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遗视点
良心造酒  信誉至上 枣阳黄酒制作技艺传承人—— 魏兆合
2019-02-02 16:59:10   来源:今日湖北



自古鹿头三大户:黄酒、赌场、豆腐铺。鹿头人好客,黄酒也是逢年过节必备的珍品,特别在乡间有“交了九月九、家家户户做黄酒”的习俗。枣阳市鹿头镇、新市镇等家家都能做黄酒,但谁都比不上魏兆合用心。

1952年,魏兆合出生于鹿头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文盲,但他们都掌握着娴熟的黄酒酿造技艺,初中毕业的魏兆合算是家里的第一个文化人,他十几岁便开始跟着大人酿造黄酒。1971年魏兆合进入镇办企业枣阳黄酒厂,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1976年,24岁的魏兆合开始担任厂长。“每年秋下,家家户户收了粮食就开始造黄酒。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人吃的粮食都不够,哪还有粮食再造黄酒。”魏兆合说,“直到1979年后枣阳农村才又开始兴造黄酒。刚改革开放,家户的粮食还不多,过年的黄酒都是平时省吃俭用节约的粮食造的。”再后来,市场上的白酒多了,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不少人家开始用白酒招待亲朋,家庭酿造黄酒的整体数量逐渐下降。枣阳黄酒厂在镇办企业倒闭的大潮中也未能幸免,但下岗后的魏兆合又开始经营自己的黄酒作坊。他注册成立了枣阳市灵鹿酒业有限公司,但由于资金、人员的缺乏,生产依旧是手工作坊式,黄酒销售都是以销定产,每年出黄酒两三百吨,都在枣阳本地销售。作为传承人,为把黄酒酿造传统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魏兆合一年四季都在黄酒的生产、宣传及技艺培训上乐此不疲的忙碌着。

一、用心传承  信誉至上

枣阳黄酒酿制的工序有一、二十道,其工序繁杂,需酿酒者对每道工序都要做到万分细心并技艺娴熟。有一年,厂里有个青年工,蒸米的时候时间没达到,米还有硬心就倒出来了,拌酒麯的时候也没发现,结果酒窝的酒是浑的,说明已经酸败了,只好倒掉。为了培养一批酿酒技能人才队伍,让枣阳黄酒制作技艺得以较好的传承发展,魏兆合不断探索和完善培训与鉴定相结合模式,制定行业鉴定标准。身先士卒,模范带头,树立“高师带徒”的典范,魏兆合在每次黄酒的酿制过程中就像是一名初学者样一丝不苟,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他用手摸一下酒缸外面,就晓得它里面的温度。他说:“虽然我们是传统的手工酿造,但质量上却严格把关,比如加水要过秤称,酒的度数按标准计量。我们造的是良心酒,把信誉看得比自己的娃子还要金贵。” 

二、引领创新  致力发展

魏兆合不仅掌握了传统枣阳黄酒的酿造技艺,而且在黄酒的窖藏、保质期方面,花了大量心思,他说“我们鹿头这一带,每逢秋冬季节,差不多人家都要做黄酒。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走亲访友、宴请宾客,也都少不了黄酒,谁家端得出酒来,说明这家儿条件可以,很有面子。小时候,遇上家里做酒时,我就站在旁边看,看着看着,慢慢就长大成人了,也做起了黄酒。以往藏酒,是在地上挖个坑,把酒缸埋进去,上面盖上土。现在我们建了地窖,酒存在里面恒温,不变味儿。” 枣阳黄酒历史悠久,但在存储技术方面一直是空白。“原来家家户户都是秋下开始做酒,数量少,过一个年基本上食用完了,所以谁都没考虑过存储问题。”可如今,要保证市场上一年四季都能喝上黄酒,魏兆合不得不在黄酒的存储上下功夫。他借鉴现代饮料类的防腐处理,采用高温生物灭菌,使黄酒的保质期能长达24个月。

加大投资,采用棉被、空调保暖,一改过去用麦草保暖,没有恒温的现象;在黄酒的保健功效方面,魏兆合也是个有心人。枣阳民间,黄酒还被当做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药方”在用,有人摔伤、扭伤或风湿发作,都会用黄酒敷一敷。妇女产后做黄酒荷包蛋可作为舒经通乳之用。魏兆合就在造酒曲的过程会加入红花、荷叶等中草药,因此他酿出来的黄酒,在十里八乡非常受欢迎。在鹿头镇有“百人做酒百个样,千人喝酒千个味”之说,魏兆合采用独树一帜的酿造方式稳固黄酒的独特口感及滋养效果,奠定了他的黄酒制作技艺引领行业前沿的地位。

三、更新观念  造福乡亲

魏兆合心系枣阳黄酒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的使命,在黄酒生产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积极改善生产环境,在不改变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转变老观念,把原来的家庭式作坊,转变为规模化生产。投入资金建立传承馆,宣传、传授技艺,带动当地糯米供求和其它附属农产品种植,销售,解决贫困人员就业达到3500人以上。被襄阳市评为科技示范企业,2017年被援于湖北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各类产品繁杂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现如今是“好酒也怕巷子深”魏兆合为了使广大群众能品尝到传统技艺制作的产品,就经常自费参加国内各类宣传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们能通过黄酒来了解枣阳的人文风情,为家乡的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介绍】:汤海玲,枣阳市文化馆。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