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遗视点
应城孔庙札记
2019-03-29 16:54:21   来源:今日湖北


  •文/金丽萍


应城孔庙札记.jpg


  应城孔庙座落于应城公园内。唐代显庆年间,县令韦思谦在此首建黉舍。宋元符年间创建孔庙,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宋朝,这里就开设学宫,辟建黉馆,布仁施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道德清廉、学业规正、治域有方的能人志士。应城孔庙成为历代乡贤学子传道授业的儒学圣地,为人景仰。在明清时期,曾有三十任知府和县令对孔庙进行修缮。后历经战乱,应城孔庙屡建屡毁,至“文革”时,应城孔庙仅有大成殿一座残损的古建筑及那棵古老桧柏。然而, 不管应城孔庙在历朝历代的峥嵘岁月中经历了怎样的沧桑与兴衰,孔子的仁爱、和谐思想及治学风骨依旧润泽、光耀着蒲阳胜地的历史文化和灿烂文明。应城孔庙在志士学人及广大百姓的心目中永远存片净土,倍受崇敬、怀想。

  

  改革开放以来,应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文化繁茉,科技进步,人離众尤思传统学风,盼望有日重修应城孔庙,馨香千秋万代。

  

  2008年3月,应城孔庙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顺座时势,合泽民意,重修孔庙于旧址,再添胜景于蒲阳。市政府在广泛征求各界人士意见后,于2008年斥巨资重修孔庙。经过能工巧E近一年的修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竭力相助,一座气势恢宏、景象焕然、张扬和谐、精神与文化内涵的儒学圣景又复现在蒲阳胜地,给应城人民带来了福祉祥音。

  

  修缮后的应城孔庙占地面积约544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包括: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大成门及东、西两祠;泮池、泮桥、棂星门、甬道等。应城孔庙的重建本着原址修复,修旧如旧,景中有景,寓教于游的原则,既遵循传统宫殿建筑之规制,又体现了先进文化之精神;既着力铸造儒学道范之规范,又因势布景以应观光之时兴,可谓美景当前,壮若凌霄。

  

  在孔庙棣星门的两侧,各有一座汉白玉石缴,俗称下马石。旧时文武官员、庶民百姓,凡从此经过或前来祭祀者,必需下马落轿,虔诚徒步而过。旧时立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石碑一块, 以示对孔庙圣地及孔子圣人的膜拜、崇敬。

  

  孔庙的甬道牌坊以“棂星”命名,意味孔子与天比高。孔子于唐代被封为文宣王,以后历朝加封,直至帝位。因此,孔庙亦称“文庙”,孔子被尊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过去包括帝王在内,祭孔先要祭棂星门,故有祭孔如祭天之说,可见孔子地位的崇高。


应城孔庙札记2.jpg

  

  棂星门正坊额刻有乾隆手书的“棂星门”字样,北面坊额刻有乾隆皇帝手书“与天地参,四字,意为孔子思想可于天地同辉。棂星门为芝麻石雕榫卯结构,每底座重5吨余。整座棂星门重70余吨,高约20余米,威严厚重,肃穆壮观,有慑乱镇邪之势。

  

  棂星门通往泮池、泮桥的灵通之道称神道。行走神道,有神通宙宇、心达四方之感。

  

  旧时,泮池东西两侧各建有孔庙御碑,均为龟趺龙纹。东为清康熙御碑, 西为清张玉书奉敕文碑。原石龟背上的两块御碑,经历战乱已被毁掉。仅留下的残损龟碑见证了应城孔庙的苍桑岁月和悠远历史

  

  泮池、泮桥在大成门前方,作半月形,可通潮汐。泮桥单孔而筑,寓意孔子、孔学,天下唯我一孔,唯我独尊。过去奉读孔孟之书,考上高等学府的叫“入泮”,寓为做官的盼高升,做买卖的盼发财,过日子的盼兴旺。

  

  大成门因大成殿而得名,为双檐斗拱建筑风格,取于孟子“?L子之谓集大成”的寓意。大成门按旧址格局筑有东厢、西厢。旧时,东厢为名宦祠,是供奉应城历代功名的祠堂。西厢为礼贤祠,供奉社会名流、贤达、烈女等。大成门东、西厢其旧址是一样长的,因西厢现被烈士纪念馆占去一隅,故修复后的东、西厢很遗憾不能等长。

  

  月台又叫露台。在大成殿前面,是高起一米的台式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大成殿庭院内原有双桂、双柏古树。双桂随年岁久远已枯朽,双柏一株清代时遭雷击,现存一株为明.成化年培植。这次修缮,又植种了十余株桃、李树于大成殿东侧,寓孔子桃李满天下,孔子精神馨香庭院。

  

  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大成殿”竖匾题字是清雍正皇帝的手笔。大成殿的正中供奉着孔子塑像。表现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神态。孔圣像前立有牌位,上书“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两侧为“四配”,即孔子的四大弟子:颜回、曾参、子贡、子路,另外两侧为“十二哲”牌位。殿内还陈列着祭孔的韶乐乐器和舞具。正中悬有清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匾额。整个殿堂大气恢宏,威严肃穆。

  

  应城孔庙所建东庑、西庑两侧是按照曲阜孔庙的建筑模式设计的。其新建的东庑为廊式结构,廊内画有孔子的圣迹图十一幅,每个柱子上刻有孔子的语录。西庑则为壁式碑林,为我市较有声誉的书画家所作书画雕刻其间,反映了我市文艺人才的卓越辈出。

  

  宋朝时,应城孔庙东隅有一瀑泉,清冽甘甜,四季泉涌,众人常取水祭祀、饮食。后因水灾泛滥,泉眼被淹埋消失。清末道光年间,主持学宫的熊汝弼先生在此修理黉宫(孔庙)时,发现瀑泉,于是重新清理修复后,题名“文泉,’,并把发现的过程、时间及用途刻碑记载。这次重修孔庙后,又将文泉井沿修复,并立碑刻。文泉寓意文思如泉涌之意。饮清泉点滴,文思如泉。

  

  修缮后的应城孔庙胜景再现蒲阳新城,昭示着应城文运昌盛,人才辈出,富裕祥和的美好今天和未来,为应城及各方人士提供了一个陶冶性情、崇尚学业的旅游胜地。我们衷心祷愿应城孔庙德齐帱载,垂示无穷!也希望有朋友来应城时诚悦拜谒孔庙,或为自己的人生仕途烧一炷高香,或与圣人孔子且歌且吟,不亦乐乎!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