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遗视点
非遗所给予我们的——参观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有感
2018-07-11 13:18:51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2017年10月15日,五峰文体局派遣我馆三名同志到武汉参观了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共享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这次大展在武汉国际会展展厅举行,来自长江流域15个省区市、千名传承人、2万多件精品参与了会展。展品涉及技艺、器具、医药、艺术和饮食等几个领域,具体有纺织、刺绣、金属、玉器、雕塑、陶瓷、剪纸、乐器、根雕、饮食、茶酒、拳术、针灸、中药、按摩、炼丹、漆艺等项目,诸多精品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回来后,我一边整理照片,一边思索了很多。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非遗是经历了百年光阴淘洗后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具备较强的生命力,记载着人们生活的历史。也许,从实用和方便的角度来看,很多东西都已经远不及现代完美高效,那么,我们保留它们又具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近些年国家对非遗如此重视呢?

时间是一条长河,人类从发源开始分散到各地,产生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然后在当代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走向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地方文化消失了。

很多走南闯北的人会发现,无论你走到世界哪个地方,无论你走到哪一个街区,你总会看到似曾相识的楼房、街道、商品、娱乐设施、美食,世界各地人们面对着电脑和手机工作娱乐,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越来越相似,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相似程度越来越明显。

差异正在消失,世界如此单调,到此时,大家才意识到保持地域文化差异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的个性差异被潮流淹没,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就会面临消失的危险。

非遗是经过时间挑选了的具备一定生命力的历史文化,不仅可以提供给后人借鉴,更能给提供研究的启示和灵感,以进行更多的创造。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绝非局限于这些东西本身。它只是一个源头,一种思路的触点,它有必要像那些“文物”一样躺在我们的数据库里,随时准备为我们所用。

我们修建了很多博物馆来纪念那些远去的年代,这种纪念的意义,绝非能用实用的观点来衡量其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如此,只是很多技艺的、医学的、文艺、体育、民俗等内容,却不能像文物一样被实物保留。

在数字化时代,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我们无疑也是迷茫的,两难的,矛盾的,一方面,害怕停滞不前被时光抛弃;另一方面又畏惧历史融合的车轮将我们民族自身的东西碾碎、毁灭。在这种两难的矛盾中,我们没有迟疑,顺应国际潮流,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既不能拘泥于过去,也不能抛弃过去,我们既要保持和全球一起发展的速度和步伐,呼吸外来新鲜空气,也需要腾出手来,保留本土文化的差异性,并将二者巧妙融合起来。

 

时光淘汰同样具有不合理性

历史的发展走向往往具有很多偶然性,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也会被历史无情淘汰。

从世界历史而言,金字塔的建筑工艺、玛雅文化、巴比伦文化等一些有价值的文化因为某些因素而消失了,达芬奇早就创立的解剖学,还有一些重要发现,却因为政治的原因消失掉了;就中国历史而言,同样也有诸如此类的悲剧,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对文明进程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华佗开创了医学上的奇迹却没有留传一个后人;有一些重要经典,比如易经,佛教,一些大学者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革中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而这种局限同样也来自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政治和文化,在很多时候是冲突的,甚至是对立的。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将那些经过了百年检验的文化定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根据某个政治时期或者经济时代的需要来确立文化的价值与地位。

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化具有独立性,我们应该维护它的独立性,我们要全面衡量它的价值。从长远的战略目光来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确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也许不能在短期内创造出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也不见得能带来明显的政治利益,却能够在长远发展历程中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参考价值和创造灵感。

 

展品所凝固的历史:手工业或之前时期的生活再现

每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都凝固着某段时期某个侧面的历史。织布机、纺织机、蜡染、泥塑、木雕、刺绣、古琴、箫笛、银器、饮食、中医、茶酒等等各个方面的展品无非都是在向我们诉说某个时期(准确地说是手工业时期及其之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女人织布刺绣,男人打猎耕田,休闲时期饮酒品茶作诗听戏,再有时间就刻刻木头、竹子、树根和石头,再不就玩玩打溜子箫笛等传统乐器,生病了去看看中医,还有不少人怀有长生不老的幻想……根据这些非遗展品留给我们的启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西方的非遗特点应该是不一样的,应该带有浓重的工业化痕迹。早在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后,西方就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而我国因为历史原因进入工业化时代相对晚些。因此,很多西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工业的痕迹。就拿音乐来说吧,西方乐器因为工艺先进,多为金属制品,音量和音色更加响亮圆润,而中国乐器却带有明显的手工业时期特点,风格特色各有千秋。

展品本身所蕴含的信息是超越展品本身的,这些信息同样具有研究价值,比如国画,最初是写意,后来发展到工笔,这一过程表现了国人在认识事物时,由整体粗放到局部精细化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还有种种刺绣、纺织、剪纸、漆艺等艺术品类,也是以精细见长,也同样能够体现艺术家们的思维方式的改变,从生物学上而言,这能体现一种进化。但由这个阶段再发展到工业阶段却仍然显得力不从心,因为战乱等种种原因,我们的民族未能主动跨越到工业时代,这背后的种种原因,是值得深刻分析的。非遗与文物有着相似之处,它所蕴含的信息与价值,并不能在某个特定短期时间内被全部发掘,而是常看常新。只有这些存在诸多差异的文化现象,才能与时代信息催生出新的创造灵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也养一方文化,文化的产生是有着深厚的土壤的。在社会生活中,文化是一种调剂,也是一种提升,我们之所以能够再次发现传统的美,恢复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本身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契合与共振,因此,也只有传统文化能带给我们最深的慰藉和温暖。

我们有责任小心翼翼地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