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杏坛网事
《张文魁:坚守阵地的老兵》 ——张文魁人生履历
2019-08-26 11:12:49   来源:今日湖北


  一、张文魁的人生履历

  

  张文魁,男,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获得者。

  

  1928年农历2月2日,张文魁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韩店镇南仙泉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村里大约有一百多户人家,这个位于太行山区的村子,周围全是山峰和石头,土地很少。张文魁虽然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七,但在他出生之前哥哥姐姐全都夭折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他出生不到三天,母亲亡故,与父亲相依为命。日本鬼子侵占山西后,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打折胳膊致残。

  

  为了报仇雪恨,保家卫国,1945年6月,17岁的张文魁扛起武器,参加了革命。因工作积极、勇敢,表现突出,被任命为抗日民兵队长;1947年3月,在烽火岁月,张文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张文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入到解放战争的大军之中。他经历了上党战役、郑州战役、开封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南战役、西南战役、大西南剿匪战役、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仁川战役等大大小小百场战役,身经百战、九死一生,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张文魁人生履历3.jpg


  张文魁同志荣获了淮海战役奖章、渡江战役奖章、中南战役奖章、西南战役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质解放奖章和证书等至高荣誉。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张文魁同志参加了著名的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仁川战役等,荣获了抗美援朝纪念奖章、和平万岁纪念奖章等。作为军队优秀人才,多次被推荐、选拔到军校进行培训、学习、深造,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师部参谋及部队专业技术骨干。

  

  1958年5月转业,从事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他可以留在省城武汉及周边地区工作,但他选择了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的鄂西北偏远山区荒河滩上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设工地。虽然,这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但由于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周年,百废待兴,条件十分有限,工程建设者,住的是油毛毡棚,吃的是泥坑水,点的是煤油灯……1959年月,张文魁到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建设工地后,不仅没有一句怨言,而且像一名战士,二话没说,积极投入战斗,坚守自己的阵地。1966年7月,在一次出警中,因公致残,他可以休养或继续担任领导工作,但他身残志坚,主动向组织辞去领导职务,要求安排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上经过再三考虑,让他负责丹管局大礼堂工作,一干就是十六载,直至1983年9月光荣离休。

  

  在工作中,无论什么岗位,张文魁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从未居功自傲,他像张富清一样,把军功深藏不宣,无人知晓,甚至单位的同事、家中的子女他也没讲。即使离休后,他享受什么待遇儿女们也不清楚。他说:每一个人的路都要靠自己去走,不能搭顺风车,不能搞特殊,一切靠个人奋斗,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要患得患失,要把心思用到工作上,不要去争名争利争待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可他们又去争了什么呢?只要活着,就要多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党有益的事情。

  

  张文魁这样说,几十年来也是这样做的。

  

  2019年7月25日,在向丹江口市委组织部老干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报其事迹材料时,还没有发现一件关于张文魁同志的军功章或证书,还不知道他几十年来一直保存在身边的军功奖章和证书及享受的处级待遇证书。

  

张文魁人生履历4.jpg


  2019年8月1日,在采访中,得知张文魁同志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表由所在社区负责登记后,我们在丹江口市大坝社区查阅了张文魁同志2018年11月28日填写的《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表》,在《立功受奖情况》一栏中,竟只有一个字:“无”。由此可见,张文魁同志淡泊名利、无私无欲的襟怀和一位共产党员高风亮节的品格。这张表是他的小儿子张胜刚代填的,也就是说,他的家人对张文魁同志的荣誉还“一无所知”。

  

  对此,张文魁同志有他旗帜鲜明的观点。不久前,在谈及此事时,他说:这些荣誉是党和国家对过去工作的肯定,留作自己人生历程的见证、记忆,而不是炫耀的资本。每当想着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那些经历过的不平凡的岁月,想到了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想到了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我仿佛又和战友们站在了一起。这些奖章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自己有什么权力和资格去炫耀呢?

  

  在谈起这些时,九十二岁的老人眼眶里溢满了泪水……

  

  在张文魁同志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参加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可谓是身经百战,一点不虚。从解放长治的上党战役,到解放中原的郑州战役;从解放全国的大决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解放大西南云贵川十万大山的剿匪战役;从抗美援朝朝鲜战场上的第五次战役到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仁川战役,等等,都留下了他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和战士的铁血风采和共产党员的英雄足迹。而最令他难忘的是决定国共命运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大抉择上党战役和改写世界历史的上甘岭战役。他说,在一生中能亲自参加和见证这两场战役,哪怕一次也没有白活,所幸两场都参加了,而且是全过程。能有幸成为亲历者、见证者,是我人生最大的荣幸,不愧活了一生。

  

  张文魁老人在谈起这些时,已是九十多岁的人了,却突然感觉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激情洋溢,双目有神,声若宏钟。他说,这两场战役对中华民族都很重要,这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自强历程上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战役。上党战役是在我的家乡太行山区长治打的,又是刚刚打败日本鬼子,信心很足。那年我17岁,是民兵队长,主要任务是为战场运送弹药、食品和伤员,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没有想到生死,心里只想着胜利。朝鲜上甘岭战役,更是一场没有生死的战争,随时准备牺牲,为国捐躯。心里只有一个字:打!

  

  张文魁同志有幸亲自参加了这两次战役。这两场战役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进程,而且为张文魁同志的人生添上了闪亮的色彩!

  

张文魁人生履历5.jpg


  1958年5月,转业,离开部队,但是十几年的戎马生涯让张文魁养成了严明的军人作风,处处事事,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命令。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战士,始终把工作岗位看作是阵地。无论多么苦,多么危险,他总是不讲条件,冲在前面,严格执行。

  

  1959年7月,他踊跃报名,来到鄂西北山区荒河滩上的丹江口大坝建设工地,直到退休再没有离开。如今,已经60年过去了,张文魁像一棵扎根泥土的树,经受着暴风雨的洗涤,而相伴相守。用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书写了一曲人生壮歌。


  

  (作者介绍):高飞,作家、诗人,丹江口市作家协会主席。曾任《汉江文学》、《丹江口文艺》、《中国水都丹江口文化丛书》等主编,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出版各类作品二十余部,现为国际汉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等。

  

  卜居,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

  


(编辑:卜居)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