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杏坛网事
为葛洲坝工程留下文字的丰碑——访谈葛洲坝忠实记录者王新民
2019-01-24 15:55:47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为葛洲坝工程留下文字的丰碑 ——访谈葛洲坝忠实记录者王新民2.jpg

【人物简介】:王新民,网名长江大虾。男,1953年出生,宜昌西坝人,长江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公司退休文化干部,省作协会员。出版《清清仙河水》《你看长江往南流》。



他亲历葛洲坝发展并创作了大量反映葛洲坝建设工人风采的版画作品,拍摄了大量反映宜昌城市变化发展的珍贵照片,退休后热爱写作并撰写出版反映葛洲坝建设题材的小说《你看长江往南流》,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水电文化。

三江桥头,西坝街巷,王新民老师指点着一座座风雨数十载的老旧房子,如数家珍。八月的日光充满威慑力,但,王老师满是汗水的脸上,目光睿智,神采飞扬。点点滴滴的西坝往事,正复活在王老师饱含深情的叙述中,正凸现在西坝八月尘埃落定的阳光里,触手可及,活色生香。透过那些娓娓的片段,我仿佛看见,那一抹浓得化不开的西坝情结,已然渗透进王老师的血脉,且入骨三分。

为葛洲坝工程留下文字的丰碑 ——访谈葛洲坝忠实记录者王新民3.jpg

王老师再一次将街角巷尾终将成为旧时风景的当下定格在镜头里,感慨声里,有一些留恋和失落,更多的,则是期待和向往。有什么好遗憾的呢?逝水东流,沧海桑田。时代的脉搏在有力地跳动,变革的音符也不会停歇。

数十年如一日,王老师苦心孤诣,以摄影,版画和文学作品,为我们留下了西坝嬗变的无数美好时刻,留下了一个伟大时代深刻巨变的珍贵印记。一部作品解读美丽西坝的变迁西陵峡口,西坝如一尾灵动的鱼儿,似乎刚刚从峡江里跃出,正静静安卧江心,千百年来醉心古城的暮鼓晨钟,留恋宜昌的美丽繁荣。

打开王老师长篇小说《你看长江往南流》,仿佛打开了无数人重温西坝的记忆之窗,也仿佛开启了一把解读四十年来西坝乃至宜昌城甚而整个改革开放大时代巨细无声瞬息万变的钥匙。这是一部水电建设者的代言书,又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西坝变迁史。西坝,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时下人口约四万。弹丸之地,古今稗史轶闻俯拾皆是。从宜昌开埠至日军入侵,沧桑的西坝滩涂荒芜,人烟寥落。七十年代后期,葛洲坝复建,这片小小的沙坝逐渐热闹起来了。机器轰鸣,人声鼎沸。震耳欲聋的“T20” 自卸车如铁甲坦克一般纵横驰骋,长长的皮带机将沙石料从“三三零码头”输送至今天的西坝广场……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小岛人口激增,三江桥贯通,以桥为界,坝分上下。马路、楼房、商店、厂房、球场、医院、机关……应运而生,一派繁荣兴旺景象。因了葛洲坝国企身份的光环笼罩,“一坝两治”,西坝便透着些神秘,甚至吸引了无数或探究或艳羡的眼神。

为葛洲坝工程留下文字的丰碑 ——访谈葛洲坝忠实记录者王新民4.jpg

当王老师小说中与葛洲坝建设休戚相关的人们在经济大潮的席卷下茫然四顾、无所适从的时候,隔江相望的宜昌城,随着三峡大坝的上马,正迅速崛起。一度热闹风光的西坝,渐渐仰望起一江之隔春笋般越建越高的大厦……西坝的一拨拨年轻人拥到了外面,老年人栽花种草,牵狗遛鸟,落寞英雄一般怅望江水忆旧、晒太阳打发寂寥时光。西坝保持着惯有的缓慢节奏,低调安静下来,逐渐演变为“城中村”。随着西坝拆迁,葛洲坝棚户时代即将宣告结束。熙熙攘攘热闹喧哗的西坝安静下来了。斑驳的红墙,锈蚀的门窗,破败的石棉瓦,洞开的门扉,凌乱的废弃物,残破的桌椅,纠结缠绕的线缆,面目全非的婴孩车,破碎花盆里顽强生长的植物,爬满青藤挤满杂草的石阶,自生自灭在角角落落里杂芜横陈隔年蔬果的茎蔓,窗棱上枝杈上在风中抖动张扬的各色布条塑料袋……驳杂纷呈,物是人散,曾在逼仄狭隘的巷道棚屋里数十年声息相通的人们,呼啦啦一下子各奔东西全然不见了。再过几年,这里必然将楼宇轩昂,街道整肃,时尚靓丽,气象万千。整个西坝,焕然一新,更为强烈的现代气息将如同浩然江风扑面而来。若干年后,“湖南会馆”也好,“伏波宫”也罢,“康家巷”和“皂角树巷”夹出来的“甲街”亦然,都将随着三江水的潮起潮落和“城中村”的拆迁而永远消逝于人们的视线,成为西坝岛上的经久传说。

王老师笔下,昔日的黄草坝是建设者们辛劳之余的栖身之所;王老师心里,未来的西坝是跌落凡间杂花生树琴曲琤琮的梦幻仙境,是镶嵌在山水之间摩登大城的浪漫休闲胜地。当至喜大桥第一个桥墩矗立在西坝人的眼前时,沉睡中的西坝被唤醒。小岛华丽转身。平整的沥青路面,漂亮的江堤公园,绿茵茵的草坪,亮闪闪的护栏,一切都在悄然改变。西坝路、建设路、和平路,三条路纵向平行,构成交通格局主框架。而酝酿、规划中的“二江环岛公路”建设也指日可待。棚户区改造在紧锣密鼓地启动,宜昌大剧院音乐厅选址西坝提上议事日程:“西坝,将建设成为以文化休闲娱乐、水电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美丽江心岛。”数帧版画镌刻雄伟大坝的记忆呈现在眼前的是王新民老师一帧又一帧版画:获奖版画《万里长江第一坝》:看啊,葛洲坝全景如此逼真地浮现!纵贯南北雄伟壮观的坝体和三江桥,电厂千军万马般呼啸奔泻的滔滔江水,西坝林立的厂房和高楼,铁骨铮铮高耸云端的钢塔,霸气无敌气势恢宏的船闸……这一切,交汇成一幅水电之都的壮丽画卷!

为葛洲坝工程留下文字的丰碑 ——访谈葛洲坝忠实记录者王新民5.jpg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以象征水电工人形象的人体为主体,大江截流、开挖、浇筑等施工场面,建成后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功能(通航、蓄水、养鱼、发电)等元素组成前景;用具有中华特征的符号“山川、大地、长城、龙、日月、天空”为背景;工人(主体)、工程(前景)、中华(背景)融为一体,组成画面。表现手法上追求象征性、形式感、装饰美,用寓意传达创作意图,讴歌水电工人:用他们的血肉,筑成宜昌、筑成中华大地上新的水电长城!     《晨曲》传达出清晨的曙光里,高高的电网塔架连接祖国大江南北四面八方输送光明与希望。

《工地老汉》和《年华》体现了普通葛洲坝建筑工人坚毅乐观积极正面的形象。

《旋律》则一斑知全豹,以局部来再现机器轰鸣、如火如荼的大坝建设主旋律场景……至简至朴,明快灵动的黑白线条,利用独特的刀味与木味,在方寸之间完美演绎出纯净与强烈,繁复与宽广,丰满密集与萧疏简淡,彰显西陵峡的山川河流磅礴壮丽之美、葛洲坝建筑工人粗犷豪放的力量之美。这一番巧思匠心,令人叹为观止。王老师的版画作品题材,并不囿于反映葛洲坝建设过程。还有充满传统意味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套刻,洋溢着青春气息和时尚元素的宜昌女孩……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最近的作品《赤矶钓艇》,“赤矶水落开江眼,钓艇波连敛雾眉。”酷似卧虎,想象奇特,大胆构建“宜昌古八景”人文传说之一“赤矶钓艇”,再现出“大江东去,碧水连连;西陵峡深,磨基山远;红日西坠,临空排燕;赤矶似虎,钓艇艳残”的天时、地利、人和景象。

为葛洲坝工程留下文字的丰碑 ——访谈葛洲坝忠实记录者王新民6.jpg

聊起版画,王新民老师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七十年代初,他被招工到黄龙滩水电站当了工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铁道兵部队看人画画办板报,潜藏体内的绘画天赋被激活,“偷师学艺”竟然学有所成。         1977年,已经是葛洲坝建设大军中一员的王老师被调到宣教科,从工人转型为宣传干部,开始用版画、板报等形式进行文化宣传,从此与版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版画创作不仅要具备艺术敏锐,更要有一份工匠情怀。从构思到绘图到雕刻再到印版画创作不仅要具备艺术敏锐,更要有一份工匠情怀。从构思到绘图到雕刻再到印制,既要有灵动的创造性思维,又需要耐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王老师常常在进入工作状态后,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乐在其中。欣赏着凝聚着王老师心血的作品,仿佛透过这些版画,看到了葛洲坝工程复工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万众一心气吞山河的壮观建设场面。葛洲坝是一座不朽丰碑。犹如为千年宜昌古城注入了源源的活力。

抚摸着一帧帧工雅精巧的版画,不禁浮想联翩,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葛洲坝如一张隽永的名片,或许宜昌大城梦的缔造,正始于葛洲坝建成之初吧,从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浓缩于一代人的记忆与热望之中。满屏照片见证伟大时代的发展王老师多才多艺,执着而追求极致。

写作、绘画、篆刻、摄影,无不精通,且都有所成就。如果说,王老师的小说和版画作品,为我们呈现了时空更迭中葛洲坝与西坝的前世今生,那么王老师的摄影作品,则堪称全方位多视角,更加直观更加纤毫毕现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宜昌城。王老师打开电脑,于是,记者那么真切地感受到了脚下这片土地,记者所不曾见到的旧时模样,记者曾见过却又逐渐遗忘的变化了的模样,记者每天经见却常常忽略其美好的模样……葛洲坝建设热血沸腾的建设场面、建筑工人的飒爽英姿;西陵峡旖旎唯美的风光,大坝晨昏迥异的旖旎美景;浇二、镇镜山筒子楼和棚屋里老工人的生活状态;西坝即将拆迁消失的街道与民居;正在拆除的葛洲坝转盘铁路;至喜大桥从打桩到合拢;邮政巷的石板路老成黑白照片里的剪影,滨江两岸沙滩荒草蝶变漂亮公园;一座座虹桥飞架平添神采,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雄姿壮阔……

光影的律动里,王老师将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神奇的视觉图像,将一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聚焦、定格在镜头里。

王老师在与记者交谈时说:“通过各种艺术作品,记录西坝乃至宜昌的变化发展,反映时代的飞速进步,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是自己作为一名作家和艺术家自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自己也从中享受到创作的无限乐趣和成就感。”是啊,在王老师充满艺术气息的陋室里,荟萃了古朴的雕刻,精致的版画,累累的书籍。

“ 安享幸福,所以才会安心创作。”王老师感叹。他在宜昌定居四十多年,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变成多才多艺的老人,一步步走过来,也是时代进步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幸运。

愿“长江大虾”王新民老师在艺术的江河里劈波斩浪,奋然前行,为伟大新时代的美好愿景和梦想而击节高歌,撰写巨著,谱唱时代最强音。



(记者楚南茗  通讯员杨丽慧)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