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鄂西文化
在红军浴血转战的间隙,广大指战员沿途留下了大量标语口号,以通俗易懂、生动直观的宣传形式,成为当时广泛发动群众的洪钟、鼓舞红军斗志的号角、瓦解分化敌军的利器。如今,在武当山地区,仍然能见到当年的红军标语。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磨灭不了它们的熠
鄂西文化

夷陵区积极推进三峡后续工作石牌抗战大遗址保护项目

9月10日,2016年度湖北省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审查会在夷陵区举行。宜昌石牌抗战大遗址保护项目初步设计经省专家评审后通过审查,这是继8月28日夷陵区组织专家评审后再一次顺利通过审查,夷陵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序推进。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国务院三峡办调研组到夷陵区调研石牌大遗址保护

7 月 30日 ,三峡库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调研组到夷陵区,就三峡库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石牌大遗址保护情况进行调研。国务院三峡办移民安置规划司处长倪莉、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凤竹参加调研,夷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军、文体局局长周爱......

天然塔——穿越百年时空的见证

1909年2月28日,英国人威尔逊风尘仆仆迈进中国西部花园时,首先打开的就是宜昌这扇大门,在那天,威尔逊用发明不久的照相机,为宜昌的天然塔留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张照片(资料图片为刘曙松翻拍),此照片距今整整100年。 时光过去100年后,天然塔和威尔逊看......

墨池巷:一墨抒写千年

墨池巷位于宜昌市新街和人民路之间。据《宜昌地名志》记载,墨池巷形成于明、清时期,是宜昌较为古老的街巷之一,巷内原有两个贯通的墨池。相传东晋文学家郭璞、宋代文学家苏轼、黄庭坚曾在此洗笔,清代在这里修建了墨池书院,墨池巷由此得名。 墨池巷是宜昌......

湖北恩施土家族风俗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民间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史诗、山歌最为著名。吹奏乐器有哆哆嚷,流行于湘西龙山、永顺和保靖等县。咯咯隆为竹制,长约13厘 米,有发音簧片,管身开三或四孔,有两种不同音阶。咚咚喹曲牌丰富,一般有固定标题,表演时有独奏、齐奏、......

恩施土家女儿城

土家女儿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区七里坪,作为全国第八个人造古镇,土家女儿城合理且精心的谋划了整体建筑风格,仿古与土家吊脚楼相结合,完美的体现了土家族的民风民俗。 土家女儿城囊括300家小商品,500间风情客栈,30家特色餐饮,40 家美味小吃,8000平景观......

从麇国到钖县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70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汉江中上游这一带由西而东依次居住着庸、麇、绞三个方国。《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夷王时(公元前 885年-公元前877年),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楚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今竹山县境)、杨......

汉江两郧航道“六道关”

汉江郧阳三门关示意图 郧西县夹河关 (资料图片) 原 郧阳航运公司退休老船工龚万奎、涂兴富及陈鸿明均已年近九旬,他们介绍,以前汉江 两郧航道 (郧阳区、郧西县汉江段)蜿蜒曲折,有几段航道狭窄,两岸山壁陡峭,仿佛安装在航道上的山门。两郧航道是人们......

荆门特色文化

荆门因荆楚门户,控制要冲而得名,历史文化底蕴相当丰厚,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钟祥和荆门分别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明 显陵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册封为世界文化遗产,出土于沙洋县纪山的郭店楚简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原装书,......

鹿门寺

位于襄樊市东南15公里处,襄阳县东津镇境内。这里有座鹿门山,据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鹿门寺兴盛时,有佛殿、斋堂等房屋500余间,传说骑马关山门。后几经损毁,1980年始逐步......

首页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末页 435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