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楚南茗 通讯员胡卫东) 提到中国的国际范,这是令很多国人充满自豪的话题。尤其是中国的祁门工夫红茶,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高香红茶之一,曾风靡整个欧洲的下午茶会,深受英国女王和皇室的喜爱。
在它诞生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种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的红茶,因其馥郁持久且优雅的“祁门香”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也让人不断追寻它的香从何来。
独具特色的祁门红茶祁门香
一说起祁门红茶的可贵之处,老茶客都能随便说出好几点,但大部分茶客都认可祁门红茶之所以独步天下,最主要的是有两大特点,一是色有宝光,这种宝光不是那种明晃晃的光,而是指茶叶本身乌黑泛着灰亮的光;同时在冲泡时,汤色也像红宝石一样泛着浓艳的光。
捧着茶碗的人,看着祁门红茶的茶汤,都舍不得喝,光顾欣赏了。祁门红茶另一个特点就是如其名的祁门香,这种香味独特在于有一股新鲜的自然香气,而且一经冲泡,尤其感到鲜醇酣厚。
一碗祁门红茶在手,滑滑的茶汤,芬芳的蜜糖香,兰花香,扑鼻而来,甚至还有一点淡淡的奶香,即使添加了牛奶和糖,也不会冲淡祁门红茶这股特有的香味,反而会使味道更加馥郁。而这样的祁门红茶,更是要经初制四道工序、传统手工精制十几道工序才能得以完成,它每一步的制作过程都极度考验制茶师的制茶手法、眼力和操作经验,是传统的中国工夫红茶中制作极其精细的一种。
对喝茶的人来说,喝到用心制作的祁门工夫红茶可谓一种幸运,因为在那一缕惊艳世界140年的“祁门香”里,有着不可代替的自然风土和无以伦比的技艺,也有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祁门红茶最早创制的时间,是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它的创始人之一是开明的祁门乡绅胡元龙。但现代人听闻祁红的大名,却来自它在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的夺金故事。 令人好奇的是:祁门红茶的著名是因为它的“祁门香”,它在国际市场上的风行也是因为“祁门香”,许多人形容这种香气“似花似果似蜜”,但这种香的由来,却少有人能讲清楚。 祁门红茶的香气复杂是事实,由于风土以及工艺的关系,它的香气高扬又带有很多层次,所以很早以前欧洲贵族把祁红当作下午茶时,就因这种香气的无法形容把它叫做“祁门香”。
似花似果似蜜的解释
什么样的味道才“似花似果似蜜?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喝。其实“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是由十分美好的果香、高度的甜香,以及清芬优雅的香气组成的复合香,这和它的产地、树种以及工艺都有关系,而世人则因这种丰富的茶香很难完全定义,所以描述它“似花似果似蜜”。几乎所有了解祁红的人,都会这样解读祁门茶园的密码。这里的土壤由千枚岩、紫色页岩等风化而来,形成了适宜茶树生长的红壤、黄壤和黄棕壤等。这样的土壤土质肥厚、结构优良,透气性和透水性都很好,是理想的茶树生长和栽培之地。
祁门红茶的采摘是春夏两季完成,最好的时间则是在4月5日至15日之间,就是农历清明后到谷雨之前。此时的芽头是最鲜嫩也最漂亮的时候。要知道祁门自古就出好茶,作为祁门红茶的原产地,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山地面积更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山峦之间清溪纵横,且气候温和、早晚温差大,特别适宜茶叶的生长。另外,祁门平均每年晴天50多天,阴天170天左右,雨雾天15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1861.6小时,这些都为祁门红茶香气馥郁、叶汁醇厚、滋味芳香隽永等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读“祁门香”,就要读懂工艺
“祁门香”形成的独门法宝,还在于技术。祁门红茶的制作工艺特别考究,分为初制、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奠定品质的基础,而精制则将粗糙的毛茶升华成风神俊秀的上品。初制四道工序,精制十几道工序,近十个级别,几十种花色,极尽繁复考究,每一次动作都是不厌其烦的重复、倾尽心血的功夫,是其他工夫红茶所不能比拟的,所以祁门红茶被称为中国工夫红茶的代表。
因为功夫,成就“工夫”
祁门工夫红茶之所以称之工夫,皆源自于其手工制作的过程,手工制作是祁门红茶品质的保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永中深谙最上等祁门工夫红茶的制作秘诀。精制祁门工夫红茶的工艺,经过百余年演进,最终固定为17道工序,分别为:分级、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毛筛、打袋、抖筛、分筛、撩筛、风选、紧门、套筛、拣剔、拼和、补火与装箱。这17道工序缺一不可,顺序也不可颠倒,因此茶厂分工极细,每人负责专攻几道工序,但即使如此,没有好几年的功夫都很难熟练掌握。绝大多数师傅只会其中几个工序,而谢永中为了学全整套工夫,到每一个环节上去一一拜师。当时,能掌握全部制茶师傅的仅有几个人,最终他如愿成为之中最年轻的一位。
很多制茶师们因祁红制茶工艺繁复、制作辛苦、待遇不高而远离了这个行业。而谢永中一直坚守在一线制茶,在苦练了全套功夫后又经过48年的磨练,如今,他终于成为现在唯一的一位全面掌握十七道制作工艺的制茶大师。
谢永中的制茶方法充满魅力、出神入化,为各具特点的茶叶寻找到它最好的表现状态。对祁门工夫红茶而言,“工夫”二字始终不可或缺。因为功夫,成就“工夫”,祁红在现代的制作工艺,虽然能将所有工夫红茶的工序通过机器来完成,但对谢永中来说,要制作最顶级的祁门红茶,仍然只能用全手工的方式。因为机器永远无法代替人,面对在等级嫩度以及采摘天时等方面,都存在细微差异的鲜叶,只有人才能够高度灵活地完成最精细的工序。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变换,祁红的手工制作都无法被抛弃,即使茶师们在老去,但他们的手艺却在后辈人的手中传递了下去。就是这种传承,让“祁门香”通过一代代的手艺人,流传至今。
(编辑:陈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