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杏坛网事
独特的空间与张力——中国大陆高盛荣论
2019-03-18 15:27:43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有时候,对女人似乎不可以单单用美丽或者可爱来描述,对高盛荣我好像只能用“精致”这两个字了,不关乎容貌,只在她的内心。我想象不出一个恬淡、安静的小女人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承担着超乎她躯体能量极限的压力,坦荡、淡定、从容,面对磨难丛生的命运,面对一次次打击,她顽强地在自己的人生与艺术之路上跋涉,脸上始终带着阳光般的笑容。尤其能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静心做研究,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追求艺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文字解读艺术。所以,这是个生命富有张力的女人,有很多理由值得人们关注。

  

  高盛荣,女,汉语言文学副教授,文学硕士,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祖籍山东乳山市南黄乡西浪暖村,1966年9月出生于美丽的边境城市丹东,1988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2008年开始研究微型小说,这两年在微型小说批评领域很活跃,先后在《南方文坛》《长城》《山东文学》《安徽文学》《岁月》《电影文学》等十几种刊物发表微型小说评论二十余篇,获得第三、四届广西小小说大奖文学评论奖。纵观她的微型小说评论,可以看出她十分注重下面几点:

  

  一、注重作品张力,强调作品文化内涵。

  

  微型小说是很有能量的,这是高盛荣潜心研究它的关键原因。微型小说的能量是指作品内在张力支撑起的框架,由这样的框架承载的强大的文化内涵。这是个“点”与“面”的问题。“点”是指张力的支撑点,“面”是指文化内涵辐射出的空间,即读者阅后思考的内容。在《关于小小说的能量》一文中她说:“对故事的叙述是小说存在的根基,小小说亦当如此吧。小说的叙述常常是关注了时代,现实中最普通的人,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内心感受,如此,小说的叙述就有了能量,即对时代和人的深刻展示,尤其体现在对人内心的强烈冲击上,小小说亦当如此吧。

  

  一方面小说的叙事能量具有绝对性,即篇幅越长,展示的社会生活内容越丰富,对人的剖析越充分,能量自然越强大了,一部百万言的小说很可能对一个时代的特征进行了界定,故事中人物纷繁,情节细节自不必说,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总还是很费了笔墨的,读后给人的冲击力可以设想到,如此,篇幅短小的作品自是无法‘力敌’。但还要看到事物的相对性,小说的叙事能量也该有相对性的问题,即在某一点上小说的这种冲击力有多大,也可以说作品从‘点’的角度对时代及人的本质的诠释达到了什么程度,这时候文字篇幅长短也许就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对‘点’的挖掘的深度,深刻到足以敲击到人心的痛处、痒处、不自在处,冲击力就足够,也许在这个‘点’的探讨上,小小说就有了最大的优势。

  

  一直很欣赏沈祖连先生的《手枪与手机》,始终看成经典,关键就在于沈先生把人对权利的心理感觉阐释得淋漓尽致,把时代性内容拽出来任由大家审视,其实,沈先生所描画的内容何尝不是每个人心里的东西呢?哪个人对权利没有渴望?哪个人渴望成功后不是得陇望蜀?又哪个人不是他人权力下的玩偶?深刻,强大的冲击力,小说的魅力,小小说的能量。

  

  还有韦乔友君的《人生》,非常有冲击力,把一个生存困境中中年男人的内心刻画得那么透辟,其实在质询一个问题‘人啊,究竟能够承担多少?人生啊,可以有的艰难还有多少?’真的是非常耐读的一篇好文,韵味非常耐久。大气——对人生的挖掘,人生况味的表达,几乎是每个社会底层生存人的共同感受,读起来沉甸甸,细品真有份量,人生的苍凉,中年人生命的苍凉。一枚叶子的份量重重地敲击着人心最脆弱的地方,读后久久不能释怀。小说的魅力如此,小小说的能量如此吧。

  

  如此,回到了人人皆知的内容,小小说的能量来自对生活的深刻发掘,自然是带了思考的,自然是用了作家独自眼光的,即叙述视角的问题。小说素材千千万,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审视,从哪个角度着手就成了关键,那么,从用心体察人心开始吧,说出大家共有的感觉,说出别人没有说出来的感觉,用笔去释放作家自己内心的能量。”

  

  以上认识正是她针对微型小说张力的解读,张力造就作品能量,能量以文化“场”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微型小说也是小说,而不再“微型”。

  

  二、深刻认识作品空间,强调创作要关注生活“味道”。

  

  高盛荣始终认为字数不是束缚微型小说的羁绊,优秀作品总是在字数之外拓展出更宽广的空间。微型小说作品不需要对生活下结论,只要揭示出人们真实的生活愿望,就打开了作品字数所限定的空间,释放了足够的能量,因此她评论的作品都特别注意到能量。她在《有些小小说》一文中说“通常我们欣赏短篇幅叙事性作品的时候总是希望最终获得一个明确的印象,比如主人公的命运最终如何?事件最终的结局是圆满还是缺憾?好像内心总有那份期盼,总是不自觉地希望去判定——悲剧?喜剧?然而,世相百态,世事纷繁,似乎没可能仅以悲与喜就可判定清楚,俗常的生活,人如蜉蚁,人们过着庸常的岁月,原就没什么喜与悲可论,琐琐碎碎,朝朝夕夕。因此,简单地希望得到结论似乎不够客观,文字尊重了生活,尊重了世事运行的逻辑,作品就失却了最终对生活的简单评判。

  

  因此就有那样的小小说,简单地说了家长里短,好似平平淡淡,内在的生活真味却醇厚,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只是简单描述,人物的丝丝缕缕足以让人反复品味,品味生活的内质,品味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这样的小小说就拓展了故事的空间,不是以故事吸引人,而是靠‘味道’取胜,节奏比较舒缓,是慢三板,它是不太考虑结论的,它也不需要去关注主人公的命运趋向,读者只要知道这就是生活,足够。

  

  现实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自然不是纯粹刚性的,也不是一味的柔婉,简单下结论自然不客观。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往往没有结论,也不需要结论,生活就如流水,已经没必要一定去判断清楚它究竟是什么,读这样的小小说,似乎作家就想这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

  

  在对沈祖连的作品分析《解读沈祖连微型小说的“心理需要”》一文里就集中地谈了这个观点,还有对张凯、李家法、曹德权、李国新、李霞等作家的作品评论都是如此,都在强调作品空间扩张展示出作品能量。

  

  三、强调作品题材是强化作品张力拓展作品空间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来,她特别看重对微型小说题材的挖掘,对沈祖连、袁炳发、秦德龙、谢志强、刘中学、梁重懋等作家的微型小说的认识都注意到了题材问题。她认为只有题材不断深化,微型小说发展的空间才会越大。在《用灵魂触摸心音》一文中,她指出:“心理体验小小说是心理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是指用文学的结构形式,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等来阐释人的心理需求,用故事引领读者进行心理体验的小小说作品。心理体验小小说的完成,过程上至少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作者要对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有特定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通常是大众化的;或者是作者对特定生活环境下人的心理进行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又是人们普遍能够理解的;还有就是作者对生活中局部发生的特定心理障碍的感受与关注。其次,作者形成心理体验之后又将这种体验用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即通过一定的情节刻画出特定人物的特别心理感受。最后,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出的特定心理感受随着作品情节的展开而直接影响读者的心理感受,即读者在作品的引导下进行特别的心理体验,从而完成对某种心理感受的认识或者由作品而获得特别的心理释放。如此,才可以说作品完成了心理体验小说的特殊使命。因此,可以看出心理体验小小说本质上是作者用自己对生活的心理体验来引导读者去感知他人的内心生活,进行特定心理体验,获得心理学上的认知或者实现特别意义的心理调适。这样一来,文学作品不仅在思想意识上实现了教育人,感化人的功能,更从心理感知的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按摩’,由此也实现了文学的更为深刻的人本精神。”

  

  这是她对微型心理体验小说的认识,这种认识使得作家自由状态下的创作纳入了心理学研究范畴,不仅对作家创作进行心理研究,而且对读者接受心理进行研究,更对微型小说在读者实施心理引导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使微型小说创作与心理疏导融合起来,开辟了创作新的空间。

  

  特别是她关注到了袁炳发、李国新、白小良的民生微型小说。民生问题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微型小说如何把民生问题切实表达出来,是作家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在这方面她已经做出了努力,相信她会有更大成绩。

  

  四、一个女人的生命张力与空间。

  

  高盛荣是个很特别的女性,生命富有色彩。我关注她不在于她写了多少评论,或者为微型小说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她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这样的经历中她面对坎坷人生的态度。

  

  1991年深冬,一个雪夜,她的丈夫和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同时亡故。年仅25岁,结婚不到半年,腹中胎儿仅两个月,稚嫩的她如春天里日光下刚刚露出新芽的草,她该如何面对这天塌地陷般的磨难呢?她是如何度过了那些眼泪淹没了阳光的日子呢?无数人劝她放弃腹中的小生命,可是那是她可以留住的爱情的唯一内容,她如何舍得下啊?她仿佛瞬间完成了人生的过度,决绝地遵从了自己内心的愿望,留下孩子,开始了艰难得令人难以想象的人生跋涉。

  

  心无旁骛19年,专心做学问,专心做母亲。一个单身女人,把遗腹子带大,这其中的辛苦不必多说已经很清楚了。她是母亲,不单单要像所有母亲那样照料好儿子生活,她还要做父亲,给儿子做榜样,给儿子奋进的力量,使缺乏父爱的儿子能像其他男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她成功了,儿子8岁的时候在《中国儿童报》发表了第一篇作品《拔河》,并在这次“我写顶呱呱”大赛中夺得二等奖,要知道所有等级奖加起来全国仅有10个小朋友获奖,这是多么不容易的成绩啊。儿子也多次获得全国少年作家征文一等奖,12岁考取了花鸟画业余七级。如今儿子已经是高三学生了,勤奋、自立、开朗、自信,心态阳光,是优秀的学生会干部,高考成绩超出当地本科录取线100多分。这一切都是一个成功母亲的骄傲。此前,2002年辽宁电视台卫视频道《成长日记》栏目,以她的教育模式为题材做了一期题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半小时访谈,试图以她和儿子的生活为典型案例,为单亲家庭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范本,2005年她被评为丹东市的“十大杰出母亲”。

  

  高盛荣做研究的目的很明确,是从现象中提炼本质的东西,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因此,无论做系统性的课题研究,还是单纯性地关注文学现象,她都特别注重研究的实用性,这点在她的微型小说研究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这样勤奋、严谨、务实的工作和做人态度,她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19年,由思想简单的少妇到达观自信的中年女人,是一次次磨难促使她成长与成熟。这19年里,她经历了母亲脑外伤开颅手术,从生死线上抢回了母亲的生命。她自己2009年春天胸椎压缩性骨折差点瘫痪,但她顽强地站了起来,并活得越发昂扬。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她不断自省与自悟,不断自我完善,内心越来越“精致”,生命张力成就她越来越宽广的生命空间。19年,她由一个合格妈妈成为一个优秀微型小说评论人,中间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我们看到的是她的成功,但我们更知道成功背后有无法想象的艰辛,祝福她今后走得更矫健。

  


【作者介绍】:陈勇,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六届金麻雀提名奖获得者,监利县作家协会执行主席。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