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个班级,他们是“学风建设先进班集体”、所在团支部是“五四红旗团支部”;这个班级有这么一群学生,虽然只有25人,但团结得像一块厚重紧实的普洱茶饼,每次课上,前两排都被他们牢牢“占据”;这个班级有这么一位班主任,2015年校级优秀班主任,她在学生们心中既是“玩伴”、“茶友”、“亲人”,还是“满满正能量的老师”。
如此受大家关注,他们究竟是谁?
这个班就是茶学1201班,这个班主任,就是王郁老师。
凝聚“和”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一款独特的茶”
茶如人生,有温情,有包容。茶无高下,款款第一。
对王郁老师来说,茶学1201班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班级,独特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25人的班级中,每个“90后”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张德,一班之长,大气兼顾型,遇事沉着冷静,“吕端大事不糊涂”。公益有他,助人有他,班级活动组织有他,能主动把贫困名额让于他人也有他。在同学们眼中,他如一杯温暖的红茶。
——陈志达,非典型“学霸”。说他非典型,因为他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哲学,长期“霸占”第一名的他淡定而又有主见,他是正直清亮的白茶。
——张思施,文艺范十足的小青年,读了很多书,但认识问题倒也感性,就连实习报告也不是一板一眼,就像散文一样“飘逸”而又淡雅清新,恰如一盏绿茶。
——易芳,在重要茶艺表演时,你能看到她,形象气质“一等一”。爱茶、爱茶艺,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小清新”式的浪漫与温馨。如溢满了春天气息的茉莉花茶。
大家或许会问,作为一个班的主心骨,王郁,用何种方式凝聚个性独特的茶学1201班?
答案似乎颇值得玩味:用茶道的精神之一——“和”。她将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当做一片滋味独特的茶叶,融进班级的茶盏中,越泡越浓,越泡越香,醇和回甘。
王郁在不同场合都以茶为例,讲解“和”的重要性。她说,茶文化的精髓在于“和”。秋高气爽,三五知己,几杯香茶,大家心中的浮躁顿时了去无痕,这就是茶给同学们的启迪。王郁坦言,有时班上的事她管的很少,但一有事,她便会约学生“喝上几杯茶”,或追忆、或倾听、或思悟,放慢节奏,去追求生活的本真。
和其他班主任一样,评先评优的时候,班级上总有不同的声音。这时,王郁经常引用茶的历史与典故,倡导大家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她总是说:“将心比心,大家的情况相互心知肚明,评先评优只是短暂的一瞬。既然你是学茶的,茶的‘和与合’也体现在为人处世的哲学之中。”王郁化解了一些同学心中的疙瘩,对评先评优,非但没有矛盾产生,部分同学还愿意奉献出自己的机会,让更多特别需要帮助的同学享受到关爱。
让大家相互交流融合,是王郁的一大“法宝”。在茶学1201班,王郁自发地开设了一门课程:“兴趣拓展班会”。相约一个好天气,在四教的某个教室,花一个半小时,邀请班上对茶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品茗纵谈。与茶有关或无关,只要敞开心扉,相互交流,便是一次成功。
和学生玩在一起:与茶结缘,与茶为伴
“在一起”,不是王郁的发明,但她却把这种工作思路用得淋漓尽致。在辅导员卢刚的印象中,一次小小的事故处理,却显示了王郁老师处理问题的大哲学。
一位单亲家庭同学心理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甚至出现严重自闭现象。王郁老师同样叫这位同学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用温暖和真情打动着这位同学,用参加活动的形式让这个同学融入集体,在“和”的氛围中慢慢成长了起来。
2014年10月,“撕名牌”的游戏风靡全归,也在茶学1201班一度引起轰动。原来,王郁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起了这个游戏。最初,同学们以为王郁不会参加这个游戏,但他们错了,王郁老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游戏中欢声笑语不断。
2015年9月的一个早上,茶学1201班上同学在茶园见到了王郁。原来,王郁老师带学生实习实践已经坚持了多年。这天,杨清霖同学感触颇多,在现场,王郁老师为同学们讲了很多种植茶树的故事,尤其是怎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怎么挖沟、怎么栽种、怎么灌溉,讲得形象生动。不仅如此,王老师还亲身示范。当看到一些同学挖的沟渠歪歪曲曲时,王郁鼓励他们:“再挖直一点就更好了,这样以后的茶行才会是笔直的,茶园会更漂亮的!”杨清霖也坦陈,学了三年的理论知识,只有王郁老师的这次讲解,回答了他的很多疑问。
其实,王郁和同学们待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又何止这些?
苗家慧同学永远不会忘记她大学的第一次班会。让她印象特别深的是,班会伊始王郁给每位同学一小袋上好的乌龙茶,而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现在是茶学专业学生了,茶会在你心底打上深深烙印,与茶结缘,你们的人生将因茶而变!”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茶杯,细细品尝、慢慢聊天,离家的愁绪少了,大家的交流通畅了,笑容也变得如茶一样温暖。而这只是茶学1201班团结和向心力加强的开端。
但王郁老师也有自己清醒的判断,“打成一片”是毫无疑问的,但和同学们还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王郁表示,师者有师者的风范,如何在亲和力与威信中间找一个平衡支点,是她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或许,保持一定距离,非但能产生美,还能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
王郁还说,“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辅导员像母亲,事无巨细,母爱有加;班主任更像父亲,指明方向,引领成长。”
有时,王郁更愿意像个旁观者,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同学们竞相上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她给予学生的,是积极的鼓励和由衷的赞美。
与学生“用心”交流:一路因茶而生
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班主任不在少数,但和学生能够“用心”的班主任却值得大大点赞。无疑,王郁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小玉(化名),大一大二的时候总是不自信,在“学霸”涌现的茶学1201班,她对自己的成绩始终不满意,情绪低落。王郁了解情况后,约她喝茶谈心,敞开心扉与之交谈。她还结合小玉的性格特点,帮她分析、化解心中的疑惑。她总是说:“每个人都是一片与众不同的茶叶,只有经过合适的加工,才能成为一款好茶。”她甚至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小玉去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努力。之后,小玉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还在今年报考了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
2015年下半学期,茶学1201班进入到十字路口,就业?深造?创业?同学们希望班主任能给一些中肯的意见,而王郁总是用她独特的温文尔雅,给同学们答疑解惑:“读研和工作并没有好坏之分。就像绿茶和红茶,你喝哪种茶舒服,就会觉得哪种好,何去何从,关键看是否对自己的‘胃口’。”
这些“用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
如此“用心”,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王老师超有亲和力,我喜欢上她的课,生动有趣,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王老师传递给我们做人做事的理念,深深感染了我”“每次见到她,总是精神百倍、活力十足,满满的全是正能量,和她谈心交心一点也没有代沟”“感觉王老师和我们谈心的时候就像入口的浓浓红茶,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温暖和芬芳”……
王郁说,担任班主任,就多了一份牵挂。“我是班主任,有了同学们,就像有了一群挚友,有了一种寄托。在他们遇到困难,无法面对时,我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在他们灿烂如花,竞相开放时,我就是他们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地欣赏,积极地鼓励。”
大家因茶相识相知,一路上有茶为伴。“且将新火试新茶”,在大学之路上,这个班级还将续写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