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杏坛网事
小小说要有意味——崔立访谈录
2019-02-14 15:40:16   来源:今日湖北


  陈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贼》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达到了一定高度,一方面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又引发读者对许多问题的思考。请谈一下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

  

  崔立(以下简称崔):《贼》应该算是我比较早期的作品了,记得那是在2006年写的,那时我才刚写小小说,也不懂得什么条条框框的,只觉得有意思去写,写得时候也比较单纯,把感觉有意思的东西一股脑儿都写了进去,也并没想过别的什么。至于写出来后能得到那么多朋友的褒奖,包括后来被《小说选刊》、《青年博览》、《杂文选刊》等权威刊物发表或转载,那都是比较意外的。因为那些刊物我也都是第一次上,总觉得还是有些侥幸的。

  

  陈:作为《手机小说报》编辑,你的选稿标准是什么?

  

  崔:其实也没什么选稿标准,其实我们的报纸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小小说,可能是报社领导考虑的传统的小小说并不足以让现代人产生阅读兴趣,因而我们报纸的选稿还是提倡可读性、故事性,和比较注重结尾的一波三折,尽量用些好玩、好读、有意思的小小说。或者换种方式去说,我们报纸又并不是一个小小说报纸,更像是一个故事类报纸。

  

  陈:杨晓敏说:“故事与小说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为故事而故事,后者是故事后面有故事,令人回味无穷。”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你认为故事与小说的区别在哪里?

  

  崔:可能是我理论的东西读得也比较少,故事与小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我到现在也没真正明白,我从没写过故事,但我写的小小说也被《百家故事》、《百姓故事》、《古今故事报》等一些故事刊物发表过,甚至有些小小说还被一些报刊当作散文去发表,但我始终还是不明白。反正有了题材,就按照自己最优势的方式和角度去写,就可以了。我写东西都比较随意。

  

  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有真诚和富有思想感情的人才能发现它。”在生活和创作中,你是如何发现并表现美的?

  

  崔: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但可能是现在的现实社会过于茫然了些,说实话,很多的美都是我虚构的,也许,这也是我内心深处希望能有美的存在吧。

  

  陈:你把写微型小说作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对于你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影响?

  

  崔:我不知道我未来的人生会怎样,我只能按照人生的步伐,一步一步去构建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吧。小小说能让我见识到文学之路的本身,让我从一个后台的读者成为前台的作者,这本身就是个幸运。

  



【作者介绍】:陈勇,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六届金麻雀提名奖获得者,监利县作家协会执行主席。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