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遗视点
民间艺术行游
2019-07-15 17:50:26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文/吴厚雄


  应城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千百年来人们自娱自乐的、演艺方式,也是服务、营生的载体。

  

  划旱船。即采莲船,应城湖多,采莲船出自湖区,用竹篾布料扎成,船长五尺左右,中舱四杆(柱),撑起四角尖顶,象形为画舫,一青年美女立于船中,提船游动,艄公在前执竹杆引撑,后有艄婆摇巴扇“摆尾”,三人一体,串转晃旋,配合默契,然后艄公定篙唱歌,曲为民俗小调,词为即兴编创,见人说人,见物唱物,配以哟哟呀嗬咳的和腔,妙趣横生,行游之时有锣钹助奏,很是热闹。划旱船庆渔莲丰收,上各种集会场所表演,也用作给乡邻亲友拜年,灰谐喜庆,适用至今。

  

民间艺术行游.jpg


  打蚌壳精。具有传奇色彩,一美女包裹在竹篾布料扎成的巨大蚌壳之中,她是蚌精,渔翁撒网欲捕,蚌精时而含情脉脉,时而惊慌娇嗔,给人丰富的联想,另有一丑妇插科打诨,奚落调笑,整体趣味无穷,据传,早在明代,应城城关就有此项演艺活动。

  

  踩高跷。在两根木棍上榫上踩粧,踩粧高度在1至4尺之间,特别高的6尺有余,将木棍绑在脚上行走,很需平衡技巧,是较为危险的项目。踩高跷源起“比无常”,传说无常鬼很高,见了比他矮的人则拿其魂魄,不幸遭遇无常的人就站在板凳上或树粧上,一定要高过无常才保安全,后来有人走夜路就带上两根竹扁担,疑遇无常时,就双腿站在竹扁担的竹节上,以后逐渐变成了高跷,并用于游行活动,有穿平常装的,也有着戏装唱戏曲的,应城杨河地区还有高跷叠罗汉,惊险刺激,颇受赞赏。

  

  舞狮子。中国的舞狮大致为两类,-是南狮,毛茸茸,像女人的毛制冬装,灵活梢皮;二是北狮,金晃晃一身长毛,稳健大气,象形真狮,而应城的舞狮软头薄皮,注重写意,同样是两人扮一狮,滚球踩桩,叠桌“上山”最高的达24张桌子,让人提心吊胆,叹为观止。

  

  打莲湘。莲湘原是湖广一带穷人乞讨唱曲的一种道具,在竹筒里系上一长串铜钱,摇晃拍打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与渔鼓筒同属一脉。应城人将莲湘变为群体演艺方式,边打边唱,游行或舞蹈,曲调采用渔鼓,道情。

  

  拉犟驴。出自应城杨河,表演者是—个丑媒婆拉着一头犟驴,去为人说媒,驴通人性,不愿苛合媒婆乱点鸳鸯谱。这个演艺形式的看点是造型,假的驴头驴尾系在人的前后腰上,合二为一,灵动自如,却又极具欺蒙性,让你就觉得那是两种不同的动物,这个巧妙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一直被戏剧舞台借用发挥。如《哑女告状》中呆憨的义仆背着凄苦的小姐上京告状,其实是女演员的前面系着呆哥的假头假半身,后面系着女演员自己的假腿,在精彩的表演中,极象男人背着女人,令人叫绝。

  

  出平台和出马的故事。此两项异曲同工,平台是木板做成的台,系上杠,由四至八人抬着行走,台上由幼童化妆扮演戏剧人物,此项活动出自应城长江埠,马故事则是在马上坐着幼童扮演的名剧古书人物,是应城城关的演艺项目,看点主要是孩童的造型,让人赏心悦目,珍爱不已。

  

  此外,应城还有乐棚细乐,玩武术、赛龙舟、玩龙灯、哭膳书、讲评书、打皮影等活动,具年代久远,一径延传,丰富了人民生活,充足了精神食粮。

  

  

(编辑:卜居)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