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艺之音
潘悫:游戈于国共两党和汪伪之间的传奇人物
2019-04-30 16:15:11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本网讯,(通讯员/熊文胜 文/潘鹤年)潘鹤年翻开湖北浠水革命党史,绕不开一个叫潘悫(字仲素)的人物。

  

  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陈潭秋,到八路军抗日英雄闻允志、红色谍星徐楚光、浠水首任基层党支部书记胡铁生等,从国民党军委军令部中将参议陶钧、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徐复观,到辛亥革命元老潘正道等,都与潘悫有亦师亦友的交情。

  

  潘悫(1903-1951),浠水团陂贺坳潘家湾人,原名潘守聊,字仲素,又名潘昭。1924年秋加入共产党,董必武为其改党名潘悫。1926年在浠水领导闹革命;1927年赴汉向董必武汇报浠水工农运动;1929年奉命打入浠水县国民党部从事兵运,同年底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4年任湖北鄂东行政督察专员;1937年任汉口特别党部执行委员(相当省委常委);1938年受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打入武汉汪伪组织,任湖北省保安五团少将团长兼鄂东行署专员,1943年被“汉奸”指认被判八年徒刑;1945年日寇投降后为国民党武汉接收大员,后任华中剿匪司令部少将参议,多方保护共产党人,向新四军五师和中原军区秘密转运物资。1949年以开明人士迎接武汉解放,任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史馆员;1951年蒙冤“错杀”。

  

  一、热血青年奔武汉 革命熔炉炼丹心

  

  潘悫系宋代皇封武惠郑王潘美(戏文称潘仁美)之后裔,父潘士诚是清光绪十八年秀才。潘悫刚满周岁父染沉疴,托孤族房抚养。3岁启蒙开智,12岁入蕲水学堂,15岁进省立第一师范学院,与他同乡同庚的徐复观同窗,因叔房资助难以为继,次年辍学回乡执教。

  

  1920年3月,董必武在武昌涵三宫创办私立武汉中学,免费免试招收贫民子弟。据浠水党史记载,武汉中学校长董必武,教员有陈潭秋、陈荫林兄弟及刘子通、钱介磐、黄负生、赵子健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校任教和授课,向学生传授革命思想,使武汉中学成为武汉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一个阵地。当时浠水在该校读书的有江楚忠、潘悫、夏朴生、高浪钧、陈秋岩等人。同期进入该校学习的浠水籍学生还有闻允志。

  

  1922年2月,潘悫插班进入不要学费、只收生活费的武汉中学。青少年时代的潘悫才华横溢,思想活跃激进,经常在学生中慷慨激昂发表对时局不满的见解,引起了董必武、陈潭秋的关注。

  

  潘悫积极参加武汉中学“读书会”,富有求知求真精神的他如饥似渴地研读《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等革命书刊,逐渐开拓了视野。在董必武、陈潭秋等影响下,一批在武汉中学读书的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1924年5月,在国文老师陈潭秋介绍下,浠水籍学生潘悫、江楚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夏朴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潘悫原叫潘仲素,在登记党员名录时,董必武说:“小老乡,你姓潘字仲素,我帮你起个党名‘悫’。”后来,他履历表上填写的姓名均为潘悫。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经党组织同意,潘悫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时武汉地区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学联学运如火如荼,他和江楚忠、闻允志(河北抗日民军主要领导人、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翼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1940年牺牲)很快成为有号召力的学生领袖。

  

  1926年7月,武汉中学浠水籍学生潘悫、江楚忠、夏朴生、闻允志等,串联在武汉读书浠水籍学生胡铁生、杨瀛、胡震等一百多人回浠水参加领导工农运动。经闻允志与国民政府浠水县县长闻伯之接洽,筹建国民党浠水县党部,选举产生八个领导机构,胡铁生任常委,杨瀛任组织部长,潘悫任宣传部长,闻允志任青年部长,夏普生任工人部长……。党部成立后,又相应建立工人协会、农民协会、商民协会、学生联合会等群团组织。同年11月份,在县党部秘密建立中共浠水党小组,组长胡铁生,执行委员潘悫、江楚忠、杨国翰、杨瀛,隶属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

  

  二、黑云压城腥风雨 东渡扶桑图济世

  

  在党的领导下,浠水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浠水县党部建立后,土豪劣绅极为惊慌,他们想方设法网罗旧势力,向革命力量进行反扑,以致当时社会极为混乱。1926年11月,浠水县党部派潘悫、夏朴生、杨瀛三人赴武汉向中共湖北区委负责人董必武汇报工作。董必武当即作了两点指示:“派一连人去帮助维持秩序,你们那里光有农会不行,还要有核心领导组织。”

  

  回到浠水,潘悫召集党员在首社街苏幼卿家召开秘密会议,传达董必武指示。决定成立中共浠水特别支部,选举产生支部书记胡铁生、组织部长杨瀛、宣传部长潘悫,隶属中共湖北区委领导。

  

  1927年3月,潘悫陪同国文老师陈潭秋(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秘密来浠水指导党的工作,发展农会组织和党的组织。浠水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全县发展党支部30多个、党员300多人。潘悫在团陂黄泥畈一带建立支部,发展严祖武等入党。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浠水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的摧残,一大批早期中共党员倒在国民党反动派屠刀之下。如浠水农民协会秘书夏葆钟,在团陂何寨秘密召开党员会议时被当地恶霸高稚康带人抓住,五花大绑押到巴水河上游王家河沙滩活埋,怕他不死又用冲担(挑柴草工具)朝尸体猛戳。解放后夏藻钟被评为“革命烈士”。

  

  国共合作“蜜月期”一过,革命形势急转直下。1927年5月,根据中共五大的决议精神,中共浠水支部扩建为中共浠水县委员会,书记杨瀛,委员杨瀛(兼组织部长)、潘悫(兼宣传部长)、胡铁生、张翼南、杨国翰,隶属中共湖北省委,驻地丽拱镇(现清泉镇)同善社西花厅。大革命失败后,浠水县委转入地下活动,潘悫离开浠水到武汉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11月,桂系集团重要成员第18军军长陶钧(浠水团陂黄泥陶家咀人)率部进占武汉,任武汉卫戍副司令、兼湖北全省“清乡”公署会办,他和胡宗铎掌握湖北地区军政大权,实行反共屠杀政策,武汉地区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每天有成批共产党人被杀害,武汉地区党的组织遭到严重摧毁,被迫转移到鄂豫皖边区开展秘密活动。在红安七里坪,潘悫结识了同乡徐楚光(浠水团陂路口白鹤湾人,中共隐蔽战线著名的卧底英雄、革命烈士),他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8年春,边区根据地急需药品,组织派潘悫到武汉秘密采购,他想,买禁运药只有找徐复观(浠水团陂黄泥凤形地人,曾任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授少将,新儒家学派大家)帮忙,他与徐复观同乡、同庚、同学。1926年,徐复观从湖北省第一师范毕业后,被陶钧(徐、陶两家世交)推荐到武汉国民革命军营部当文书。潘悫与徐复观交往甚密。潘悫转道浠水巴河邀约闻允志去找徐复观,说明来意。徐知道他俩身份和药品用途,仍冒着杀头风险安排亲信将药品送出关卡。随后,徐复观引荐潘悫、闻允志去拜见武汉卫戍副司令陶钧。听说潘悫是团陂碾石畈潘湾潘士诚后人时,陶钧感慨地说:“你父亲是我们那块有名的大先生,可惜英年早逝。你们几个小老乡都是青年才俊,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准备公费选派一批知识青年出国留学。”

  

  1928年4月,在陶钧推荐下,徐复观、闻允志结伴赴日留学。徐复观先入明治大学,后就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闻见志先后在东京早稻田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学习。因潘悫新婚燕尔,双方长辈不同意出国。陶钧向国民党浠水县长徐剑锋推荐潘悫。鄂豫边区军事委员会借此机会,派潘悫、徐楚光、徐森桥、徐润清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从事兵运工作。

  

  1929年11月,国民党对鄂东地区实行“清党”“清乡”“清剿”,革命形势更加严峻。为保存革命力量,经党组织批准,潘悫找到陶钧(此时已调回南京国民政府)的女儿陶玉育(中共地下党员),争取赴日公费留学名额。当年冬,潘悫将尚在襁褓的大女儿潘旭君托付外父母,带着妻子卢仕荣东渡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30年夏,妻卢氏因身孕提前回国。

  

  “九一八”事变后,潘悫、徐复观、闻允志等同学因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被遣返回国。从此,他们天各一方,走上不同的革命道路。

  

  三、敌营七年巧周旋 忍辱负重背骂名

  

  1931年11月,潘悫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妻儿。拜祭先祖,辞别亲人,潘悫踏上了寻找党组织的艰辛之路。

  

  三十年代初,湖北各地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摧毁,转入地下的中共党员有的被屠杀、有的叛变革命,还有的脱党。鄂豫皖根据地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国民党对边区实行更严格坚壁清野、更严厉封锁禁运。

  

  驻防在汉口的徐复观(时任国民党军队团长)为潘悫搞到一张通行证,他以商人身份前往鄂豫皖根据地找党组织。根据地一直在游动变迁,潘悫从广水找到大悟,从新县找到光山,从七里找到金寨,既要应付国民党哨卡盘查,又要接受游击区身份审查,一路风餐露宿,好不容易找到“娘家”,却被鄂豫皖军委保卫部疑为敌特关押。

  

  那时,鄂豫皖正在执行临时中央发来的“加紧肃反”指示,一大批优秀红军将领和投奔革命的热血青年惨遭杀害。“肃反”名单送到戴季英(时任鄂豫皖省委委员)那里签批,一个叫潘悫的名字让他心头一颤,“这个潘悫是么来历?”“他说自己是董必武的学生,原来党组织关系在我们这,档案找不到这个人,能够证明他身份的吴××、李××是‘改组派’,上个月被‘肃反’了。”保卫部负责人说。戴季英自言自语:“难道他是我武汉中学同学潘仲素?”

  

  戴季英将信将疑来到关押室,一眼认出了五花大绑略显狼狈的潘悫,惊讶地问:“仲素,听说你和徐楚光被组织派到国民党部队作兵运,怎么回根据地来了?”潘悫叹息地说:“真是一言难尽啊,我在浠水被人‘点了水’遭通缉,跑到武汉通过关系到日本学军事,‘九一八’后,提前回国就到根据地找组织。”戴季英严肃地说:“仲素,你打入国民党是组织的安排,赴日留学没有向组织报告,这是脱党行为。虽然你被排出肃反对象,但对你的身份还要甄别审查。”

  

  一晃三个多月,命是保住了,但无休无止的审查令他烦躁不安。他借机请假回老家看望妻儿,一去不复返。从此,他与党组织彻底脱离了关系。

  

  回到武汉,经同乡陶钧、徐复观引荐,潘悫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夏斗寅秘书。由于有陶钧的背景、省主席秘书的光环、留日军事院校经历、早期国民党党员身份,潘悫一路擢升为汉口特别市党部委员、湖北省行政督察第三区专署专员。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全面抗战。1938年9月,国民党中央对汉口特别市党部进行改组,原党部主任、执行委员全部转移至宜昌或重庆,新组建的党部主任为林尹,执行委员(即省委常委)有杜则尧、王河清、潘仲素(潘悫)、杨虔川、欧阳良焕、吴芝生、田新安,书记为先大启。这是一个党特合一的组织机构,日军占领武汉后,大多数市党部执行委员或被捕、或逃之,党部名存实亡。

  

  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中将参议陶钧派特使找到潘悫,要他以国民党要员身份投靠汪伪湖北省政府。选择潘悫潜伏下来,因为他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身,又在国民政府担任过要职。为防止叛徒告密,潘悫改名潘昭。汪伪湖北省政府和汉伪汉口特别市党部赏识潘悫的才能,先后任命他为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保安五团少将团长兼鄂东行署专员。从此,他身背“汉奸”骂名,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

  

  武汉沦陷前夕,潘悫的妻子卢仕荣带着三个年幼子女(潘旭君9岁、潘曙君8岁、潘旦君2岁),为躲避敌机轰炸,从汉口跑到宜昌,从宜昌躲到兴山,从兴山转道,一路颠沛流离,赶到重庆已是1939年夏天,南京国民政府按留守家眷给予安置和供给。

  

  陪都重庆虽远离正面战场,但常遭特务破坏和飞机轰炸。为肃清敌特汉奸,国民政府对不明身份人员进行排查。一些家属在背后议论潘悫投靠了日本人,他的子女在学校也被人指桑骂槐。潘悫的妻子卢仕荣跑到陶钧官邸讨说法,陶钧笑眯眯地说:“人家骂得越凶,仲素在那边就越安全。他是政府派到日本人那里卧底的,为掩护他的身份,侄媳还是把孩子都带到武汉去生活吧!”

  

  1940年春,潘悫全家团聚武昌,子女在后埠街、粮道街上中小学。老家浠水团陂的族亲和乡邻,听说他在武汉做了大官,纷纷前来谋差事。潘悫尚幼失怙、少年失恃,是族中长辈省吃俭用接济他完成学业,他对乡亲常怀报恩之心,安排多批团陂籍老乡在汉当差或做业。对于一些同乡、同学及过去同僚误认他为“汉奸”,他一笑了之。

  

  武汉是华中重镇,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在国共两党和汪伪之间,潘悫以国民党身份打入汉伪,只有少数人知道,要提防“锄奸”;他曾经是中共早期党员,因留学回国找不到组织自动脱党,虽不在党,但要帮党,绝不“害”党;目前在汉伪任要职,“黑白”两边要把握分寸。游走刀尖之上,努力平衡三方,潘悫做到了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四、自古英雄多磨难 后辈子孙皆成贤

  

  1942年,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处于胶着状态,谍报“暗战”也险象环生,国民党武汉情报网络和中共地下交通站连遭破坏,但潘悫与重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情报传递7年未中断,多次受到重庆国防部嘉奖。

  

  身处日伪狼窝的潘昭(潘悫),如履薄冰,以大智大勇兼顾国共两党和日伪四方关系,是当时华中战区情报网络“永不消逝的电波”。“长沙保卫战”“常德会战”前,他及时向重庆传递日军兵力部署和进攻路线。后人总结他成功原因:一是与国民党高层单线联系,他真实身份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大部分人误认他是“汉奸”;二是在侵华日军华中司令部有他留日时的同学,很多重要情报是从日本同学口中套取的,加上身兼汪伪组织要职;三是身边的侍卫清一色的潘氏宗亲,如潘星照、潘季清、潘子慊等。

  

  1942年9月初,潘悫的族叔潘伯甫、堂哥潘郁斋到武昌家中,要他为浠水团陂潘氏三修宗谱写个序。潘悫找到湖北潘氏宗谱修撰总牵头人潘正道(国民党元老,曾任鄂西讨伐军总司令、黄陂县长、湖北行政督察专员,解放后任武汉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索引谱牒,在他家意外遇见了原鄂豫边区地下党员潘叙明。潘正道看他俩疑惑的表情,严肃地说:“现在是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没有党派之争,我们的敌人是日本人。仲素(党名潘悫,改名潘昭)穿这身黄皮是有特殊使命,叙明是那边(共产党)人,这次来是为了搞一批药品进山,我现在是寓公,仲素帮他想想办法吧!”

  

  从1932年与党组织失联到组织认定脱党,潘悫10年未见党(共产党)的人。他很想回到组织怀抱,但严酷的斗争环境,不容他有丝毫失误,如果身份暴露,将功亏一篑。他利用湖北潘氏合修宗谱委员会作掩护,指派湖北保安五团特务排长潘星照护卫,源源不断向鄂豫皖根据地转运紧俏物资和护送党的高级干部。

  

  深入敌营7年,潘悫一直慎言慎行。1943年7月,由于叛徒告密,日伪特务机关以“通匪”罪判处潘昭(潘悫)有期徒刑八年,日本人在报纸上用“谍匪潘照落网”的通栏标题进行报道。

  

  潘悫被捕,震惊重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查出隐藏在重庆军方日伪间谍吴××。在国共两党地下组织帮助下,潘悫妻子卢仕荣带着3个子女回浠水老家生活。大女儿潘旭君、大儿子潘曙君在浠水豹龙庙读了半年三上(初三),后转至罗田三里畈省二高读一年半高中,小儿子潘旦君在浠水读小学。

  

  身陷囹圄的潘悫,时时牵挂漂泊在外的妻子儿女安全,对抗日时局动态又两眼一抹黑,在七尺牢笼里度日如年。天无绝人之路,负责监狱看守的一个中队长爱下围棋,在一次闲聊时,潘悫许诺只要想办法救他出狱,他将赠送一副“永子”(用云南保山玛瑙翡翠加工的围棋)。1944年10月初,看守为棋所动,私自将潘悫释放出狱。看守如愿以偿喜获一副“永子”围棋,潘悫以棋救命重见天日。

  

  潘悫原在武昌的房产被汪伪组织没收充公,他潜回浠水县城看望妻儿,又转道团陂老家向族房长辈报个平安,接着步行40公里到三里畈看望读高中的儿女。家人平安,他心无牵挂。

  

  1944年12月中旬,潘悫到重庆接组织关系,发现他身份被人冒名顶替,在时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陶钧、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徐复观从中斡旋下,潘悫官复原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18日,潘悫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武汉接收大员5人小组核心成员,参加了在汉口中山公园举行的中国第六战区受降仪式。当时,接收大员都住在洞庭街没收的“汉奸”房子,潘悫一家刚搬进去冇住热,负责接收政审的特派员又说他不是汉奸,就退了房子,在四官殿重新安了家。

  

  国民党政府撕毁《双十协定》,开始第二次国共内战。潘悫被国民党国防部任命为华中剿匪司令部少将参谋。此时,国民党元老潘正道复任国民党湖北省督察专员,他是“三民主义”忠实信徒,对蒋介石倒行逆施发动内战深恶痛绝,他倾向共产党,与党的地下组织保持秘密往来。他俩是宗亲叔侄,常在一起对弈,议论时局。他对潘悫说:“贤侄,我对曾效忠的国民党失去信心,那些党国要员贪污腐败,国民党迟早毁在他们手里,你要为自己留个后路。”通过潘正道穿针引线,潘悫又与中原军区共产党取得联系,秘密提供军事情报,帮助转运物资,多方掩护共产党人过境。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大厦将倾。一些国民党要员大都逃往台湾或香港。同乡长辈陶钧、同学徐复观劝他带家眷到台湾,他毅然选择留在大陆迎接解放。武汉解放前,潘悫利用特殊身份和影响力,积极协助武汉地下党为迎接解放做准备,并竭力挽留想逃台逃港官兵。

  

  1949年5月15日,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张轸在金口宣布起义。1949年5月16日晨,潘悫率华中“剿总”司令部500余官兵,同武汉地下党和社会贤达打开城门,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城。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军管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召开庆祝会,表彰为武汉市和平解放的有功人员,潘悫受嘉奖。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在潘正道(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武汉市副市长)推荐下,任命潘悫为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史馆员。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反革命活动猖獗,为巩固新生政权,全国发起了大规模镇压反革命运动。当时划分反革命有几个界限,凡当过国民党重要职务者、参加过日伪组织者,都视为反革命。潘悫曾担任过汉口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华中“剿匪”司令部少将参谋、汪伪湖北保五团少将团长,加上三十年代初与组织失去联系脱党,是这次肃反重点。1951年春,潘悫被武汉市公安局逮捕,要他交代反革命罪行,他百口莫辩。能够证明身份的物证,1950年四官殿一场大火把家里化为灰烬;人证也找不到,与他联系的武汉地下党员有的参加抗美援朝,有的随军南下,说得清他真实身份的潘正道副市长此时也接受审查。1951年夏,潘悫以“汉奸罪”、“叛党罪”被人民政府镇压,一代“谍报英雄”就此陨落,享年48岁。

  

  潘正道在董必武过问下洗刷了“清白”,当他得知潘悫被镇压后,扼腕叹息:“这个人杀错了,他对革命是有大功啊!”远在台湾的湖北同乡会会长陶钧,多次派小女陶玉育、外甥女陶一贞看望潘悫后人;徐复观也赋诗悼念。原国民党武汉警备司令部上校团长胡复言(浠水团陂人)说:“1949年,我们20多个老乡邀约一起去台湾,仲素(潘悫)做我们工作留了下来。他一直帮共产党做事,我们每次抓了人(共产党),他都想方设法保释。迎接武汉解放,还是他带我们开的城门。说他是反革命,打死我也不信。”

  

  虽然潘悫蒙冤“错杀”,但家属子女对党和政府常怀感恩之心,儿女在各自领域功成业就。大女潘旭君,在高中时积极参加地下党革命活动,1948年加入武汉人民解放先锋队,1949年加入中原军区文化局,1950年参加信阳、洪湖、汉阳地区土改,并担任人民审判员,在部队上完大学转业到大冶钢厂工作,1958年划为右派,1978年“摘帽”,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在黄石安度晚年。大儿潘曙君,1948年从省二高(现黄冈中学)随一批进步学生到鄂豫解放区开封,入中原大学学习,毕业后到第四野战军从事文艺工作,1954年转业到武汉二中,是湖北省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该校校史馆有他自学成才事迹介绍,离休后现居美国。小儿潘旦君,南京航空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是国内机械基础专业知名教授、博导,现居南京。妻子卢仕荣文革受牵连,遣送浠水团陂潘湾劳动改造,1974年落实政策回黄石大女儿家团聚,1976年病逝,享年72岁。

  

  “子孙贤,族将大”。潘悫家族人丁蕃衍,遍及海内外。后辈子孙都选择从事教育和科研职业,有8人取得博士学位,其中留美博士4人。真可谓“潘氏一门八博士,祖孙四代皆大贤”。

  

  参考资料:

  

  1、浠水县红色革命历史;

  

  2、这位国家主席与浠水的故事;

  

  3、隐蔽战线的卧底英雄徐楚光;

  

  4、徐复观传;

  

  5、闻允志将军传;

  

  6、汉口特别市党部机构寅变;

  

  7、潘旭君口述历史。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