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楚南茗通讯员/王婧)周吉然带领企业精诚经营、滚动发展、走出国门,创下湖北茶叶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农民兴办基地、村企共建、让利于民,建成了湖北产业扶贫新样板。
他本人先后荣获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榜样”、“劳动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荣誉称号。201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中国好人”。
鹤峰县走马镇有一座闻名遐迩的茶山叫木耳山,是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生态有机茶叶基地,有“世界茶谷”的美称。然而,在26年前,木耳山竟是一块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周吉然。
当年的木耳山,方圆十公里没有人烟,水电路三不通,是典型的穷乡僻壤。流传着“荒山野岭无人行,只因毒蛇凶又狠”的歌谣。然而,独具慧眼的周吉然毅然把基地建在这里,开始开荒、建园、移民的战略布局。
1992年,周吉然就带领300多名农民工像改造南泥湾一样,历时2年修通了出山的简易公路,开垦了万余亩荒山,种上了优良的茶和林木果树。
经过27年的发展,现在的木耳山已变成万亩“茶海”,发展成了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生态有机茶叶基地,山上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1996年,茶园渐次进入了采摘期,谁来进行茶园采摘管理,这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周吉然寻找茶农时,把目光盯在了极度贫困人口身上,一种叫“移民致富”的扶贫新模式在木耳山悄然诞生。
周吉然向走马镇党委、政府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特困户通过自愿报名,经过核实批准,异地搬迁到木耳山基地来管理茶园实现脱贫,并给每户提供三室一厅80平米住房的使用权,享有永久居住权和生产管理权。但当时的木耳山刚刚开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要贫困户搬迁到基地上来,就意味着要“离乡离土”,贫困户一时转不过来弯。为了说服他们,他走乡串户,经常一天走四五十公里山路走访贫困户,有一次饿得体力不支,加之多年劳心劳力留下的一身疾病突然发作,在野外山林中的小路上晕倒了,幸好当地过路的村民发现后才把他送进了当地的卫生院。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不断地给贫困户讲政策、说好处、谈发展,陆续将大山深处的68户贫困户共计338人搬迁到木耳山,他们中有以船为家住在河上的“超生游击队”宋大勇一家,有一家三口居住在靠崖壁用石头垒砌搭建茅棚屋里的毛传云一家,有靠天吃水毁林烧炭的极度贫困户周平一家……这些贫困户来到木耳山后,周吉然为他们免费分配了茶园,同时配套修路通水、通电通网、建房办厂,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培训他们管理茶园,并积极推行移民自治,如今的移民们,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
当年在船上度日的宋大勇如今盖起了三层小洋楼,靠天吃水身无分文的周平多年被表彰为走马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大户。现在,木耳山移民们仅茶叶采摘一项年人平收入就超过2万元,实现了家家脱贫、户户致富,真正走上了小康之路。
基地先后吸引了五万多名茶叶专家及从业者、扶贫工作者参观学习,被誉为茶叶基地开发和扶贫搬迁的活教材、活标本,在中国近代茶业史和扶贫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习总书记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后,周吉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在公司成立社会事务部,带领企业一班人走村入户摸底调查,按“因村制宜、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思路,探索创建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大户、就业、电商)+农户”的“161”产业扶贫模式,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他带领公司扶贫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深化“161+”产业扶贫体系。
牵手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扶贫,增加科技培训,提高发展产业能力,扶危济困,施展爱心帮扶,壮大产业,推进茶旅融合,拓宽市场,扩大茶叶销路。周吉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四年累计投资2852.7万元,新发展生态茶叶基地5万亩、水果基地2620亩;领办和扶持专业合作社8家;在重点贫困村和茶叶产业发展薄弱村帮扶建设茶叶初制加工厂30家、扶持茶叶收购、种植和养殖大户10户;建立O2O电商平台,实行农产品“买”“卖”天下;解决770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参与度,拓宽了贫困户的脱贫路径,促使1029户贫困户在2016年提前脱贫。
如杜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友清一家,妻子车祸导致残疾,住院治疗欠下巨额债务,通过实施“公司+加工厂+农户”的模式,资助20.5万元帮助他修建厂房、购买设备,开办茶叶加工厂,2016年他的加工厂收购鲜叶80多万斤,生产干茶20多万斤,其中收购贫困户鲜叶就有30多万斤,每斤加价5分钱。现在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带动周边2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当选鹤峰县2016年度“我脱贫我光荣”的典型代表。
周吉然始终坚持贫困户“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理念,针对一部分不肯干、不愿干、能力差的贫困户,通过扶持具有示范作用的种植、养殖、收购大户,培养他们成为公司与农户连接的中坚力量。创新生产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参与生产,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组织模式和利益共同体,引导他们干、指导他们做、帮助他们销。采取“典型引路”和“定向激励”的办法,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摒弃“等靠要”的陋习,点燃了早日脱贫的激情;同时,他建立乡村文化广场,资助乡村“最美”评选,推行景区垃圾义务收集处理,累计投入95万余元开展脱贫技能和素质提升培训,引导和培育贫困户向新型职业农民迈进;致力茶旅结合,积极促进世界茶谷生态休闲走廊建设,推广和传承土家茶文化,使茶文化在鹤峰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周吉然乐善好施,哪家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杨坪村王章和一家,妻子患病多年已丧失劳动能力,房屋不蔽风雨已不能居住,孩子考上大学无钱入学,他走访了解情况后,捐助现金2万元帮其整修房屋,还每年捐助其子6000元学费直到大学毕业。2016年4月,半夜时分,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当得知公司帮扶的金山村茶叶加工厂山后突发泥石流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后,连夜组织人力前往现场勘察灾情,并现场捐款2万元,实施救灾,加工厂负责人向松山激动得热泪盈眶,脱口感恩说道:“感谢党,感谢中国好人周总,在危难时刻救了我的家。”
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他先后拿出97.3万元救助14户因学、因病或因灾致贫的贫困户;为三个重点贫困村添置了办公设备;救助在公司务工的贫困职工;为19家困难户硬化入户路、硬化晒场、建房屋保坎,改善其居住条件……
周吉然艰苦创业的历程、真诚扶贫的情怀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崇高品德。对于未来,周吉然表示,他将以更加振奋地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矢志不渝地承担社会责任,贫困户不脱贫,帮扶措施不脱钩,力推鹤峰整县“摘帽”、竞进小康,为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人物简介】:周吉然,男,土家族,1963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