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遗视点
古驿“寻芳”记
2019-01-24 14:48:44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浩哥要去寻芳!

我等欢呼雀跃。恨不得把双脚举起来支持。

一路欢歌。为浩哥欢歌。

1975年,浩歌21岁,正是青葱岁月,英武潇洒,玉树临风,有知识有能力!领导看中是个好苗子。好苗子就要好好培养。上班没几天,领导点名让他下村驻队,美其名曰:劳动锻炼。城里娃,没吃过苦,没受过累,麦子韭菜分不清,到了乡里,满眼的鸡屎牛粪,一百个不习惯。不习惯归不习惯,但他心里那颗虔诚的“劳动锻炼”的心却纹丝没有动摇。

挖地、薅草、起沟、修渠、开会……一样都不少,一样也不落下。年轻人火力旺,体力足,能吃苦,累得再乏,过个夜,睡一觉,第二天照样活蹦乱跳,精力十足。乡亲们夸:这娃子搞啥有啥样,搞啥成啥。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行,没看错人没看走眼!并不说破,却又暗暗地加担子:带领民兵巡夜,给乡亲们上文化课……浩哥乐在其中,结识了一大帮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彼此间亲密无间,称兄道弟,不亦快哉!对年长的乡亲们,浩哥按照辈份,叔叔伯伯,婶婶嫂子,该喊啥的喊啥,讲规矩有礼貌,不拿自己堂堂的市里下来的工作队员当干部。都说他难能可贵!

43年后,提起这段经历,浩哥仍是感慨万千:纯朴,朴实,厚道,人人都没有弯拐,直来直去。似乎对时下的世风颇有微词。也可理解,时代不同了,环境在变化,哪能仍旧活在四十年前的年月呢?浩哥在村里踏踏实实干了十五个月,给乡亲们留下了好印象,给工作队挣足了好口碑。后返城,从科员做到科长、局长、社长,还差一点做了委员长(只有委员,差个“长”字)。一众头衔,令人眼花缭乱,但他对曾经工作过的小村,却始终没忘。其间也回来过三次,因政务缠身,都是来去匆匆。现在,浩哥交割一应俗务,解甲归田,日子闲适、悠然,这又动了故地重游之念。

小村在古驿。襄州区古驿镇西尹村。古驿是古镇,因此地“南通巴蜀,北达京都”,“南通云贵,北抵幽燕”,是南来北往必经之地,秦始皇统一六国,修驰道,兴驿传,每三十里设驿,建驿亭,“白马驿”应运而生。古时快马传书的驿卒,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累极疲极,在此略作歇息,换马不换人,继续前行。后因此地吕姓人家居多,又有双口堰,而双口为吕,寓意相亲相爱,故取名“吕堰驿”,“文设巡检,武设把总”,五方杂处,渐次繁荣,面积逐渐扩大,历经千年变革,蕴籍了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封建社会历朝历代襄阳地区最大的驿站。民国三十年实行“新县制”,因其久远之古,更名“古驿”。屈指算来,古驿建镇至今已达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属襄阳有名的口子镇和湖北的北大门,也是“北出襄京第一驿”,与河南接壤。典籍记载,自宋元明清以来,有70多位著名诗人画家于此吟诗作画,描写古镇的存世诗作达150首之多;仅清嘉庆、道光两朝在此主政的巡检官员,就涌现出2位著名诗人,2位清代最有影响的画家,还有2位入选清史列传忠烈人物……

说起古驿,浩哥滔滔不绝,兴致勃勃,虽然时过四十三年,虽然只在此工作、生活了十五个月,那留存心底的对古驿的美好记忆,却溢于言表。岁月倥偬,人生悠悠,当年的帅气小伙,如今已有斑杂白发,那曾经的美好,还是如当年一样吗?浩哥的寻芳之旅到底会是怎样呢?

好奇在我们心底漫延。激动在浩哥脸上流露。

车到古驿镇政府,早在门前等着的镇党委宣传委员小彭和镇文化站长覃俊东迎上前来,简短的互相介绍后,覃站长带我们来到了镇文化广场,介绍古驿镇的文化建设。覃站长四十出头,四方脸,宽额头,眼大鼻隆口阔,一看就是个忠厚人。这倒暗合了浩哥对古驿人的评价:纯朴,朴实,厚道,人人都没有弯拐,直来直去。但覃站长却是樊城太平店人,他参加工作便到了古驿,三十年来,一直从事文化事业,古驿的大小村庄,他基本走了个遍,搜集整理出版了八十万字的《古驿寻古》上下两册,一直为古驿的文化建设鼓与呼,并身体力行。为写作《古驿寻古》一书,他硬是把做生意的老婆喊了回来,帮他打字作帮手。其对古驿文化建设的拳拳之心,由此可见。他说,这辈子就交给古驿了,这辈子就和古驿的文化杠上了。话里有豪气也有悲壮,豪气的是,他对自己付出的回报的自信;悲壮的是,有很多历史遗迹已不复存在,遗憾多多。说起古驿的历史,覃站长如数家珍,从先秦到唐宋元明清,一路说下来,各种民间传说、人物故事、正史野史,烂熟于胸:从一驿两街八里三寨,到传奇古刹兴隆寺;从山陕会馆,到通济桥;从白莲教主宋之清到英才巡检王翼孙;从王聪儿起义到吕堰驿诗画;从革命先驱杨介平,到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王大根……覃站长边走边说,引着我们又依次看了山陕会馆、通济桥……

睹物思人,见古思今。恍然间,古驿道上马蹄声疾,一匹快马由远而近,马背上伏着个身背邮囊的驿卒,到了驿馆前,翻身下马,大碗喝水,再饱餐一顿,休息片刻后,复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历史的烟云滚滚,飞马传书的时代早已消逝于茫茫时空。覃俊东为探究历史真相,跑遍了古驿镇的每个村庄,实地踏勘,寻访民间遗老;到全市所有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大大小小的书店,查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走访座谈知情人士上千人次,以一种古道热肠的赤子之心,打捞关于古驿的点点滴滴。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工夫不负有心人,在覃俊东的努力下,古驿的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相继获得区、市领导的高度肯定,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也给予高度赞扬,亲自批示并作出相关安排……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覃俊东这样的人并非个例,但在当下的古驿,却绝对是独一个。他要为古驿之古正名,为此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孤苦的追寻,是为了精彩地呈现;默默的付出,是为了完美的绽放。

呈现古驿之古,绽放古驿之美。

“古驿文化需要人站出来,古驿文化需要深度挖掘。”面对赞誉,覃俊东说,“古驿的历史浩大深沉,我所打捞出来的,不过是两千年长河中的一点一滴而已。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古驿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一定会走得更高,惠及万代子孙。”

走在古驿镇的老街新村,浩哥陷入沉默。他在感叹古驿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为新时代的古驿人点赞叫好。

“古驿需要覃俊东这样的实干家,可以说,有了你,才有了古驿文化的今天。”浩哥边参观古驿镇文化站,边发出如此浩叹。作为一个在文化战线工作几十年的人,他深知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血脉,它串连并传承着地方的人文气质,教人如何处世做人;如何“修己以敬”、“仁者爱人”;如何实现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如何实现社会和谐、天下为公……

历史是一面镜子!覃俊东,这个来自襄西的敦厚汉子,在襄北的大地上,默默奉献三十载,其志其情其心,已深深地融入这片土地。

辛勤与汗水,付出与收获,两千年的古驿以她高穹的双眼,无声地注视,默默地铭记。一束光,一束穿透两千七百年历史的光,在覃俊东的手中灿然绽放。

文化为这个古镇彰显出了独特的人文魅力;文化也为古驿的未来发展垫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也是能留给后人的最为宝贵的无形财富。

告别了古驿镇街,我们向西尹村进发。

西尹是浩哥的社会人生正式起程的地方,西尹有浩哥的美好故事。

车上,我们都打趣浩哥,要他讲出他的寻芳之旅的真实意图。

“寻芳?你心中的那个芳,到底是个啥样?”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打探出浩哥的历史纵深处的点滴故事,犹如覃俊东般执着坚定。

经不住我们的撺掇,浩哥讲起了他的“小芳”。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浩哥说出第一句,后面就开始唱起来:“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同行的也有一位小方。百家姓的方。我们都拿小方开涮:“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小芳就在你身后……”

此小方恼。不是恼我们涮她。我们涮她她高兴。她恼的是李春波,走哪儿别人都说她就是歌里面的“小芳”。小方说:“我这辈子都被小芳套牢了,标签撕不掉了。”

不怪我们,也不怪李春波,小芳是一种美好的回忆,纯美的惦念。怪从何来,何怪之有呢?

浩哥和“小芳”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小芳趁着夜色的掩护,避开工作队领导的眼目,悄悄地推开浩哥的屋门,拿出一双绣着“喜鹊登梅”的鞋垫,递给浩哥,转身就走了……

故事很简单,简单到没法展开联想,浩哥却对此念念不忘。他说,人家送鞋垫估计也没别的意思,就是看我年轻娃子,出门在外,没人照顾,仅此而已。

我们和浩哥虽然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这样的故事,岂是他说的这样简单呢?那时候,年轻女孩如果喜欢一个男孩,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送上一双绣花鞋垫。一个送,一个接,两厢情愿,皆大欢喜。可那时候的浩哥,年轻、单纯,又是市里下来的工作队员,自己在抓别人的阶级斗争,哪能以身犯险,断送前途呢?不但现实环境不允许,给他个胆子,他也不敢有非份之想啊。这份真挚却又简单的情感,就这样无疾而终。

一车的叹息,也有一车的祝福。为浩哥,为小芳,也为那个时代。

车到西尹村,正好遇上市里的豫剧团送戏下乡。乡亲们早就等在学校的院子里,满满的一院子,除了孩子就是老人。浩哥下车,走进人堆,还没开口,有几个大妈就认出了当年的“小郑”。

“当年那个瘦啊!”

“也老了,头上有白头发了。”

“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他还能回来看我们。”

感慨万千。拉着彼此的手,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人。这时候,村支书随群走过来,还有几个七十开外的老人也走过来。其中两个,一把抱住浩哥,恨不得在他脸上啃上几口,眼睛里也泛着泪光,手死死地抓住不丢。

“进娃呢?冬冬呢?三强呢?”浩哥恨不得把他惦记的人一古脑抛出来。

村支书依次给浩哥解答,说有的在城里打工,有的已经辞世,有的随子女去了大城市。又带着浩哥在村里转悠,走一家介绍一家:这是王家,这是李家,家里添了哪些人,都在干啥……

一栋栋鳞次栉比的楼房,干净整洁的小院,装修精致的卧室,彩电、洗衣机、电冰箱……走在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上,浩哥不由得浩叹:人生如白云苍狗,短短四十三年,昔日的襄北岗地旱包子,成了年产几百万吨粮食的富庶之地;歪歪倒倒的土坯房,不但被规划得整齐划一的楼房取代,家家户户还用上自来水、太阳能,有的人家还养起了宠物狗……

说到狗,浩哥说,返城十年后,他曾回到西尹村一次,刚进村口,就被一条闲游的野狗咬伤小腿,鲜血淋漓,几可见骨。为防意外,他找村医简单清理后,便紧急返城,打狂犬疫苗。从那以后,他对西尹村是又爱又恨,想来又不敢来。如今,村里养狗的人家还有不少,但多数都是宠物狗,一条条娇玲珑,颈脖里系着项圈,有的还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比起城里的宠物来,还要张扬。

“西尹村,由不得你不被它吸引啊!”浩哥大发感叹,话锋一转,侧面打听起“小芳”来。

“她啊,人家现在在广州当大老板可能性,这村路都是她捐资五十万修的!”村支书眉飞色舞地介绍起“小芳”来,话里话外都是藏不住的喜悦和自豪。又说,“小芳”还准备在西尹村小学设立奖学金,续续为村里的文化建设、未来发展,捐资出力。

听到这儿,浩哥也由衷地高兴!走出去的“小芳”,不但事业有成,还知恩图报,反哺故乡,确实芳香怡人啊!

不知不觉间,夕阳已是将坠未坠,西天里一片辉煌,晕染得西尹村霞光万道,苍翠夺目。而浩哥却仍是兴犹未尽,似乎要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

依依不舍地,他与众人一一握别,踏上了归途。这时候,村里的乡村大舞台上,豫剧院里的演员们正舞得热闹,唱得响亮:“……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作者:王大春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