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杏坛网事
腾飞的翅膀——日本渡边晴夫论
2018-07-11 12:54:14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作者:陈勇

日本(日文:日本国,前660211日—)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国家领袖:明仁(平成天皇)、菅直人(内阁总理大臣)。人口数量:127767944(2009)。主要民族:大和民族。主要宗教:神道教、佛教。国土面积:377835平方里。GDP总计:5.07万亿美元(2009)。人均GDP42480美元(2008)

渡边晴夫,男,193622日出生于东京。东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科毕业,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科毕业,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毕业。担任的专职有东京都立高等学校教谕、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助教授、教授、长崎大学教授、大学院教授、国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20063月退休。然后当国学院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兼任讲师教过3年书,20093月退职。现在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部兼任讲师。此外、还做为非常勤讲师担任过驹泽大学、东海大学、中央大学、新潟大学、日本大学、明海大学、明海大学大学院、二松学舍大学大学院的中国语、中国语学、文学、中国文学、日中比较文学、日中比较文化讲座。主要著作有《超短篇小说序论——中国的微型小说与日本的掌篇、Shortshort(专著、白帝社、2000)、《日中微型小说比较研究论集》(专著、DTP出版、2006)、《微型小说:发展与交流》(专著、2B企划、2008)、《百字小说》(合著、白帝社、1995)、《中国的短小说》(合著、朝日出版社、1997)、《令人感动的短小说十选》(合著、同学社、2006)、《孙犁文选》(专著、DTP出版、1999)、《孙犁读本》(专著、DTP出版社、2005)等。2008年,被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颁发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终身成就奖”。20115月,在中国第4届小小说节上,获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奖词:“渡边晴夫先生长期从事中日两国的小小说比较研究,曾将300多篇中国小小说和一部小小说理论著作译为日文介绍给日本读者。他选编的《中国的短小说》,成为日本大学教材。撰写的《超短篇小说序论》、《日中微型小说比较研究论集》出有日文版和中文版,从世界范围内总结小小说文体系统的创作理论,从现当代文学史的角度比较分析日本的菊池宽和中国的郭沫若、1950年代的日本的星新一和中国1958年的‘小小说热潮’、1980年日本小小说的低潮和中国小小说的高潮,翔实的史料,有力的论证,叙写了一部‘中日两国现当代小小说发展简史’。他的比较研究学养深厚,功力扎实,在海内外形成了深远影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出席世界华文文学会议和小小说会议,搭建起了一座中日小小说交流的桥梁,对华文小小说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佛山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姚朝文在《渡边晴夫:杰出的中日超短篇小说比较研究者》一文中指出:“渡边晴夫教授长期从事于中日现当代比较文学研究,尤其在中日超短篇小说发展沿革及文章选讲方面造诣杰出,近20年来一直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界所称道。他在中日超短篇小说比较研究领域里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中日超短篇小说比较研究,学养深厚、功底扎实。二、将中国当代微篇小说翻译成日文,扩大了中国微篇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三、积极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国际会议,是华人文学界中引人瞩目的‘外国人’。四、研究成果享誉东南亚和中国两岸三地。”

我完全同意姚朝文对渡边晴夫的评价。

在我看来,渡边晴夫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渡边晴夫是世界上从事微型小说比较研究第一人。

这是他对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一大突出贡献。渡边晴夫从事微型小说比较研究,不仅是方法论的创新,更为中日两国微型小说作家乃至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写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比较文学是一门国际性学科,在国外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蓬勃发展,因而被认为是新型学科。这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化而铺路架桥,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科学。其核心和真谛在于把文学作为人类交流、对话的一种手段和社会实践方式来传播人文精神,提高全人类素质,是具有深刻理念的人文社会科学。

“对中国的微型小说作品,渡边晴夫教授评价很高,他认为日本、香港的微型小说作品讲究写作技巧,比较注意迎合读者的口味,而中国大陆的微型小说有不少是现实主义的,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普通百姓的关注,这是中国大陆微型小说作家的长处。他还认为中国大陆微型小说作品的题材多种多样,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他对中国微型小说文坛存在‘微型小说创作专业户’现象特别感兴趣,认为是各国华文界独有的文学现象,他正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对中国几位有影响的微型小说创作专业户进行专门研究,以便撰写论文与作家论。

我曾问渡边晴夫教授近年有何研究计划与写作计划?他告知:目前他有好几个选题,如《论孙犁的云斋小说》、《论王蒙的精短小说》等,已撰写了多篇论文。他还翻译、主编了一本《中国古今微型小说作品选》,正在联系出版。

渡边晴夫教授有一个心愿:他想通过自已的努力,让日本读者了解、喜欢中国的微型小说作品,使他们借此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1996年,渡边晴夫教授主编了《中国的短小说》,收录了刘心武、许行、刘连群、凌鼎年、沈祖连、航鹰、张记书、周克芹、孙方友、邵宝健等10位作家的作品,配发了作者简介,作为日本大学的中级汉语教材,19973月在日本朝日出版社出版。2005年,渡边晴夫教授又与中央大学的大川完三郎教授合作主编了《令人感动的微型小说十选》,共选了台湾的爱亚,大陆的袁炳发、于永昌、程圆圆、刘立勤、凌鼎年、吴若增、梁晓声、陈慧君、马宝山等10位作家的作品,也是作为日本大学的中级汉语教材,20062月,在日本东京同学社出版。”这是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著名微型小说作家凌鼎年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专家渡边睛夫教授》一文中所说,极为中肯与精辟。

交流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繁荣。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只有多交流,才能多发展;只有多发展,才能更繁荣。

渡边睛夫从事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比较研究,把文学作为人类交流、对话的一种手段和社会实践方式来传播人文精神,提高全人类素质,功莫大焉。

二、选择中日两国微型小说作家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示范作用。

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792009年),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8%2009年中国GDP4986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已超过日本,现居世界第二。中国人口占据世界人口数目的第一位,约十三亿三千二百四十六万人(20098月)。

中华民族的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中国文学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屈原、司马迁、陶潜、韩愈、李白、白居易、杜甫、苏轼、关汉卿、汤显祖、曹雪芹、张问陶、鲁迅、老舍、沈从文、徐志摩、巴金、茅盾、钱钟书、吴承恩、孔子等中国文学家在世界较有影响。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中心,在中国。

“粗粗统计一下,大约有八九十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一度以微型小说创作为主,出版过微型小说集子;至于各省的作家协会会员,写微型小说的应该不下五六百人;市一级会中的微型小说作家就多了去了。”(凌鼎年《中国微型小说备望录》)凌鼎年的这段话,印证了我的观点。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微型小说作家数量不及中国,却出现二位世界级作家川端康成和星新一。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著名小说家,写了大量微型小说。18996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4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如果抛弃政治去审视川端康成的作品,那种深刻的日式物哀之美,以及他在东西方文学调试上所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在探索美的漫长道路上川端先生是无愧的先驱与大师。

星新一(19261997),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在公司濒临破产之际,星新一那种暗淡忧郁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星新一并非彻底的悲观消极的厌世主义者,但坎坷多艰的经历却使他具备了一种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其作品收在《星新一作品全集》中。

星新一的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日两国无论经济还是文学,在世界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选择中日两国微型小说作家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既具有典型意义,又有说服力,能够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示范作用。

三、评论价值主要体现在《超短篇小说序论》一书中。

中国佛山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姚朝文在《中日微型小说研究的里程碑──渡边晴夫教授〈超短篇小说序论〉中文版序》中,对《超短篇小说序论》给予高度评价:“《超短篇小说序论》的首要价值在于,填补了中外关于微型小说演变发展史,尤其是中国的微型小说(别称有小小说、极短篇等28种)和日本国的超短编小说(亦称掌篇小说等)文体发展史的空白。《超短篇小说序论》的价值还在于,为中日两国对微型小说这种创作现象的研究,由文体意识上升为一种‘学科’的意识,并为小说学科的一个子门类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史有论、史论合一,扎实严密、自成体系的学理化论证。这是难能可贵的!《超短篇小说序论》的价值也在于,跨语言、跨国别的文学研究常常能产生单一语言环境、单一国度的文学研究意想不到的入思角度和新颖别致的观点。”

除姚朝文所说外,我认为还有以下特点:

1.一方面观点独特新颖,另一方面带有史的性质,让读者从中了解与掌握了许多微型小说发展的经历与过程。超短篇的定义,不仅自圆其说,而且与中国鲁迅文学奖的评奖名称比较接近。第五届中国鲁迅文学奖,将微型小说纳入短篇小说的范畴参评。

2.中日两国微型小说都经历了三起三落,对这种有趣的现象展开研究本身就展示了渡边晴夫独到的眼光和与众不同之处。

中国近现代史上,大约与日本相同时代,也有过三次兴衰。这可谓一个有趣的现象。微型小说研究者刘海涛称之为“三起三落”。

“梳理一下中国从‘五四’以来的微型小说发展历史,一条三起三落的马鞍形艺术轨迹十分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最初的‘起’是指从鲁迅的《一件小事》发表的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开始的五四时期。其间作品有郭沫若的《他》、谢冰心的《三年》、刘半农的《饥》、许地山的《补破衣的老妇人》等。但是,当时的微型小说作者的大部分都是用短篇小说的构思方法来写微型小说,‘短篇小说化’的弊病明显地存在于当时的微型小说创作中,因而,五四时期的微型小说创作终未成大气候,它好像刚刚冒了一个头,就走进了短篇小说里面去了。第二次是在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当时,随着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为了响应文艺大众化的提议,出现了‘墙头小说’。墙头小说是日本‘壁小说’的中文翻译,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影响下的产物。第三次兴起是在五十年代末,即大跃进运动开始时期。因为需要有短的、启蒙性作品来配合运动的深入,于是小小说开始被提倡,一九五八年初开始,各地的文学杂志《萌芽》、《作品》、《文艺月报》、《北方》、《长江文艺》等都刊登了大量作品。著名作家,如老舍、巴金也都发表过小小说,不过大多数作者都是初次写小说的一般大众(工农兵)。”

渡边晴夫从事微型小说比较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是渡边晴夫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必将载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史册。

(选自陈勇文学评论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1月出版)

 

 

中国当代文学很有希望

——日本渡边晴夫访谈录

陈 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您多年来从事中日两国微型小说作家比较研究。您认为两国微型小说作家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渡边晴夫(担任的专职有东京都立高等学校教谕、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助教授、教授、长崎大学教授、大学院教授、国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以下简称渡):中国拥有很多专门从事微型小说创作的所谓“微型小说专业户”,这是中国特有的情况,日本没有。日本专门写微型小说的作家只有一个,就是星新一。除了他以外比较多写微型小说的著名作家有川端康成,吉行淳之介,三浦哲郎、阿刀田高、筒井康隆、小松左京、眉村卓、结城昌治、山口瞳、森瑶子、赤川次郎等,可是这些作家以写很多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而得了名气,不能说是微型小说作家。中国著名作家中最多写微型小说的是刘心武,其次是王蒙,可是其他作家不多写微型小说。

陈:您认为经典之作与精品是否属同一概念?中国乃至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作家中,哪些作品属于经典之作?哪些作品属于精品?

渡:我认为这两者属于同一概念,可是有些区别。精品是做为微型小说完整的、让人思考的作品,而经典之作是精品中的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作品。我以为白小易《客厅里的爆炸》、许行《立正》、凌鼎年《再年轻一次》、邵宝健《永远的门》、孙方友《捉鳖大王》、刘连群《人到老年》等作品都属于精品。我认为经典之作的是台湾陈启佑《永远的蝴蝶》、香港刘以鬯《打错了》、日本川端康成《殉情》、星新一《喂,出来!》等作品。

陈:我在一篇评论中写道:“精品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此观点得到了中国著名微型小说作家、《客厅里的爆炸》作者白小易和评论家李利君的赞赏。也有作者认为,精品可遇不可求。您认为精品是怎样产生的?

渡:我同意“精品是写出来的”这个观点。我自己没有创作过微型小说,我没有掌握创作的奥秘,可是我认为奥佛法斯特微型小说的三个要素即构思新颖、情节完整、结尾惊奇,很重要。

陈:在中国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比中,有24部微型小说集,包括我评论集《声音》在内的2部评论集参评。虽然最终未能获奖,但参评本身已经充分展示了中国微型小说作家和评论家的实力与风采。您认为中国微型小说作家和评论家,离鲁迅文学奖还有多远?哪些中国微型小说作家和评论家有望问鼎鲁迅文学奖?

渡:我不大熟悉鲁迅文学奖。很难说。

陈:目前,中日两国从事微型小说评论的人呈上升趋势,评论视野与影响愈来愈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您是否打算从事两国微型小说评论家比较研究?推而广之,您是否还将从事中泰、中新、中马等国之间微型小说评论家比较研究?

渡:日本从事微型小说评论的人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跟中国的情况不一样。我现在不打算从事日中两国微型小说评论家比较研究。

陈:中国小小说作家网研讨专区首席版主萧江采访时问我:“您认为优秀小小说应该具备那些特质?”我回答:“一是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统一。二是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三是留下诸多艺术空白。有人写文章说,中国作家未获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是作品写得太饱满。他是针对长篇小说而言的。在我看来,小小说更存在太饱满的问题。汪曾祺说过:‘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此言善哉。我认为,优秀小小说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人们在阅读小小说时,优秀之作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魅力,常常使读者在感喟之余,获得大于原作的二度创作的快感。这足以说明,优秀小小说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您认为优秀微型小说应该具备那些特质?

渡:我认为优秀的微型小说应该具备独特的构思,日本的微型小说大师星新一最重视构思新颖。我觉得艺术空白很重要,我前些年论及过艺术空白的重要性。请看一看我的论文。

陈:您在《超短篇小说序论》之后记中说:“我所关心的主要是此文学形式在中日两国的发展、展开及相互交流状况,因此重心始终围绕体裁相关内容,并没有就具体作品作过多分析。”从您的这句话中,我们得知您主要是从宏观上对中日两国微型小说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很想知道,在您有生之年,是否准备从微观上对中日两国微型小说作家进行比较研究?

渡:我现在准备写中国当代微型小说作家论。我当然也很想从微观上对中日微型小说作品与作家进行比较研究。

陈:诺贝尔奖评奖规则规定,参评作品很多都必须译成瑞典文。而评委中能把中文翻译成瑞典文的,只有汉学家马悦然一人。因此,有人认为中国不缺好小说,可屡屡无缘诺贝尔奖,是翻译水平差。也有人认为,中国作家的作品写得太饱满。您是否同意上述观点?您认为中国作家未获诺贝尔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哪位中国作家最有希望获诺贝尔奖?

渡:日本作家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据说他们作品的英译和法译文本很好。井上靖,三岛由纪夫也当过候选作家。是否获得诺贝尔奖有可能与翻译水平有关。瑞典的马悦然将蓸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翻译成瑞典文,认为蓸乃谦的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汪曾祺曾对他的作品给了很高的评价。从这样的条件看蓸乃谦很有希望获得。我也觉得他的作品很有意思,好是好,可是他发表的作品还不多,著作只有四、五本。我看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还是王蒙和莫言。

陈: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您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您如何总体评价中国当代文学?

渡:我完全不同意顾彬的观点。中国当代文学可以说琳琅满目,新时期以后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很多优秀的作品。我看中国当代文学很有希望。

陈:20115月,在中国第4届小小说节上,您荣获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向您表示祝贺,请发表获奖感言。

渡:在我向往已久的小小说基地郑州获得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让我不胜感慨,在此,我想回顾一下我是如何开始研究小小说的。

中国当代小小说(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和我的关系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日本专卖中文书的书店里发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微型小说选》。作为一个教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大学老师,我觉得这样篇幅短小、语言生动、内容有趣的作品,对处于汉语学习中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教材。从那以后,我开始搜寻微型小说作品集,一本又一本地读下去,感到这种短小说的故事内容、写作方法都很有意思;于是,我开始研究这种文体的特征和历史,包括它在日本的发展情况。1986年,写了我的第一篇关于微型小说的论文《微型小说序论》,发表在《驹泽大学外国语部论集》上。在比较研究中国和日本的小小说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种种有趣的史实。1920年,当时正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留学学医的郭沫若,读了日本作家菊池宽发表的评论《短篇之极》后,受到启发,写下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他》。1931年日本无产阶级文学阵营的杂志《战旗》,提倡壁小说(即墙头小说)的写作,小林多喜二率先写了评论,阐明墙头小说的意义及其文体特征,同时还写下了不少优秀的墙头小说作品。壁小说传到中国,当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作家曾经尝试过写作这种形式的作品。关于日中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中国作家孙犁在1940年写的《关于墙头小说》一文中,有过明确的说明。 

1994年,在新加坡召开的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上,我将上述两个史实写在一篇题为《现当代中日两国微型小说交流的一端》的论文里发表了。1996年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上,我发表了一篇题为《当代日中两国微型小说的发展及其特色》的文章,揭示了自五十年代末期以来,日中两国微型小说的发展轨迹以及各自特色。

从那以后,我在写了不少有关小小说论文的同时,也将二百多篇中国当代的微型小说翻译成日文,发表在了日本的种种杂志上。从2001年到2003年,我在《日中友好新闻》(旬刊)上,开辟了《从小小说看中国》的专栏,介绍了90多篇中国当代的微型小说,颇受读者欢迎。

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为中国小小说的魅力所吸引,相信今后也仍将会坚持这一方面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选自陈勇文学评论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1月出版)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