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和颜与武汉市级非遗传承人李青
2017.12.19 《白蛇传》排练(学员班) (46)
2017.10.10 学员班上课 (14)
陈伯华与胡和颜
胡和颜,女,1947年出生,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武汉市戏剧学校59级汉剧科毕业,工习四旦,师承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1964年毕业分配到武汉汉剧院工作后,全心钻研戏曲艺术、虚心求教,在艺术大师陈伯华的精心指导下,艺术上日臻成熟。多年来,作为剧院的领衔演员,不仅主演了《宇宙锋》、《二度梅》、《状元媒》、《断桥》、《秦香莲》、《三哭殿》、《玉堂春》等传统剧目,而且在《春江渡》、《江妲》、《骄杨》、《无情的情人》、《花溪二凤》、《红色娘子军》、《铁流战士》等现代戏中塑造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在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中,曾主演电影戏曲片《闯王旗》和电视戏曲片《狐探》;1981年获湖北省戏曲比赛演员一等奖;1990年获武汉市最高文艺奖“黄鹤奖”;1991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92年获湖北省创作剧目演唱特等奖。她继承了陈伯华大师“陈派”唱腔的华丽委婉,讲究宽中藏秀、柔中含刚的声腔运用,对唱的力度掌握到了“放如洪水决堤、收如春蚕吐丝”的程度,又广博众彩,形成了空灵清超、俊雅飘逸的演唱风格,是陈伯华大师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代表剧目:《二度梅》、《宇宙锋》、《亡蜀鉴》等,曾主演电影戏曲片《闯王旗》和电视戏曲片《狐探》。几十年来,她对汉剧艺术执着追求,精益求精,领衔主演众多汉剧剧目,塑造了众多富于个性的古今妇女艺术形象。
《二度梅》饰演春香
《红色娘子军》饰演连长
牡丹奖颁奖
附件: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表
项目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名称: 汉 剧
传承人姓名: 胡 和 颜
保护单位: 武汉汉剧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 湖北省武汉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二○○八年十二月
姓 名 | 胡和颜 | 性 别 | 女 | ||
出生年月 | 1947年11月 | 民 族 | 汉 族 | ||
文化程度 | 中 专 | 职 业 | 演 员 | ||
职务职称 | 一级演员 | 荣誉称号 | 武汉市“德艺双馨文艺家” | ||
确定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时间 | 2008年12月 | ||||
工作单位 | 武汉汉剧院 | 联系电话 | 027—85763592 | ||
邮 编 | 430015 | 电子信箱 | |||
通讯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正街16号 | ||||
个
人
简
历
| 本人1958年考入武汉汉剧团训练班;1959年至1964年在武汉市戏曲学校汉剧班学习汉剧表演;1964年毕业分配至武汉汉剧院后,即在舞台上崭露头角。1980年拜师陈伯华,先后主演陈派名剧《二度梅》、《状元媒》、《宇宙锋》、《秦香莲》等。曾先后主演传统剧《亡蜀鉴》、《玉堂春》、《薛平贵与王宝钏》以及现代戏《骄杨》、《江姐》、《爱与恨》等,其中的精彩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饰演高夫人的新编历史戏《闯王旗》被摄制成电影戏曲艺术片;领衔主演的古装剧《狐探》被摄制成电视片;曾多次荣获湖北省及武汉市中青年演员会演表演一等奖。1990年获武汉市最高文艺奖“黄鹤奖”;1991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92年获湖北省创作剧目演唱特等奖。 |
传 承 谱 系 | 汉剧:四旦传承人 第一代:董瑶阶(老牡丹花) 第二代:陈伯华(筱牡丹花) 第三代:胡和颜 第四代:邱玲、邓敏、李青、罗玉华等 1958年本人考于武汉汉剧团训练班,翌年转入武汉市戏曲学校学习,主教老师为夏仲侠、刘金凤、刘金屏、李四立等。 1964年,本人被分配到武汉汉剧院工作,因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时任院长,在此期间有幸亲聆陈院长(老师)的教诲并学演了一批陈派剧目,如《宇宙锋》、《二度梅》、《断桥》、《状元媒》、《秦香莲》、《三请樊梨花》等。 在数十年培养中青年演员中,我分别传承给邱玲、邓敏(现学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李青、罗玉华、王黎等,使汉剧陈派艺术发扬光大。 |
学 习 与 实 践 经 历 | 1964年毕业分配到武汉汉剧院工作后,本人全心钻研戏曲艺术、虚心求教,在艺术大师陈伯华的精心指导下,艺术上日臻成熟。40多年来,作为剧院的领衔演员,我不仅主演了《宇宙锋》、《二度梅》、《状元媒》、《断桥》、《秦香莲》、《三哭殿》、《玉堂春》等传统剧目,而且在《春江渡》、《江妲》、《骄杨》、《无情的情人》、《花溪二凤》、《红色娘子军》、《铁流战士》等现代戏中塑造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在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中,本人曾主演电影戏曲片《闯王旗》和电视戏曲片《狐探》;1981年获湖北省戏曲比赛演员一等奖;1990年获武汉市最高文艺奖“黄鹤奖”;1991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92年获湖北省创作剧目演唱特等奖。 |
技 艺 特 点 | 汉剧四旦(青衣)多扮演大家闺秀、中年妇女、皇后王妃、贞女洁妇,其重唱功,表演端庄凝重,娟秀大方,也有唱做俱重的。近百年内此行当尤以陈伯华成就卓越,陈派唱腔华丽委婉、细腻圆润,在表演上擅长用眼神、指法和身段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细腻传神。 本人既有严格师承又有独创精神的表演,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博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赞誉。 在唱功上,我讲究宽中藏秀、柔中含刚的声腔运用,要求对唱的力度掌握到“放如洪水决堤、收如春蚕吐丝”的程度。我在《闯王旗》的“泪眼日看闯字心中痛酸”一句反二黄中,将“泪”字处理得柔和凄婉,将“痛”字唱得深谙含蓄,最后又将“酸”字用明亮的高音喷口而出,接着一个“懒翻身”的腔落在低音声转弱、变暗、延伸……这种明与暗、刚与柔、收与放的巧妙融合,将人物的悲痛心情充分地揭示出来,即所谓运用音色的变化来进行演唱。 艺术上取得的一些成就,一方面是老师悉心教诲,同时也源于本人不断的求索。我不但对汉剧传统唱腔刻苦钻研,而且对其它兄弟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楚剧的唱腔也都虚心探求,并且还认真研讨美声发声规律,以期有所借鉴。我自信自己学艺和舞台实践走的是一条刻苦艰辛的正路,所以在引起观众极大欢迎、并为振兴汉剧作出贡献时,我深感欣慰! |
个 人 成 就 | 1、1981年主演《重台别》获湖北省中青年表演比赛一等奖; 2、1984年参加市属艺术团体优秀中(青)年演员、演奏员调演获演员一等奖; 3、1990年获第一届楚风杯戏剧奖; 4、1990年获武汉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第二届中青年演(奏)员比赛中年组一等奖; 5、1991年主演《二度梅》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6、1992年获湖北省戏剧剧种汇演演员一等奖; 7、曾担任全国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八、九届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委员; 8、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
持 有 该 项 目 的 相 关 实 物 、 资 料 情 况 | 1、证书11份(复印件); 2、《关于授予杂技<蹦床蹬人>》等“黄鹤文艺奖”的决定(武宣[1991]10号)文复印件1份。 |
照 片 及 音 像 资 料 目 录 | 照片:《闯王旗》、《狐探》、《亡蜀鉴》等剧照26幅。 光碟:1、戏曲故事片《闯王旗》一张; 2、大型古装剧《状元媒》一套(3张); 3、《二度梅》(外一出)《南北思》一张。 |
本 人 申 请 意 见
|
本人为了弘扬汉剧传统宝贵遗产,特申请作为汉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签名(盖章) 2008年12 月31 日 |
项 目 保 护 单 位 意 见
|
同意该同志申报“汉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盖章) 年 月 日 |
当 地 文 化 行 政 部 门 意 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省 级 专 家 委 员 会 评 议 意 见 |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省级专家委员会名单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专业 | 职称 | 单 位 | 联系 电话 | 签 字 |
上一篇:
400年豆面印花一声叹息
下一篇: 黄陂泥塑易厚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