从你与文学的情缘中可以体会到,你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女性视角展开叙述的。你为何如此关注女性?作为男作家,你是如何控制女性内心世界的?

  

  吴:如果以情感来区分性别的话,世界上无非男女之情,这种男女之情是宽泛并多彩的。它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现实真实的人物情感流露,到电影艺术创作因情节设置放映出来的情感宣泄,再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制造的情感寄托,都无法离开男男女女这种色彩与角色的相互交替的情感动漫,因此,作为文学创作,特别作为小小说创作,抓住情感这种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的东西,就能够很好地表现一个作者需要营造的事件氛围。这点上,女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发散地,从她们身上发挥出来的艺术功用在小小说里显得尤其明显,既可以调动人物动态,又可以活跃情节发展,最重要的是能将读者纳入共鸣的境地,从而升华小小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当然作为男性作家,要把握女性微妙的内心世界,控制女性在文本中的各色情态,这就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各色女性生活情节,这里的情节,是指你所会面、经身而过,别人交谈提起过的女性所表现出来的情态。一般来说生活女性姿势的各种表现,亦是认识她们内心世界的最直观反映,是情感涌动下的行为再现,作为男性作家就应很细心地区分,把她们安排在自己适合的情节里,充当角色。可以是主角色,也可以是配角,这要依作品表现主题而定。这也好比是取景,判断女性之中的最美风景,作为男性作家也是需要设身处地去融入思考的,因为小小说的取景讲究独到的艺术。思考多了细腻,人物就不会走偏路。

  

  陈:说得如是。那么请问,聂敬萍既是你的妻子,又是你的第一读者。她对于你的写作,无疑是非常支持的。在你挖掘女人内心世界过程中,妻子是否给予你具体的指导与帮助?

  

  吴:妻子的支持对于我的写作是有帮助的。那时,刚从事创作之初,没有电脑,完全是手工抄正后投寄,但文字较正多是妻子的事。那时收到的退稿信和用稿信也很多,妻子总是收集整理好。妻子说,不管是退稿,还是用稿都说明编辑对你的关注。何况,有人的稿件还石沉大海呢,你是幸运的了。的确,文学创作之初我是很幸运的,得到的编辑指导很多,记得一本杂志编辑给我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希望你能在我刊占有一席之地。”妻子见后说,你去占有吧,机会来了。当然,至于控制女人内心世界过程中,妻子有无具体指导与帮助,我想间接是有的。因为文学是创造的,一个是直接,一个是间接。我的女性形象大都来源于我观察的生活。把天南地北的各色女性综合了,以融入的方式来选择小小说创作的构思,使得女性人物看起来贴切,合乎现实人物。所以,有时当一个女性人物出来时,妻子还为此当真,生过气呢。我对妻子说,生气就好,说明我对女性的刻画真切了,创作的人物活了。

  

  陈:宁化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你从事文学创作,是否得益于家乡这块风水宝地?换句话说,你是否受到了故乡文学熏陶?

  

  吴:是的。一个人成长过程是离开不故乡的养育之恩的。作为文学创作也同样离不开故乡历史文化与生动的生活资源滋润的。宁化具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有志传李世熊、书法大家伊秉授,杨州八怪之一的黄慎等等世界名人。这些先贤让后人除多了敬仰外,还多了一个拼搏向上的奋进精神。我的文学创作或多或少是得到过这种精神鼓励的。当然,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热爱,是因为爱才会去主动追求。什么的追求方法才会让自己的文字长出翅膀呢。我找到家乡这块生活资源所带来的滋润。宁化以前的县城生活就像“清明上河图”描绘的那样热闹。人流、杂货就像系上线的铜钱一样相互碰撞,发出声响。我的文学人物与题材生活就来源于此,并为之发挥。不过,文学是创造的,除了构思与谋划可以创作人物与事件外,实践先行才是最主要的文字质量见证。没参加工作前我体验过卖菜、当过建筑工、染印工、摩托车修理工、化肥搬运工、人身保险记录员等等临时性工种,还遇过人生最痛心的往事。参加工作后,从事过办公室、发行、保卫、宣传等工作岗位,这些生活与经历及人生阅历都为我小小说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我的小小说有许多可以找到现实生活人物的影子。所以,有许多读过我小说的朋友说,你写的故事跟我经历的生活简直是一样的。我想,家乡的风水宝地就需要这样贴近大众的小小说,亲近大众的小小说,才显得意义所在。

  

  陈:作家就是思想家。你在写评论的同时,勤于思考,写了不少评论,并有评论专著问世。是什么原因使你写评论?是否准备继续写下去?

  

  吴:前面我已经讲过,评论是消化阅读的结果,体现文本的价值。一篇评论就是一篇心得,既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力,也可以与作者一个交流的机会,达到相互促进与提高。今后,我还会继续写下去,因为这是一种思考的手段,也是一种责任,对将来小小说的发展有益。

  

  陈:美国在机械制造中率先提出“惠特尼制度”,即采取标准化手段,使机械化大规模成比例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机械制造领域的一场革命。可怕的是,在当下小小说创作中,重复已经泛滥成灾。我曾在小小说作家网上发表《重复,小小说之大忌》一文,引起网友们关注。你如何看待重复现象?如何看待有些小小说作者不断重复自己而又执迷不悟?如何才能克服重复现象的发生?重复将会给小小说带来怎样的影响?

  

  吴:模板的制作最初是为合理精准地出产一个成品。小小说的模板当今很多,优秀成片,经典可数。一个初学者按着模板套路,加上生活的一点素材,填充进模板里,出来了一个成品,这是让人高兴的事,因为他会制作小小说这种东西了。这种小小说只所以称为东西,是因为没有艺术的创作的思考实践,也就是构思的自我主动性,参与性。完全是一种被动写作。但在小小说创作入门时,这是可取的。因为兴趣有了,热情也会上来。但是当兴趣和热情已然成风,成了见了地就能盖房,不需要挖地基了,成片成片立起小小说时,小小说也就成了豆腐渣小说,小小说事业也就成了豆腐渣事业。这就可怕了。新的、老的、少的,大家都一个套里讨小小说,我们当初的文学思维也就变得模糊不清,文学创作宽泛的局面从此越变越窄,想象空间就会在倾然间轰垮,读者也会在焦虑中质疑小小说的未来是否精彩。所以,抑制这种行为刻不容缓。至于有些小说作者不断重复自己而又执迷不悟的问题。我想,这些作者除了功利思想作怪外,还有就是应景式的约稿让他们以为自己是“名人”来的都是宝,复制一篇作品就比新作者高明多了,反正编者用着也就用着了。最主要一点就是有些作者阅读与思索得少,素材枯燥,新鲜东西补充不多,创作又不思进取,创作路数穷尽了才会热迷重复创作,以篇充多,不求质地。所以,一个小小说作家,只有多读书,多到生活中去体验和观察生活,多交流,多思考,不断追求精品,不断完善创作手段与手法,才能出新品,出佳作。重复是对自己的桎梏,更是对小小说未来前景的毁灭,作为小小说作家一定要走出这种现象,多忧思,强发展,努力创作小小说生动、精彩、哲理的未来。

  

  陈:请谈一下你今后的文学思考。

  

  吴:今后,我的文学创作的重点还是小小说,但一定得有质的飞跃。我想,在写小小说时融入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特色,更加突显人格魅力,倡导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体现人性之美,当然,在适当的时候,还会以女性的视角来开挖小小说精彩的瞬间,达到阅读与思想和谐统一。

  

  今年,小小说的春天已然行驶,我将不断追逐她的脚步,去完成故乡题材系列小小说创作,将故乡所发生和经历人与事展示给读者,让小小说的阅读效果更加有味有哲思。目前看,故乡小小说人物创作已发表了一批,还有一批正在创作中,相信接下来的故事会更精彩,期待小小说同行及读者们的评阅。

  


【作者介绍】:陈勇,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六届金麻雀提名奖获得者,监利县作家协会执行主席。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