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过中秋,在饮食上也没有太多的讲究。在中秋前后,吃一个鲜肉月饼,再吃一个芋艿,剥一个毛豆,喝一碗老鸭汤。有了这样的中秋四宝,中秋的晚饭,也可以满足了。
1、老鸭汤
老鸭
在中秋月圆夜,上海人家的屋里如果没有一缕老鸭汤的味道,这节就缺了点什么。
老鸭汤做起来简单,但对老鸭的要求却高。
老鸭一定要用绿头野鸭,这野鸭在几十年前确实是用霰弹打下来的野生鸭子,有人就从中吃出了硌牙的铅弹。如今野鸭是保护动物了,能吃到的都是饲养的。
在饲养的绿头野鸭中,以活水饲养的90天鸭龄的鸭子最好。这种鸭没有池塘里鸭子的那种腥味,肉质也软嫩,适合现代人的口感。真正的老鸭,口感并没有想象得好。
2、不能少的鲜肉月饼
月饼
美食家沈宏非大概说过类似的一段话:如果北京人听到上海人吃的月饼是肉馅的,而且是鲜肉的,北京人所受到的震撼,大概就跟听到月球的内核全部是鸭蛋黄一样。
这最起码说明,融入一个城市,味蕾是最顽固的,味蕾投降了,也算初步完成了“融合”伟业。
上海人中秋必吃的西区老大房月饼,创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改名为“老大房”,可以说是与上海共生同在的一款美食。
上海的美食家沈嘉禄和沈宏非都盛赞过这家的月饼,沈嘉禄是非老大房不吃,却排不起长长的队伍,但不肯丝毫将就别家月饼;沈宏非则言这家月饼好吃到“打耳光也不肯放”。
之所以每年中秋,老大房门店外都排着长队,因为鲜肉月饼非得现烤现吃。
冷冻月饼
如果讨厌排队,现在有了一米市集与西区老大房合作的冷冻月饼,拿到家里随烤随吃,不受日晒之苦。文末给你们准备了小福利,不要错过。
3、芋艿老鸭汤
芋艿老鸭汤
芋艿粉糯却寡淡,老鸭鲜美但油腻,芋艿配老鸭,实是天作之合。
芋艿这东西,刨出来时,中间的芋艿头被众多芋艿仔围着,江南地区认为这是多子多孙、阖家团圆的象征,在中秋时吃,最为应景。
芋艿
芋艿除了老鸭汤里作配角外,还可以单独煮来吃。煮熟后,趁着芋肉黏滑之时,将其整个儿捏出,手感与口感皆是一流,如果蘸糖,更是绝妙。
4、中秋四宝压轴毛豆
毛豆
在老上海人嘴里,芋艿和毛豆都是有生日的,它们的生日就是“八月半”,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
毛豆芋艿
想来,它们的生日之所以是八月十五,是因为它们此时的滋味最好。作为食物,上海人为它们庆生的方式便是吃掉它们,譬如盐水煮毛豆、芋艿烤毛豆。
同是盐水煮毛豆,上海人与其他地儿的人稍有不同:上海人煮毛豆会将毛豆剪头去尾。
这样一来,煮的时候,调料味儿就能更好渗进去,吃起来也更有滋味。其他地方的人,大都是将毛豆直接丢锅里煮。只这一点,便看出上海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中秋四宝
吃完了鲜肉月饼,喝完了芋艿老鸭汤,再剥几颗翠绿的毛豆当零食,家人团聚,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