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遗视点
打好“非遗”传承组合拳 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强省
2018-07-11 13:13:19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 方向明

   为认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物工作会

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进一步的提升我省文化生态旅游建设,紧紧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五个湖北“建设”,我们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以“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为抓手,以发展非遗文化产业产品开发利用为主攻方向,落实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重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驱动力,培育湖北文化生态旅游强省绿色发展新优势。

   目前,我国世界级非遗项目全球排名第一,非遗资源信息近90万,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2000人,在国际上享有“中国经验”之誉,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先全国。

   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我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汉剧、花鼓戏、山歌、黄梅挑花、孝感剪纸等等,这些璀璨的“明珠”让湖北生态旅游注入了文化的元素。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我省共收集到了77729项文化遗产资源,涉及17个门类,其中民间文学类41805项、传统音乐类11555项、传统舞蹈类1726项。我省已公布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共计260项,其中105项列入国家级目录。随着市、县一级的名录相继建成,四级名录体系逐步完善,一批濒危并具有珍贵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成功的保护和传承。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于2006年。2008年,由省文化厅牵头建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地、州、县(市)随后也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保护中心,一支支强有力的队伍,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挖掘传承、开发利用提供了专业性的人力保障。

   为了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保护、传承工作,省财政每年划拨一定资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搜集、整理和弘扬方面同样是专款专用,为非物质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有力、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方面,省鼓励和支持他们采取传习制方式进行。目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达299人,其中国家级39人。

   通过以“非遗+博物馆”“非遗+学校”“非遗+研究所” “非遗+企业” “非遗+旅游” “非遗+媒体”等六种“非遗+”模式,大大提升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挖掘传承、开发利用的能力,在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强省的同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挖掘传承、开发利用升级行动计划,促进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精细化、个性化和高品质转变。

   目前,我省正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作支撑,打造三峡牌、世界遗产牌、三国文化牌、红色文化牌、巴土文化牌等,推动文化遗产在开发和利用中得到繁荣与发展,在繁荣与发展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在中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39个项目中,湖北的端午节、京剧、剪纸、皮影等名列其中,还有屈原、陆羽、毕昇、李时珍等湖北人为中国乃至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为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文化促进“民相亲,心相通“,根据中宣部、省委宣传部部署,本月“感知中国·长江边的非遗故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德国柏林G20峰会期间举办。10个非遗故事分别是“丝绸之路之基地”、“万里茶道之起点”、“凤凰涅槃之楚文化”、“世界诗人之屈原”、“活字印刷术之毕昇”、“中药医圣之李时珍”、“农耕时代之动漫”、“国粹京剧之娘家”、“道教圣地之武当山”、“吉祥中国之剪纸”。

  “丝绸之路之基地”以图文展览、精品展示、传承展演等方式,展现湖北的养蚕、丝织历史。内容包括以嫘祖信俗图文、荆州博物馆藏品图文、丝绸之路图、汉绣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表演,丝绸之路舞蹈表演。

“万里茶道之起点”以砖茶为主,在湖北产绿、红、黑、白、黄等茶品上印制歌德头像、德国G20峰会会标、丝绸之路、万里茶道图、砖茶制作工艺图文、陆羽及《茶经》图文、万里茶道图,辅以长盛川青砖茶现场茶具与茶艺表演。

  “凤凰涅槃之楚文化”包括中国人崇凤信仰图文,青铜时代代表作编钟图文,大漆从种植、采割、加工到髹漆技艺图文,楚式漆器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

   非遗项目以独特魅力登上文化大舞台,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在 “欢乐春节——荆楚文化走澳洲”、“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上海世博会·湖北活动周”、“湖北民间美术展”等大型展示展演活动中,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汉绣、阳新布贴、长阳山歌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民间艺术,频频在国家级博览会、艺术展、表演赛中赢得荣誉。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土苗兄妹组合、比兹卡组合、撒叶儿嗬组合分获原生态组金奖、原生态组优秀奖第一名和民族唱法铜奖。

   通过一系列的“非遗”文化产品和产业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让“荆楚文化”成为世界文化,成为“中国名片”,成为“湖北品牌”。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吸引更多人关注、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挖掘传承、开发利用工作中来。

   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湖北特色,切合当前我省实情,我会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为长江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服务。

   我会在“一地一产品”的基础上,为树立“一带一路”战略品牌服务,为长江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服务, 全力打造好“文明湖北”“幸福”“生态湖北”靓丽名片。将杂实推荆楚文化发展,赛出湖北精神,展示湖北风 采定为发展方向。

    二、加强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相关工作做好内参。

   三、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立体多样、优势互补的现代传播体系。建强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挖掘更多高端人才和“湖北工匠”。促进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使得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收益对接,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