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艺之音
文笔塔的故事
2019-03-29 16:00:19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响滩的文笔塔为兴山县旧时一景,塔高七层,砖木结构,中有旋梯,登塔远眺,香溪河似从云间缥缈的一条青翠玉带,从神农架大山深处蜿蜒而来,令人赏心悦目。尤其在夕阳返照下,文笔塔倒映香溪河水中,风吹叠影,碧波荡漾。塔顶那根银针在阳光下闪烁出阵阵白光,让人炫目遐想,大有古人“夕阳惟照一塔孤”的美景。

  

  自古以来,建文笔塔多是择“千古读书之地”彰显地方文德,以文压武。或是“尊孔崇文”,“儒佛合一”的善举,以息地方兵燹匪患之灾。可是兴山建文笔塔的传说不那么光彩,大清至民国,数百年间,响滩四大名姓,邱、吴、严、陈都是亦官亦商的大户人家。第一大姓的邱家为最大族,最有权势和财富。相传邱家的“幺老爷”读书至进士,在江西、湖南当过大官,老来辞官回乡广置田产,并为保邱家子孙富贵千年,请江湖颇负盛名的“铁嘴风水先生”到兴山来,寻找风水宝地。

  

  “铁嘴风水先生”在兴山历经数年,踏遍青山绿水,最终为邱幺老爷选择的是仙侣山西麓坡龙池中湾莲花池为阴宅风水宝地。这莲花池后有仙侣山为靠,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案山,中有明堂,脚落下湾龙眼睛,一泓清泉流淌。相隔数年,月光下莲花盛开,是一处最为后人藏风聚气、纳福纳财、福禄延绵的风水宝地。邱幺老爷为镇住地下脉气,在莲花池处筑一文笔塔。从仙侣山升起的太阳,第一缕阳光照射文笔塔,倒映在下龙池的龙眼潭中,汲脉水永不外流。邱幺老爷不惜重金把龙池的田地山林全部收入囊中,把祖籍上的茔地全部迁入莲花池处。

  

  “铁嘴风水先生”看了邱家的发迹地响滩的风水,说响滩之地势为船形,白岩口山上的那座土地庙压住了响滩船形的纤缆,使响滩近千年来上无行,下无航。若要子孙更加兴旺发达,就在邱家祖宅地上建一文笔塔,即可镇住响滩的风水宝地,又可将香溪河对岸山上滩家园子的那个大堰塘的风水脉气全部蘸过来,发迹响滩的子孙千秋万代。于是邱幺老爷又大兴土木,修筑了响滩文笔塔,并比龙池的那座文笔塔修的更为高大气势壮观。邱幺老爷还在塔前开办了一所小学堂,兴山人莫不叹服邱幺老爷的财力和魄力。可是这个“铁嘴风水先生”临别兴山时,却丢下这样一句话“响滩文笔拆毁时,龙池文笔也坍塌。”使邱幺老爷十分迷惑费解。

  

  时光流逝,山河依旧。转瞬之间,换了人间。邱家大族早已家道衰落,子孙各奔东西,鸟飞兽散。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响滩、龙池的风水宝地都成为人民公社的庄稼地,唯有这两座文笔塔还在风雨中诉说过去的回忆和辉煌。196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中华大地,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简称“破四旧”。

  

  农历八月秋风凉,香溪河河谷传来阵阵稻谷香,还有沁入肺腑的桂花香气扑鼻而来,穿着已褪色的黄布旧军装,四个兜盖平平整整的妃台区人武部部长向培喜,正夹着纸烟在河滩上等待着响滩大队和各生产小队的干部到来,他要传达区委的重要指示,因他明日凌晨要赶回峡口参加区委重要会议。待这些基层干部稀稀拉拉坐到河滩上的鹅卵石时,天空的上弦月像镰刀斜挂在对河的山尖上了,向培喜立即宣布:明日上午由大队长陈国安负责召开“破四旧”大会,带领全大队贫下中农社员拆除邱家垉上的文笔塔,参加拆文笔塔的社员必须阶级成份好,劳动力强。各生产小队要发动群众“打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要忆苦思甜,狠批地主四类份子………会议开到鸡子叫。

  

  第二天,大队会计吴祖宏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条幅标语挂在塔前,标语前又放了几个木凳,待社员到齐后,大队民兵把几个四类份子押站在木凳上,个个低头弯腰,接受贫下中农的斗争。先请几个土改穷根子上前诉苦,原土改农会主席寇正金指着文笔塔控诉邱幺老爷“邱祥发,邱祥发,指望子孙更发达,门前竖个大鸡巴”。大家轰笑起来。大队长陈国安便问寇正金“邱祥发是邱幺老爷吗?”寇正金摸着头想了会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们从小就会念这个大鸡巴”,大家笑得更热闹了。陈国安为了抓紧时间,赶紧要吴祖宏带领社员喊口号“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打倒地主四类份子”“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把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贫下中农革命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仅用一天的时间将文笔塔拆的干干净净。对河修筑神农架公路的工人也派人把拆下来的古青砖背过河,分发到各工程队食堂砌大锅灶。响滩大队顺利完成了“破四旧”的重大政治任务。几天后,妃台区派人传话要陈国安到区政府开会,陈国安心想可能是去接受表扬,或有锦旗和笔记本,搪瓷缸子等奖品。临走时对会计吴祖宏说“这次破四旧,拆文笔塔你也使力不少,若有奖品我会带给你的”。

  

  陈国安高高兴兴地去峡口开会,不想走进区政府会议室,人武部部长向培喜唬着脸,水都不让他喝,要他交代“文笔塔上的银针藏在哪里”,陈国安50多岁,是个老实的贫下中农,被吓糊涂了,连忙说“我没看见银针,塔上没有银针。”向培喜猛的把桌子一拍“日白撒谎的,哪个不知道文笔塔上的那根闪光的银针啊”,陈国安明白了,连连地喊冤:“哪个狗日的日白,塔顶上是有一根一丈多长的铁棍子,太阳一照就闪光”。“那根铁棍子在哪里?”“那天拆下来被寇正金抢走了,竖在他天井屋的坎子上”,向培喜追问一句“说的是老实话?”陈国安坦然地说“是老实话”。

  

  妃台区政府派人押陈国安回到响滩,到寇正金的天井屋去取那根铁棍子。没想到前一日这铁棍子被寇正金扛到县城卖给了土产公司收购部,换的几角钱被他吃了碗“阳春面”,还喝了二两酒。陈国安气得说不清楚了,跑到香溪河要跳河自尽,幸亏吴祖宏几个年轻人拉住了他,对着泪眼婆娑的陈国安劝慰了半天,又带着区政府的人到县城土产公司收购部找章老头核实情况,在土产仓库看见了那根铁棍子,这才罢休。多年以后才知道这根铁棍子是大英帝国的产品!

  

  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响滩文笔塔被拆毁的第三日,龙池中湾的文笔塔轰然一声坍塌了。老人们都暗地里称奇“那个铁嘴风水先生好厉害哟,是个活神仙哟!”龙池的年轻人则说“那是胡扯,这塔解放以来就无人管,这个拆,那个拆,早就要垮了。”后在农业学大寨中,邱家的风水茔地也被改为梯田平地。又后,台湾归来的吴先生站在莲花池大铁杉树下感慨地说“风水轮流转,不知归哪家,祸福何所兮!”。

  

  

【作者介绍】:赵志满,1956年12月生,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人。《兴山县志:1997年版》责任编辑。曾在兴山县建筑公司当过工人,在县地方志办公室、扶贫开发办公室、伍家岗区教育局工作过。著有《巴山浴火》、《文笔塔的故事》、《悬崖上的苦菜花》、《李文俊回乡记》等十几篇中短篇小说。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