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楚南茗 通讯员谢慧)祁门红茶创制于19世纪末,百年来,它凭借着独有的神秘香气和品质,一直屹立于世界高端红茶市场。如此卓越声望,不仅源自于祁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质独特的茶树品种,还源自于百年来祁门红茶一代代制茶人的坚守及他们精工细作的极致工夫。
祁门红茶制茶大师谢永中
老谢全名谢永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19岁制作红茶开始,如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制茶经历。年复一年,都做着同样的事情,这正是"匠人"最重要的姿态。有着“匠人”精神的老谢现在仍活跃在祁门红茶制作的一线,除了给下一代制茶人传授技艺外,他每年都要坚持亲自动手制作一批高端红茶。
老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自己学习手工制作祁门红茶,到真正相信自己的功夫茶是好茶,这一步我花了20年的时间,这20年是经验和技巧的积累,也是我对祁门红茶的一份痴心,所以,即使现在有徒弟,每年我还是要自己动手做一些高端茶,每次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茶泡出的那道金色的光圈,我就很有满足感。”祁门红茶从初制到精制有着十七道工艺,程序复杂严谨、细致考究。在老国营茶厂里,制茶的师傅们都分别在不同的工序里负责制茶和授徒。在当时,大家考虑更多的是温饱生计,“分到哪儿干到哪儿,只管做好手头活儿”是较为普遍的思想,其中有很多人只在一个工序里年复一年的做了一辈子。而年轻的老谢成了一个例外,他想要学会祁门红茶的所有制作工艺,立志要一道工艺一道工艺的学到最好,一个师傅一个师傅的求其精华。由于能吃苦、悟性高,老谢很快从第一个师傅的学徒中脱颖而出,熟悉掌握了四道工序的要诀,随后他又积极要求换岗师从于其他师傅用心学习了所有的制茶工序和诀窍。在他勤学苦练、吃苦耐劳的突出表现下,进厂第二年就成了领班,三年学徒未满他就成了师傅自己开始带徒弟。这个最初被大伙儿笑称为爱“自找苦吃”的“愣头青”一时间成为厂里的一颗新星,并多次受到省、市、县劳动部门的表彰。而当年苦学的硬功夫和之后几十年里不断的磨练也使老谢成为现在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里唯一一个全面掌握十七道工艺的制茶大师。
如今,老谢做功夫红茶的手艺在全国已是赫赫有名,每年都有知名企业和展会邀请他去交流红茶制作技艺,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茶友要求欣赏老谢拿手的功夫茶“筛分”技术。看着茶叶在老谢舞动的筛面上飞扬,长短、粗细、轻重,各自集中,又透过筛子的网眼,彼此分离,你会不得不深叹这位制茶大师技术的深厚与精湛。
老谢告诉记者:“历史上,祁红的精制部分全靠手工,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茶师不厌其烦的、极其细腻的手法才能制成。如今,虽然祁红的生产技术在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但无论技术怎么改变,祁红的制作原理是不变的,高端的功夫红茶还得靠传统的、精细考究的手工制作才能保证它优秀的品质。所以,在传承好祁门功夫红茶制作技艺这条道路上我也将不遗余力。”从一个怀着初心,想要学做好茶的少年到一直坚守初心,已经做成了一手好茶的大师。
如今的老谢,已年逾花甲、两鬓斑白,央视《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中说到:“做了一辈子茶的老谢,时光和茶汁早已融入了他的掌纹。”在他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一股很强的茶的气质,举手投足间透出的是一种淡定和坚毅,这或许就是一名茶人几十年如一日做茶、喝茶、爱茶的深厚积淀。
生活中的老谢不善言辞,甚至有些腼腆,但只要跟他聊茶,他总能娓娓道来。所以,到了祁门,别忘了约上老谢一起喝茶,听他说他和红茶的故事......
(编辑:陈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