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遗视点
英雄壮行杨业功
2019-08-26 16:16:14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文/金丽萍

  

  “近年来,一个共和国将军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军营内外广为传颂。

  

  高山仰视英雄肃然起敬,江河远送英雄垂泪动容。

  

  在杨业功的眼里,职责重于泰山;在杨业功的心里,使命重于生命。立党为公,奉献为国,尊纪廉明,高风亮节。从18岁的士兵,到59岁的将军,他以41年的戎马生涯书写了一部英雄史诗。更为我国第一个新型导弹部队的创立描绘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天地、沧海铭记,党旗、军旗作证。杨业功以他燃烧的生命,托举起中国的神箭腾啸海天;以他满腔热血塑造了当代军人的英雄豪气;以他非凡的业绩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他求真、创新、奉献、自律的精神永葆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英雄壮行杨业功.jpg


  1943年前的八月,刚刚高中毕业的杨业功同时接到了二份通知,一份是重庆邮电学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份是体检合格的入伍通知书。十八岁的杨业功没有比较,没有犹豫,也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他欣然选择参军,选择了部队。当时的父母同学都不可理解,都怨杨业功有点“苕”,为他遗憾,而杨业功却说:我这一辈子如果不当兵,那才是最大的遗憾。

  

  可以说,杨业功的生命里注定他是一个军人,军人这两个字在杨业功的骨子里,在杨业功的血液里,伴着母体的乳香,与生俱来……

  

  一生戎马,文韬武略

  

  将军是一首军歌,军歌里这样写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打不赢就是历史的罪人。

  

  说将军天生是一名军人,一名喜欢带兵打仗的军人,一点不假。杨将军十八岁进军营,从班长、排长、连长到今天的将军,一步一个脚印,将军的步伐是那样的从容,周正,威武、矫健。

  

  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海湾战争后,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军委决定在杨业功生前所在的基地组建一支新型导弹旅部队。当时,杨将军是基地分管作战训练的副参谋长,同时负责该旅的筹建工作。面对如此特殊重大的历史使命,杨将军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觉得自己的能力更有了用武之地。他根据二炮党委的指示要求,在一没经验、二无装备、三缺人才的情况下,带领官兵迎难而上,勇于开拓,边组建部队,边建设阵地,边超前训练。700多个日日夜夜,杨将军带领官兵风餐露宿,转战南北一万多公里,冒着低温试验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经受高温试验四、五十度的酷热。现场观察记录了上万组技术数据。看着首长劳累的身影,部下忍不住劝他留在驻地指挥,将军却把脸一拉说:“平时不与战士同甘共苦,战时谁会跟你赴汤蹈火;平时不能身先士卒,战时怎能指挥千军万马”。正是这种超常的指挥,超常的训练,使之创造了新型导弹旅当年组建,当年形成实弹发射能力的显著成绩。

  

  1995年7月,那是载入历史的红火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权新华社发布公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东海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这是中国新型导弹部队组建以来首次公开亮相,世界为之瞩目。杨将军再次授命重任,担负这次演习的一线指挥员,接到任务的当天,他就火速前往,从定点测绘、设计施工到勘测验收,将军都是全程参与,一点马虎都不允许。为了选择一个最佳发射点位,将军常常翻山越岭几十公里。每天休息不过两三小时,有时通宵达旦,以致几次晕倒在阵地。有着刚铁般意志的杨业功,终于创造了钢铁般过硬的奇迹。就这样,短短7天时间,他亲自组织部队完成了平时需要30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导弹发射的那一瞬间,那显示国威军威的一瞬间,那举国振奋、举世惊叹的一瞬间。看着6发6中的一枚枚导弹直冲云宵,杨将军幸福地笑了,骄傲地笑了。因为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导弹发射,它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军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能够随时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来不及抖落身上的尘土,也来不及躺下来喘上一口气,杨将军又奉命担任国庆五十周年受阅方队大队长。二炮受阅的4个方队,展示的都是新型导弹,这不仅是一次重大的军事活动,更是一次扬我军威的重大政治任务。当时已54岁的杨将军,每天和平常一样,顶着烈日站军姿、走队列、拉装备。他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以自身的模范行动,训练出了一支全面过硬的受阅方队,充分展现了战略导弹部队威武雄壮的精神风貌。

  

  有一首歌词里这样写着杨将军:你用豪迈把和平写在天空,你用爱恋把山河护在胸中,你用平凡把崇高变得生动,你用生命把忠诚写得鲜红。

  

  一生奉献,两袖清风

  

  将军是一部书,没有将军同样情怀、同样底蕴、同样境界的人,是读不懂将军,走不进将军的!

  

  去过杨业功家的人谁都知道,他的家屋里屋外贴有两幅字,一幅是将军自勉的《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唯吾德馨……”,另一幅则是赫然贴在门上的四个大字“携礼莫入”。那是将军当旅长时写的。他的妻子很担心,说:“你这么做,别人会不会反感,万一哪件事没做好,岂不让人笑话。”将军说:“我这么做,既是警示他人,更是约束自己,既然敢贴出来,我就做得到。”

  

  杨将军的确是做到了,但却失去了很多的亲情、战友情、同事情。但将军不后悔。他说:“亲情、友情失去了可以找回,但气节失去了却无法找回。军人就是要铁面无私,你见过哪个贪官能打胜仗。”有个干部跟将军是老乡,在团副岗位上干了四年,很想提拔一下,便拿了一个“红包”来到家里,将军火了,生气地说:“有能力不用送,没能力送也没用。”将军喜欢书法,平时常用旧报纸练字,他有个部下知道后就买了一些宣纸送给他,将军很是反感,说:“练字本来是练心境好,我用了你的宣纸,就找不到那种心境了。”硬是弄得那位干部进退两难。等人走后,将军的妻子埋怨将军说:“不就是几张宣纸吗?这点小事还这么认真,你就不怕将来退休后连个人缘都没有的。”将军一脸的严肃,说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懂啥。别人给你送东西,那是在试探你为官做人的底线,我决不能在一张宣纸上失守。”

  

  将军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家人。1997年,将军的父亲患病住进基地医院,将军当时是主管后勤的副司令员,医院领导特别交待不要收取医疗费,将军坚持不同意,赶紧催妻子把该交的4200元全交了。将军这样做还不放心,当天晚上,他从妻子手中要过所有的收据,当面撕掉了,将军是怕有些人又偷偷找他妻子拿发票去报销。将军到上海动手术前,他跟妻子“约法三章”:不管手术是否成功,不要找医院的麻烦;无论病情如何,不能通知部队及老家来人探望;不管什么理由,不得收受礼品和现金。手术后,将军转入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化疗,基地招待所经常给他熬点粥、送点汤。离开医院时,将军硬是叫妻子拿出2000元钱交给招待所,算是补交的伙食费。

  

  2003年正月初四,将军的父亲病逝,将军没让部门的任何人知道。回来的路上,他只通知在随州探家的一位部下,让他马上赶到应城与将军联系。市委知道后,安排了办公室一位副主任负责接待。可正月初八一大早,将军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匆匆赶回部队时,他从包里拿出一扎钱对随行的处长说:“你把我们在宾馆的所有费用全部结清。”几天后,等到那位办公室副主任到宾馆结账时,服务员说:“那笔帐那位客人已全部结清了。”这位领导竟直傻了眼。事后,他只感慨: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然而,将军象这类不可思议的事情数不胜数。可将军自己觉得: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如果不这样清政为官,克己奉公,那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

  

  将军的妻子说:“老杨一生俭朴,有些事情说出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将军的家随将军乔迁数次,不要说添换一件家俱、电器,就连十几元能买回的一块窗帘,将军硬是不让妻子换掉。他说:“买一块颜色相近的布接上,挡挡灰,遮遮羞,照样能用。”

  

  2004年春节,驻地领导要专程到家里看望将军,他的部下觉得将军的家实在太简陋,就背着将军买了4把红木椅子放在客厅。领导一走,将军就马上叫人把椅子送到了机关。部下不理解,将军却风趣地说:“椅子虽好,却破坏了我们家的整体风格,因为我们的整套家俱都是古典式的。”

  

  2003年3月,将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要到北京开会,可箱子、衣柜里挑了半天,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妻子硬是拉着他去了趟商场,可将军左瞧右看的就是不表态。妻子急了,说:“老杨,要说你的官也不小了,怎么也得有点形象,人家当干部的连裤叉、袜子都要是名牌的,你总要驴子屙屎,外面图个光趟吧。”将军听后脸色一沉,说道:“领导干部非得穿名牌就有形象么?就能被人尊重么?错!”将军一急,挥臂而去。将军的妻子此刻心里酸酸的,她知道,将军何曾不顾形象呀,他把形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比金子还贵重呀!将军的妻子含泪道:“老杨一辈子不仅没穿一件名牌衣服,就连一件像样的便装都找不到。”他的一件晴纶秋衣穿了十八年还舍不得扔,几条旧衬裤穿的时间太长,松紧带已失去了弹性,妻子说剪了拖地用,将军却让妻子换了根松紧带又穿在身上。

  

  这些细枝抹节的事情如果和一个平民放在一起讨论,也许不足为奇。但和一个将军、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立过赫赫功劳的将军放在一起叫你评说、理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军还有如此简陋的家!你信么?有一位新华社记者这样感慨道:如果不是我亲自走进将军的家,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将军的家。那一溜石灰粉抹就的墙壁,那斑驳无华的家俱,那用四口大箱子编成的木床,那棍子一样横在天花板上的日光灯、那一张旧乒乓球拍制成的电源插座……将军家里的一切,除了唯一丰厚壮观的四个大书柜外,所有的陈设,那是怎么也和一个将军的名字写不到一起的。然而这一切又都是真实的,真实得让人能摸着它十指滚烫,看一眼心尖儿发颤。

  

  殊不知,将军对生活的享受却是这样理解的:物质生活不是人生的全部,生活简朴一些,平淡一些,欲望就会少一些,烦恼就会远一些,就能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将军对自己是如此的吝啬,对他人他事却是慷慨解囊。将军的老家有一位名字叫宋特伟的失学儿童,将军有一次回老家知道后,一口气给了3000元,之后每学期都让妻子寄去1000元学费。将军的母校50年大庆,将军知道后从平日的积蓄里拿出10000元寄给母校,以此报答母校的教育之恩。有一次将军回老家,车子陷在泥泞的路坑,将军只好下车步行,乡亲们见后说:“将军怎不弄点钱回来给家乡修一条好路呢?”将军却说:“我不可能拿军费给你们修路呀!”之后,将军寄了5000元给老家的那座村子,让他们把那条路暂时补一补。

  

  一生豪气,英雄壮行

  

  将军是一幅画卷,那画中呈现的却是将军生命里一种看似相悖,却又相映的“景观”。

  

  将军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形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接物却不入朝流。这些看似不合的两极,却正是将军独特的风范和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

  

  2003年10月,将军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时一度感到身体不适。会后有人建议将军去医院做全身检查,将军却说:“我的身体好得很哩。近六十岁的人,才三十岁的心脏,因为我的心脏增加了新的动力。”其实,这所谓的新的动力是指将军的心脏在2000年安的起博器。

  

  全国人大会结束后,将军全然不顾身体给他亮出的黄牌警告,他很快返回基地。为了更快熟悉地形,将军坐着越野车,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短短一个月跑遍了中南五省的所辖部队,行程七千多公里。

  

  学习如饥似渴,工作呕心沥血。抓军事战备工作日夜操劳,促使将军原本心脏不好的身体严重透支。2003年11月,将军在国防科技大学参加高科技知识培训时,突然病倒在课堂上。

  

  将军的同事都知道,将军不仅有强烈的带兵打仗意识,有卓越的组织指挥能力,他更有一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为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2002年初,57岁的杨将军报考了军事科学院的在职研究生。有的同志不理解,说:仅凭将军您的官职和水平,您都能带研究生了,还有这个必要学习么。而将军的理解是:学习不是为了做官,但做官必须要学习。而杨将军的学习绝不是做样子,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在病床上完成的,毕业证书是在将军去世后才寄到将军家里的。

  

  其实,早在2000年的下半年,将军的身体就出现了腹胀、厌食、头晕等症状,有时上楼都感到胸闷气短,难以支持。医生多次建议他去大医院检查一下,说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你这样下去会出事的。将军却说:“有本钱就要干革命,不然要本钱有啥用。”将军的身体有毛病,将军的心里肯定明白。正因为将军太明白了,所以他干起事来置之生命而度外。特别是将军已查出十二指肠腺癌晚期后,他给自己列出的是一份倒计时的生命清单。他要把自己未尽的事业抢在生命的尽头去完成。

  

  为了不让家人和首长战友为他担忧,病床上的将军仍然是那样的乐观、自信,笑对死亡。在病床上,将军只要支持撑得住,他会一边学习,一边用电话询问情况,遥控指挥。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军病痛得再厉害也不让医生打杜冷丁,他怕自己的思维受到影响。

  

  2004年春节,将军在上海做完两次大手术后,病情稍有稳定就坚持要求出院,医生只好开了全休的医嘱。将军一看“全休”二个字就急了:“谁说我不能工作了,我就不信!”返回基地没几天,他就要去自己的指挥所。妻子见他病重的样子,劝他再休养两天。将军却说:“我最好的休养就是工作,不能工作,我没病都会急出病来的。再说,部队这么忙,大事这么多,我躺不住呀!”

  

  大家知道,将军的个子虽然不高,但很结实健壮。而几个月的病磨,将军却由一百四、五十斤重的身体,最后瘦得不足80斤了。看着将军血肉耗尽,仍就铁骨铮铮的样子,同事一个个都忍不住背着将军伤心地哭了。

  

  2004年7月1日,已住进北京301医院的将军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将军干涩的嘴巴总在不停地嚅动着,似乎还有未尽的遗嘱要对家人交待。妻子于是把挂满泪痕的脸凑近将军的嘴边细细聆听。她知道,将军这一走杳无归期,他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话,因为将军上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未尽孝道;下有娇儿,虽已而立,却未让花甲之年的父亲体会含饴弄孙的幸福;将军曾对妻子许诺过:退休后一定带妻子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是呀,感怀亲情,将军未了的遗憾太多太多了。此时此刻,将军一定有什么叮嘱的,特别是跟随他过了几十年清贫日子的妻子,远行的将军怎会没有道不尽的千言万语。妻子于是听着,静静地听着。但从将军双唇间吐出来的却是:“一二一”、“出发”的字音。这声音虽然少了将军平日的铿锵、雄壮、有力,却照样回荡山涧,响遏云崖。

  

  此刻,将军的妻子泪流满面,她紧紧握着将军的手,希望将军走得坚实、安祥、从容……

  

  她明白,将军在大家、小家之间,在大爱、小爱之中,将军自有将军的取舍、将军的爱。

  

  此时此刻,从将军的身上,我深深理解了那句传颂久远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

  

  是的,将军依然活着。在高山、大海;在戈壁、草原;在深山的迷彩小屋;在故乡的富水河畔……

  

  将军的案桌上陈有一幅尚未完成的诗文,那字里行间还散发着浓浓的墨香,留着将军灵动的气息。我们知道,将军没有远行,将军仰天长啸的豪情,已化作一座精神山峰,高高地耸立在中国的大地上。

  

  

(编辑:卜居)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