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遗视点
黄梅挑花的古朴之美
2019-03-01 10:01:55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始终流淌着美的韵律,闪现着美的光影。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是劳动创造了人。而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也创造了美。”

1.jpg


有一种美,她美的很古朴、很原始,于粗拙朴实的一针一线中,创作出具有抽象画派的风格意象,闪现着随意洒脱的艺术想象之美感。而她的创作者们却是一群大字不识的村姑农妇,仔细想想:哦!是劳动,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联想、摹写和挑绣的审美意念,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了。

2.jpg


这,就是有着“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之美誉的黄梅挑花。

黄梅挑花,说到底是一种手工艺绣品,她没有苏绣那么精细素雅,没有湘绣那么丰富饱满;没有粤绣那么色彩浓郁,没有蜀绣那么浑厚圆润。然而,她的古朴典雅的大气,她的原始而混沌的美感,确确实实地征服了天下所有的爱美的人们。

3.jpg


黄梅挑花一般都是在黑色的底布上挑绣出简单的线条,却能够表达出丰富的社会生活、情感并赋予美的内涵。倏尔,脑海里出现了那精美的楚国漆器,没有更多的色彩,也就只有黑色和红色,却创造出世界独一无二美轮美奂的楚文化民间艺术的精品。

楚文化里没有更多的色彩,黑与红,厚重与热烈,神秘与欢快,却创造出一流的色彩组合。就是直到现在依然透出浪漫、神秘、厚重、典雅的艺术韵致。

IMG_20190301_102420.jpg


这是一幅《迎亲图》,它的中心花是《凤追凤》。你仔细看看,四只凤凰围着、飞着循环追逐,永无止境。

凤凰,那是楚先民的图腾啊!

为什么是四只呢?是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还是说昼夜晨昏一日四时呢?凤凰是美丽、幸福、高贵而生生不息的象征。让她伴随着我们的一对新人,幸福在时时刻刻一直到永远。这寓意多么美好而深远啊!

IMG_20190301_102451.jpg


美,是没有国界的。

就是这样一幅黄梅挑花作品《凤追凤》,以其精巧的图案、精美的设计、精湛的技艺,在1938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奖。1954年波兰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上获纪念奖章。黄梅挑花,让世界都知道了,在中国的长江之滨,在湖北鄂东的黄梅县,还有这样一群艺术造诣直上云端的民间艺术家。

IMG_20190301_102505.jpg


黄梅挑花的美,出自黄梅独特的地理位置,出自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出自这里勤劳善良的农家女子们的心灵手巧。

曾经的彭蠡泽,让这里成为了一片苍茫的泽国。历史上有名的“不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就在这里。沧海桑田,让长江改道,这里渐渐露出水面。

黄梅的下乡,蔡山、新开、胡世柏一带,是广袤的长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旧日寻阳,周瑜演兵;江心古寺,手摘星辰。历史上的文脉武道,都能在这里找到旧日的佐证。

黄梅地处鄂东,谓之“吴头楚尾”。千百年来,吴楚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这里独特的艺术审美,黄梅挑花就是以黑色为底,红色及其它几种简单的色彩,挑绣出简约的线条和图案,用以表达作者丰富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内涵,技法精湛,浑然天成,美不胜收。这就是黄梅挑花的魅力所在。

IMG_20190301_102520.jpg


黄梅挑花为什么美?她融入了创作者的无数心血,情感。在长期的艰苦的日子里,在勤扒苦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条件下,还有情感,需要有地方抒发。少女怀春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将内心的感受以物化的形态表达出来。

“二绣手巾两面花,姐想情郎郞想她;乖姐想郞人勤俭,郞想乖姐会挑花。”情歌里唱出来什么啊!会挑花曾经是鄂东黄梅姑娘的心灵手巧的见证。

“挑花手巾四四方,打个疙瘩丢过墙;千年不见疙瘩散,万年不见姐丢郎!”这个已经不是绣品了,是姐对爱情忠贞的誓言。

IMG_20190301_102535.jpg


黄梅挑花为什么美?粗织的大布,粗纺的彩线,简单的线条,构成一幅幅表达丰富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的图案。

创作者完全不用凭借基础图案,而是直接在布上依靠自己的想象,挑绣出各种不同的画面,无形中契合了传统中国画创作中的简约、生动、含蓄而又神似的原则。而挑绣出的作品,于粗拙中显现出一种大气,于简约中透露出一种随意和旷达,还有浓浓的乡土气息。给人一种浑然天成、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IMG_20190301_102552.jpg


黄梅挑花美在哪里?在于勤劳智慧的劳动妇女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幸福未来的憧憬,都融于这平凡而朴实的一针一线之中。看似简单粗拙,实则意韵无穷。在黄梅,我们称黄梅挑花为:“一针一线的艺术。”

IMG_20190301_102607.jpg


黄梅挑花美在哪里?美在不是刻意创造意境,而是以一种对于客观事物美好映象的自然流露,从而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审美境界。于粗拙混沌之中达到一种至真至美的艺术享受。

IMG_20190301_102649.jpg


黄梅挑花美在哪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余,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莫不如此……”,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在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中,诗词有比兴之美感,国画有写意之神韵。作为吴楚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手工艺精品的黄梅挑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黄梅挑花工艺精湛、巧夺天工;画面意韵深远、回味无穷。给人一种粗拙朴实而又意境幽远的美的享受。

IMG_20190301_102703.jpg


这幅挑花作品看上去很普通,很平凡。但是你不知道它就是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窗帘。花样的名字叫做:八角莲、双凤朝阳。

1959年,人民大会堂竣工,湖北厅装饰,为体现楚文化的特点,省里的专家选定了黄梅挑花作为湖北厅的内装饰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为此,湖北省成立了“湖北厅布置领导小组”,在原来的孔垄东风服装厂加工制作挑花制品。从蔡山、新开抽调20余名挑花高手,在陈少平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人民大会堂装饰绣品的创作任务。黄梅挑花,这朵民间艺术的奇葩,终于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大雅之堂。

IMG_20190301_102720.jpg


周恩来总理在看到了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窗帘、桌布、沙发方巾等黄梅挑花绣品之后,称赞有加,感叹不已。每逢有外宾到访,他都要反复介绍说: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大写意的绣品”,世界上再找不出第二家了。

IMG_20190301_102735.jpg


直到1979年,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第二次装饰,仍然是由陈少平教授设计,黄梅挑花艺人制作,民间艺术奇葩又一次在人民大会堂里盛开。

美学家王朝闻曾评价黄梅挑花:幻象性与真实性所显示的豪放活泼美,强烈对比与和谐统一,稚拙美与清新感的相互作用。欣赏包括围裙、披肩、围巾、头巾上的纹样。看湖北民间艺术,仿佛是在读富于幻象的楚辞。

IMG_20190301_102750.jpg


诗经、楚辞,那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艺术高峰,王老的评价,无疑是对黄梅挑花在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中的地位的充分肯定。

七子团圆,在传统的生育观念中,多子多福观念根深蒂固。最理想的是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你看作品中:五个戴官帽、着锦袍的是家里的儿子,还有两个身材娇小,穿绣花衣裳的就是女儿了。和睦幸福的家庭实在令人羡慕。

IMG_20190301_102810.jpg


麒麟送子,寓意美好祥和。

IMG_20190301_102829.jpg


在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观念中,子嗣信息是最令人欣喜和振奋的了。麒麟,那是神话里的祥瑞之神。麒麟送子,那送来的可不是凡间的俗人,那可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啊!

家里添人进口,喜悦笼罩在每个人的脸上,指望这孩子不同凡响,是天上神灵庇佑,一针一线将这种美丽幻想留在布上,扮靓了生活,充实了头脑。

在每日耕种,粗茶淡饭的平凡日子里,也没有忘记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精神向往化为了手工艺品——黄梅挑花。

 七女送子,源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画面上是七个仙女送来了六个个孩子,虽背离了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祈盼爱情和儿女满堂的美好愿望。

IMG_20190301_102844.jpg


五女拜寿,讲述的是一个亲情冷暖、悲欢离合的故事。人生有大起大落,亲情须恒定如一。人生起伏皆过眼云烟,唯有真情亘古不变。

一个家庭的兴衰荣辱,在真情的感召下。依旧是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乐享天伦的和谐景象,这是每一个平民百姓家庭所向往的。

IMG_20190301_102859.jpg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你看,那中间的定是刘备无疑,站在高处的当属关公。还有不离左右的就非张飞莫属了。锦花簇拥,瑞鸟环绕。是不是氲氤着一种争霸天下的豪气呢?

IMG_20190301_102919.jpg


这幅《迎亲图》最能表达黄梅下乡一带迎娶新娘的民风民俗了,你看,两乘轿子四人抬着,一路欢歌笑语。前面四个人抬着箱奁、锦被,后面四个人抬着半扇猪肉和两坛子酒,欢欢喜喜地到女方家里去迎娶新娘了。

IMG_20190301_102937.jpg


鲤鱼跳龙门是流传于中原地区的一个神话故事,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就在中原黄河一带。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故事表达了人们期望能有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好事。也表达了鞭策自己逆流而进,奋发向上的愿望。这个故事流传到黄梅县,说明长江流域文明很早就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作品中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鲤鱼跳龙门》,仔细看看,两幅图中的鲤鱼形态各异,跳过龙门的喜悦却是相当一致的。

IMG_20190301_102950.jpg


1995年9月,第四届全国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黄梅挑花能手周桃荣在人民大会堂现场献艺,她精湛的手工艺引来了一片喝彩声,一幅尚未完工的小方巾被一位外国友人以800美元当场收藏。

IMG_20190301_103007.jpg


2006年,黄梅挑花作为民间艺术的奇葩被国务院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确认了黄梅挑花艺人石九梅为黄梅挑花的代表性传承人,使黄梅挑花这个民间手工艺珍品及技艺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IMG_20190301_103057.jpg

IMG_20190301_103114.jpg


其实,所谓“经典”,最初从来不是出自什么“艺术殿堂”,而是来自民间的。流传几千年的《诗经》,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十五国风”,也就是来自乡野民间的民谣、民歌。而素为人们赞叹不已的《楚辞》,也是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搜集整理楚国的民间语言和歌咏风格,予以艺术加工得来的。

IMG_20190301_103128.jpg


同样,来自民间的黄梅挑花,风格淳朴而含意深远,线条简单而意蕴悠长。经过了数百年的不断升华,一步步地跨入了民间手工艺品的经典行列。

黄梅挑花,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民间手工艺精品,承载着黄梅县劳动妇女千百年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承载着心灵手巧的黄梅女儿经年累月积累起来的挑花创作技艺的精华,正以全新的面容向世人展现她那神奇的风采。


( 通讯员:聂援朝)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