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字考释
——“数学天文学”的“视运动”概念(一)
张天弓
长江三峡秭归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太阳神女石刻”、陶支座圆顶盘(IAT0916⑧120,距今约7000—6500年。下简称“陶顶盘”。图1),是以“视运动”为核心的数学天文学,即是数学、天文学之合体,在文字、数字、数理符号(图形)之中。这种“数学天文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这里简述“视运动”的概念。
图1
殷墟甲骨文“目”字有二种形体:一种是象人之右眼(图2a, 《合集》11654)、(图2b,
《合集》6194,宾组);一种是象人之左眼(图2c,
《合集》13628,宾组)、(图2d
《合集》10982,宾组)”。这左右人眼的明显的特征,是眼珠从眼眶中凸出来,这是象“日”、“月”之形,眼珠象“日”,眼眶象“月”。
二“目”的造字之意是,有日月之光线,人眼才能感受光线而看见天地万物;“日(眼珠)”的数理十,“月(眼眶)”的数理十二,“十”与“十二”之交合,这就是《干支表》的数理。
西周早期《目爵》铭文“目”((《集成》7494)字,为直式一目,这是标准的日、月之合体,成为现代“目”字定形。《说文》“目”字附录古文“
”,外形为眼眶,眼眶内上为数字“六”,下为“日”之“十”,六与十之乘积为“六十”,这相当于干支交合的数理。殷商“明”字的一种形体“
”(《合集》19411,宾组),从目、月,表示眼见日月之光明,也有表示“视运动”的意思。
右眼、左眼( )之别,表示天文学的推步法不同方向,与推步法数轴线之路线图“旬”字的两种形体“
”(《合集》16790,宾组)、“
”(《合集》 6834,宾组)相对应。表示指向春分点太阳年(长度为365.275天),“”表示指向冬至点回归年(图2)。
中眼珠之“日”形,中间有小数点“·”,实际上表示运算“分数位”,所以是分数点。这个分数点“·”与“日(〇)”形一起,就是现代数学的“0”与小数点“·”的原型,也是运算黄金分割率0.618的前提。一“目”数理二十二,可以运算出黄金分割率:
a.10+12=22
b.22÷2÷2÷2÷2÷2=0.6875
c.0.6875×0.9=0.61875
d.0.61875-0.00075=0.618
e.1=0.6180.382
这个黄金分割率1=0.618+0.382,表示平均一天昼夜长度之比。与“旬”字的数理相通。
“目”字表示观测运算天地,天“一”地“一”,那么“目”字数理“二十二”加上“二”,合为二十四。所以,数学天文学的“太阳周日视运动”(Diurnal apparent motion of the sun)的数值是一天平均24时辰、一天平均昼夜长度0.618:0.382。一天24时辰,是现代全世界通用的时钟、手表的原型。
秭归东门头遗址出土“太阳女神石刻”(D采:127,距今约7000年,现藏湖北省博物馆)【11】头顶上太阳是23个齿,是极数九牵连“大一”的这1个齿,撬动起24个齿的旋转(图4),而这旋转的24个齿表示一日24时辰。
这太阳24个齿的旋转还表示运算一周年的基数360°。这周日视运动的24时辰,如何转换为周年视运动的基数360°,这需要运算几何学的“四方”、“四方风”,也就是平面几何的“化圆为方”。
秭归柳林溪遗址“陶顶盘”(图1)南北垂直中轴线线上,有8个“文”字,与襄汾陶寺遗址陶扁壶朱书“文”字完全相同。这有8个“文”字构成四组(图6)“文”字为“文()”字为“六(
)”(《合集》5825,宾组)与“五(
)”(《殷虚书契前编》1.44.7)之合体“十一”。“对‘文’”为数理二十二,顶天(一)立地(一)则数理二十四。四组“对‘文’”则是四个“二十四”,也就是运算“四方”、“四方风”,笔者下文探讨。
秭归的“太阳24个齿轮”怎样表示二十四节气?参见图2,也就是每两个齿的角距平均为15°:
24×15°=360°
中国数学天文学的特性就是二十四时辰对应二十四节气,这就是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的对接。
〔法〕G.伏古勒尔《天文学简史》认为:“古代很早时期的日月食和月掩星所测得的太阳和月亮的长期加速度,虽然可用外插法去推求未来年代的情况,但是这种不均匀度不能精准地加以预测。而真正对于这种不均匀度的认识与预测计算,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李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0—191页)。这个论述,是说西方世界的天文学,“外插法”可能涉及古埃及的历法,一周年360日,后来依据尼罗河洪水泛滥的周期性修改为365日。(第41页)
从秭归遗址的数学天文学可以看到,距今7000年“太阳视运动”概念是平面几何的极简加速度运算,一开始就是“生物钟”的概念,采用切割无理数而转换为有理数的算法,包括“化圆为方”。这是外插法与内插法的对应,成为西方十九世纪“对于这种不均匀度的认识与预测计算”的一种坐标体系的前提。
数学天文学这种平面几何的极简加速度运算,对于中国古代秭归先民而言,恐怕不是“加速度”的开始,而是古人类与日月运行同步进化一种结果。这种数学天文学一降生就是视运动的极简算法与数值,如黄金分割率、周日视运动、周年视运动等。这应该是与原始人类的视觉器官、大脑左右半球、大多数个体的利右手的进化过程相关,与太阳、月亮 “加速度”运转是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