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水经注》关于夜郎国的记载为中心,从三个方面论述夜郎国都所在:一从史籍记载的夜郎周边国家考证其国都;二从地理上来考证夜郎如何做到国富兵强;三从海上丝绸之路考证夜郎中转站的地位。
关键词:夜郎;国都;《水经注》;乌江;
夜郎国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国家,在《史记》、《后汉书》、《华阳国志》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是当时西南夷中最大的方国。但自从西汉末年夜郎国灭亡后,连同近三百年的夜郎文明(前279—前25)就神秘消失了。至今为止,夜郎国都所在位置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在贵州境内存在着多种说法,如贵州长顺县广顺镇说、贵州毕节赫章可乐说、贵州遵义县说,甚至湖南省的沅陵也参与到其中来。对夜郎国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旅游文化的大力开发,夜郎文化也成为了各地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
本文所提夜郎国大致起于战国(前279),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25)。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在西汉以前其国名无文献可考。史籍《华阳国志·南中志》第一次记载夜郎之名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蟜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 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M],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直到西汉时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国灭,其前后约300年的历史也随之神秘消失。在这约三百年间历代夜郎王把国土扩展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并在多处建立城池,其政治经济的发展也随着国土的扩张达到了当时周边小国无法比拟的高度。因而夜郎国的疆域有多大?国都之所在?成为现在人们亟需探求的未知热点。但由于史料和考古有限导致了夜郎国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列举其中几种说法分别是:覃雨甘先生认为夜郎国都应在云南省宣威县的夜街村[ 覃雨甘:《也谈夜郎国土的寻找方法》[J].,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属《水经注》豚水一带。刘瑜安学者则认为石阡县“汉为夜郎国”,属《水经注》乌江一带。[ 刘瑜安:《夜郎国都考》[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叶霜认为夜郎国都在今普安、盘县、兴仁一带,属《水经注》牂牁水一带。[ 叶霜:《从亭看夜郎的位置》[J],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李映梅考证赫章县可乐为夜郎国都。[ 李映梅:《赫章可乐遗址与安顺宁谷遗址之比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水经注》一书中则认为“温水出牂柯夜郎县,县故夜郎侯国也”,在今南盘江一带。这些说法或是通过考古得来,或是根据史籍记载相互印证而来,但都有一定的缺漏不足。本文试着从《水经注》记载的贵州水系这一角度来梳理印证夜郎国都之所在。
贵州主要有八大水系,大致以苗岭为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苗岭以北属于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有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四大水系。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于珠江流域,流域面积约为百分之三十五,也有四大水系,它们是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参见百度百科: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78752405.html]北盘江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自西向东经宣威,至都格进入贵州,再折向东南往茅口、盘江桥,至望谟县的蔗香乡与南盘江汇合,红水河是南盘江与北盘江汇合后的称谓。就今天学者研究的结果来看,夜郎国都几乎涵盖了贵州八大水系。由此可见苗岭以北占据地理面积以及水资源优势,而夜郎作为一个大国存在近三百年,必然占据各种自然资源优势,尤其是对农业社会最为重要的水资源优势。因而可以稍稍预见夜郎国都必然在水系发达的地区。以下整理《水经注》中所涉及的部分江水古今参照表:
古水系名 | 今水系名 | 古地何在 | 今地所在 |
存水 | 可渡河 | “存水出犍为郡”【7】 | 北盘江的北源,云南宣威县北部,贵州毕节威宁县南部。 |
豚水 | 革香河 | “自夜郎东北流。”【8】 | 云南宣威南部 |
温水 | 南盘江 | 上林县 | 广西象州县,武宣县 |
牂牁水 | 北盘江 | “谈指县东通牂牁郡且兰县,谓之牂牁水。”【9】 | 贵州晴隆、六枝南部、贞丰、紫云等地。红水河上游 |
郁水 | 柳江 | “牂牁水又通郁林郡广郁县,为郁水。”【10】 | 广西东兰县,红水河中游 |
周水 | 都柳江 | “东南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11】 | 贵州独山附近 |
留水 | 刀江 | 中留县 | 广西宾阳县 |
延江水 | 乌江 | “延江水出犍为南广县”【12】 | 贵州遵义 |
《水经注》卷三十六《经》“东北入于郁”下《注》云:“郁水,即夜郞豚水也。汉武帝时,有竹王兴于膝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人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声,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遂雄夷濮,氏竹为姓。所捐破竹,于野成林,今竹王祠。”[ 郦道元:《水经注 》第36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从文本明显看到关于夜郎的传说起源于汉武帝时,从建国至国灭不过百年而已,和《史记》记载的时间差距太大,不足以信。其二,文中所讲郁水只是说是夜郎地区的豚水,有可能是夜郎的发源地或是某个部属,而非夜郎国都。从上表中得知豚水“自夜郎东北流。”,可解读为从夜郎的东北部流过。后文言“豚水东北流,径谈藁县(今水城县),东径牂柯郡且兰县,谓之牂柯水。水广数里,县临江上,故且兰侯国也。”[ 同上。]如果豚水夜郎国都,那它一定毗邻且兰国,以史为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 ,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又云:“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 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 范晔,《后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且兰为福泉县,由此可知,夜郎国在蜀之南,滇之东,与且兰接壤。《汉书·西南夷传》: “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后“行诛隔滇道者且兰。”[ 班固,《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1962年。]犍为郡在今四川宜宾西南,南距夜郎不远。综上得知且然应位于贵州西南部,近广西红水河附近。故夜郎国都在北盘江南盘江水域的说法是错误说法。
都柳江的干流自西向东流经贵州省三都、榕江和从江县后进入广西,最后汇入珠江水系。河流深切,河谷深、落差大、坡度陡。由此可见都柳江不是适合人类居住繁衍的最佳居所,其次更不可而造就一个具有精兵十余万的夜郎国。首先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夜郎国征战扩张近三百年,才成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西南夷君长以十记,夜郎最大”[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的地位,因而夜郎国都更不可能设在此处。延江水今称乌江,发源于贵州省西境乌蒙山,东流贯穿贵州省全境,北折在四川省涪陵市注入长江,全长约一千公里。乌江干流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盐仓镇的香炉山,是贵州最大的河流。《水经注》载:“延江水出健为南广县,东至牂柯鄨县,又东屈北流,鄨县故健为郡治也,县有犍山,晋建兴元年,置平夷郡。县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鄨水,鄨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阚駰谓之阚水,俱南入鄨水。鄨水于其县而东注延江水。延江水又与汉水合,水出犍为、汉阳道山闟谷,王莽之新通也。东至鄨邑入延江水也。”[ 郦道元:《水经注 》第36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存水为今贵州省境内北盘江的一段,但《经》文和《注》文记载的此水都存在错误。《经》文说:“东南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注》文说:“存水又东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盖水变名也。”其实,存水与周水并非一水,周水是贵州省独山附近的龙江,今称打狗河,是柳江的支流。此河在柳州注入柳江,到来宾以后才与红水河(北盘江下流)汇合,同入西口。温水按《水经注》当是今南盘江,但《经》文和《注》文都提及郁水。《经》文“东北入于郁”下,按郁水当今西江上源右江,但其下流包括今西江,《山海经》曰: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者也。应劭曰:郁水出广信东入海。言始或可,终则非矣。
豚水(革香河)自夜郎县(宣威县)东北流(折东南),经群柯水(北盘江正流)上游的谈指县(水城县),又东南,经且兰县(自晴隆至贞丰县。群柯水下游经毋致县(望漠县)西(罗甸、平塘,天峨东部也属毋效县),群柯水(红水河上游)流到广郁县(东兰县)才叫郁水(自红水河中游起才叫郁水)。”[ 覃雨甘:《北盘江流域的汉代郡县》,贵州:贵州文史丛刊,]《史记》:“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同上。]它的统治中心区或都芭,虽说有过游移迁涉,但据史称,汉武帝平南越时,欲调夜郎精兵10万,直下番禺。《华阳国志·南中志》记:“南越地东西万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精兵可得十万,若从牂牁浮船番禺,出其不意,此制越之一奇也。可通夜郎道,为置吏主之。”[ 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M],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如果史实如此,夜郎国都的所在地恰好在延江水附近,并且在与考古发现的古城遗迹相联系,则有以下相符之处,一是古城池紧临乌江,关于赫章可乐发掘遗物来看也属乌江流域;二是于该处有“牂牁”象形地貌,鄨邑;三是乌江、小江宽度均达 100 米以上,均可行船。那些说牂牁江是乌江的就错义,乌江不可能直达番禹。还可用来例证夜郎国都在乌江流域附近的最好史实是。自公元前221秦将常颇开五尺道,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后,西汉时也将西南夷纳入郡县制,将夜郎国分为三个郡,在其故地设夜郎县,后改为同亭县。西晋时设夜郎郡,首府就是夜郎县。唐朝时分别在今石阡县,新晃县,桐梓县分设夜郎县,即夷州,业州,溱州。直到宋朝在湖南新晃县设置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上面所述的夜郎郡夜郎县几乎都是在乌江附近,以此来推断夜郎的国都或是经济重心都是靠近于乌江附近,所以司马迁所记的“夜郎者,临牂牁江”,不是夜郎国都临牂牁江,而是夜郎国临牂牁江。
此外夜郎国还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沟通东南亚亚与西北的外贸大国。《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载:“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今印度),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大夏”即古代的波斯帝国,秦汉之际,夜郎国通五尺道与安南道(昆明到越南),往来期间的商旅络绎不绝,从成都出发东可通越南,西达缅甸,再往西就到印度,阿富汗等地。据考古证实,中国古代有两条“丝绸之路”,其中的海上“丝绸之路”便是从夜郎国转运到东南亚、印度等地,再由海上商船运抵西亚波斯等国转往地中海沿岸各国。夜郎国与南越国并无臣属关系,但当年两国间的商品交易却十分频繁。以此来看夜郎必定是一个民富国强的地广物博国,而非一个依傍在小小的豚水流域的蛮夷小邦。
贵州考古所专家梁太鹤曾经说过,夜郎文化与周边发掘、研究成熟的巴蜀、滇、楚和南越文化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由于贵州经济的落后,人才流失紧缺等问题,使古夜郎文化的发掘、研究进展迟缓。夜郎文化发掘不到位又造成贵州经济文化发展落于人后。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退。因而重视并加大对夜郎历史文化发掘的力度,不仅对贵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华民族文化添上光辉灿烂的一笔。
【注释】:
1、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M],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
2、覃雨甘:《也谈夜郎国土的寻找方法》[J].,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
3、刘瑜安:《夜郎国都考》[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
4、叶霜:《从亭看夜郎的位置》[J],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
5、李映梅:《赫章可乐遗址与安顺宁谷遗址之比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
6、 参见百度百科: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78752405.html
7、 郦道元:《水经注 》第36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
8、同上。
9、同上。
10、同上。
11、同上。
12、郦道元:《水经注 》第36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
13、郦道元:《水经注 》第36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
14、同上。
15、范晔,《后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16、班固,《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1962年。
1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18、郦道元:《水经注 》第36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
19、覃雨甘:《北盘江流域的汉代郡县》,贵州:贵州文史丛刊,
20、同上。
21、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 [M],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
【作者介绍】:陈漂,贵州大学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编辑:陈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