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遗视点
五尺道的研究
2019-01-14 17:03:56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摘要: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秦国逐渐的开始强大,经过秦国几代帝王的努力,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使当时分崩离析,礼崩乐坏的中国重新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同时也奠定了中国之后疆域的格局,为了维护统治,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以及度量衡,并修筑了驰道,长城,以及五尺道。五尺道是个浩大的工程,它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南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使西南地区不再处于封闭的状态,之后,在后来几个朝代不断修筑之下,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以及南亚国家的交流。


关键词:五尺道,南方丝绸之路,行政区划,云南曲靖



前言

五尺道虽然鲜为人知,但是他开凿困难,为联系中原王朝与西南地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长城,驰道并成为秦朝七大奇迹。它的开凿是古代劳动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有了它,西南地区加强同中原的联系,西南地区也成为了中国的版图,并且是中国最为稳固的边疆。同时,也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西南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1、关于五尺道开通时间的问题

《史记 西南夷列传》载,“秦时,常玵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即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汉朝灭亡秦朝前十多年,秦始皇派遣一名叫常安的人,经略五尺道,并在五尺道沿线各地,按照秦制设立官吏管理,十多年后,秦朝就灭亡了。[ 《“五尺道”考》,陈汛,中国民族博览,2015-12-15]这应该是公认的说法,也就是公元前200多年开通了五尺道,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五尺道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开通了,那么五尺道开通的时间就到了公元前300年左右,前后居然相差了100多年,那么,五尺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开通的呢?


其实,秦国秦惠文王时期吞并了巴蜀以后,便开始想着控制西南,一方面可以扩大国家的版图,另一方面对于进攻楚国也有很大的好处,当时,西南地区处于出国的控制之下,如果秦国控制了西南地方,无异于在楚国的背后安插了一把剑,所以,秦国对西南夷地区尤其重视,而楚国同样也派出了庄蹻通往西南考察,庄蹻到了滇国之后,此时,秦国已经占领了西南夷的部分地区,庄蹻无路返回,同时,也阻断了同楚国的联系,因此,屈原也投汨罗江自尽,我们可以从史料中得出,五尺道得路径和秦国占领西南夷得路径并不一样,秦国占领西南夷的时间是秦昭襄王时期,而有部分学者提出五尺道的开辟时间是秦惠文王时期,如果五尺道确实是在秦惠文王时期已经开辟,那么秦国去攻打西南夷的时候为什么不沿着五尺道的路径去呢?既然已经有了开辟好的道路,为什么还要走别的路去攻打西南夷,而且,我认为,在秦国刚刚占领巴蜀之后,也没有太大的精力修筑五尺道,所以说,五尺道应该是在秦始皇时候开辟。


2、关于五尺道的由来

公元前250年,在稳定了对巴蜀的统治之后,秦惠文王开始经营巴蜀以南的地区,李冰,就是那位因修筑都江堰而福泽万民的蜀郡太守,又承担起了开修僰道的任务,僰道自僰道县(今四川宜宾),朔横江(金沙江最后一条支流,在云南称为关河而上),直抵云南昭通。[ 《尘烟漠漠五尺道》穆希,创造,2016-05-15]


西南地区多山,且地势不平,那么僰道自然也就修筑于崇山峻岭之间,对于当时的开凿工具来说,修筑这么一项庞大的工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开凿山地,当时没有炸药,只有凿子,当时的太守李冰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山上的树全部烧毁,山体便会加热而膨胀,石头就会炸开,那么路也就能开通好了,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在和大自然作斗争时显现的智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僰道的基础上修筑了五尺道,路宽五尺,虽然只是一条很窄的道路,却是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少数名族源源不断得将西南的物产同中原地区交换,促进了经济发展,从此,西南地区称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条五尺道联系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后来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发展,五尺道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在中外的往来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关于五尺道的走向

五尺道自开辟以来,就成为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连接的重要通道,那么,五尺道的走向是什么呢。


华阳国志校注中,“在《史记 西南夷列传》(正义)引《括地志》,“五尺道在郎州。”唐代郎州在今云南曲靖,此道当是起于今宜宾,经高县,入云南昭通,南至曲靖,大致相当于唐代的石门路。”而向达在《蛮书校注》中也指出,五尺道起自今四川宜宾,今高县,筠连,入云南之盐津,大良,彝良,昭通,再入贵州之赫章,威宁,最后过云南宣威达曲靖,全长两千多公里。[ 《先秦两汉时期五尺道研究》,颜信,中华文化论坛,2014-06-28]可见,五尺道的最后成型确实是从四川宜宾出发,一直到云南曲靖,而秦代修筑的五尺道从宜宾出发,一直到今云南昭通,五尺道还和其他道路相连,也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在五尺道的基础上开辟了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一直通往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可见,五尺道不仅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联系,而且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联系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五尺道从宜宾到曲靖这段路上上发现了好多汉代中原地区的古物,可见,五尺道确实是从宜宾出发,一直通道了云南曲靖。


4、关于五尺道的定义

五尺道始见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到近代以后,历数朝代,直到唐初,距秦一千多年的时间均无记载,五尺道得争议也就由此产生。一般认为,五尺道道宽五尺,为秦始皇时期为了加强与西南地区的联系而修筑得道路,但是有些学者提出质疑,五尺道有可能是个行政区划。


关于这个问题,考古学家在西南地区进行探索,发现了清代中原地区的铜币,说明在清朝这条道路是存在的,而明清时期正是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频繁交往的时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中原地区给西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西南地区也通过朝贡向中原进贡茶叶,木材等当地特产。

而且,五尺道是在秦朝时期修筑的,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在汉朝时候才出现,那么如果说五尺道是行政区划的话,最早也应该是在汉朝出现,因此,将五尺道作为行政区划的说法很显然是不成立的。


5、关于五尺道的发展

五尺道,路宽五尺,仅能通过一辆马车,虽然路窄,但在联系中原王朝和西南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尺道开辟于崇山峻岭之间,开凿难度相当之大,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作为与长城,驰道并称得秦朝七大奇迹之一的五尺道,却很少有人知道。


关于五尺道的发展,秦朝一开始修筑的并不是五尺道,而是僰道,在秦朝统一巴蜀之后,便下令让都江堰郡守李冰修筑了僰道,后来。秦始皇一统六国,为了加强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便在僰道的基础上修筑了五尺道,五尺道起于四川宜宾,到云南昭通,而后到了汉朝,汉武帝派遣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为了平定南越,在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了南夷道。《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武密初欲开南中,令圈酒驄.青表道。僰道令酒之,费功无成,百姓愁怨,司马相如识论之。使者唐蒙将南人,以道不通,执令将斩之..后蒙为都时,始南夷道。”可以看出,汉武帝五尺道的基础上开辟了南夷道。

后来唐代又开辟沿着五尺道得走向又开辟了石门道,“在《史记 西南夷列传》(正义)引《括地志》,“五尺道在郎州。”说明,唐代继续延伸了五尺道,也就是石门道,一直通往云南的曲靖。


之后,随着西北丝绸之路得兴起,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也开始发展,南方丝调之路由3条古道组成。即灵关道,五尺道和水昌道。秋路从成都出发分东、西周支,与宜寓相关的是东支。东支沿眼江至楚道(今宜高),过石门关,经朱握(今國通).双阳(今基章)、珠(今曲靖)、镇(今昆明)至叶榆(今大理),再经云南保山.腾冲等出国。[ 《秦“五尺道”在宜宾的发展演变》]南方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东亚各国的联系,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进行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五尺道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得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关于五尺道的意义

6.1政治方面

五尺道的开辟扩大了中国的疆域,促进了国家大一统的形成,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地形多样,在地理方面,与中原王朝有着重重得阻碍,秦朝开通五尺道,促进了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交流,打破了这种阻碍,使西南地区开始认同中原王朝,从而使之纳入了华夏民族的版图,成为56个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秦朝的疆域奠定了中国的版图,自那时起,西南地区就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而西南地区一直以来作为中国最稳固的边疆,与五尺道得开辟不能说是毫无关系,自秦朝以来,中原王朝分别在西南地区实行郡县制,羁縻制,土司制度以及最后的改土归流,而这一切制度的实施都是基于中原王朝与西南地区得密切往来。

6.2经济方面

五尺道得开辟促进了经济交流,无论对于中原地区还是西南地区,都起到了促进经济繁荣的作用,西南地区地处边疆,由于气候等原因农业不甚发达,而且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同中原王朝的交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生产工具,对于开发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西南地区通过朝贡制度源源不断得向中原地区输入大量的木材,酒,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的繁荣,而西南地区不产盐,盐所包含的元素是维持一个人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中原王超也通过五尺道将盐输入了西南地区,随着气候的变冷,环境的破坏,西北丝绸之路逐渐被黄沙掩埋,南方丝绸之路开始兴起,五尺道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沟通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各国的繁荣,外来国家的玻璃,珍珠,海贝传入了中国,而中国的丝绸,茶叶同样也在各个国家中享有盛誉,在这条道路上,商人,旅客络绎不绝,沟通着亚洲各国的繁荣。

6.3文化方面

五尺道的开辟促进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民族融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而五尺道得开辟顺应了这种趋势,通过这条道路,中原人进入了西南地区,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文化,而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带去了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共同繁荣,而且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共同构成了我们现在的中华民族,到现在西南地区仍然保留着中原的文化遗迹,这是中原与西南地区文化交融的见证。

6.4人口迁移方面

五尺道的开辟促进了人口流动,使人口分布更加均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也在迅速的增多,甚至出现人口大爆炸,中原地区的人民通过五尺道源源不断得进入西南地区,缓解了人口压力,使人口分布趋向于均衡,尤其是明清时期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旱地作物的引进,开始了人们向山地进军的浪潮,西南地区成为了人们的首选,正是通过五尺道,人口才得以较为容易的移动,同时,西南地区地处边疆,远离中原王朝。同时也就避免了中原王朝王室之间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成为战火硝烟中的一方净土,人们自然愿意向西南地区流动,而五尺道得开辟正好为人口的流动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陈汛.“五尺道”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5(12):128-129.

[2]穆希.尘烟漠漠五尺道[J].创造,2016(05):74-75.

[3]李竞恒.南丝路昭通段考[J].中华文化论坛,2017(10):125-132.

[4]蒋佳.南方丝绸之路[J].四川蚕业,2015,43(02):61.

[5]颜信.先秦两汉时期的五尺道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4(06):23-27.




作者:聂雨欣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