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谌龙:超一流,我在努力中
2018-01-21 09:44:38   来源:今日湖北

 28.jpg

“你只有再赢球,重新再拿冠军,你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从2014年汤姆斯杯输球到捧起2014年世锦赛冠军,谌龙花了3个月。也是在那年年底,谌龙羽毛球男子单打排名首登世界第一。在伦敦奥运会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上一辈顶尖选手纷纷淡出羽坛,皮特 · 盖德封拍退役,陶菲克江湖不见,林丹高挂免战牌,李宗伟深陷“禁药门”。男子羽坛一度陷入“不知看谁”的寡淡境地,这时,谌龙当仁不让,扛起了国羽男单一哥的大旗。可随着林丹复出,这一切似乎有了变数。

 

29.jpg

目标省队

 

小学一年级那个暑假,羽毛球教练到谌龙班上招人,挑了二十多个小朋友去训练,“其实都是玩游戏”,谌龙当时连自己练的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到了八九岁,父母问要不要去业余队,他生性好动,每天看着白色的羽毛球飘啊飘,在球场里跑跑跳跳也没什么不好,点头答应了。

业余体校半天训练,半天上课,挥拍要挥一年,基本动作不正确就要不停地做。谌龙总是在挥拍的时候东张西望,和小队员讲笑话,被罚面壁思过成了常事。当时父母给的目标是进省队,没几年厦门队选人,一下相中了谌龙,他离开湖北,只身前往厦门。

从业余体校跨进了专业队,训练强度一下子加大了。厦门队水平并不逊于福建省队,谌龙刚开始累得够呛。课业减少了,上课时间也改到了晚上,可每天高强度训练结束,翻开书本,也没多少力气再学习了。

在队里,谌龙爱玩的个性还是没有改。尽管个子蹿得快,可身体素质、力量还不强,而他的字典里没有“加练”这个词,教练说练他才练,训练结束后也绝对不会自己“开小灶”。少年时期的最好成绩也不过是全国八强。

2005年底到2006年初,谌龙以代训的身份去福州参与了国家青年队的集训。训练结束后,国家队教练向谌龙发来邀请函,他顺利进入国家二队,那年他17岁,是国家二队年纪最小的球员。这时候,羽毛球队已经搬到了天坛公寓——与上一辈二队球员不同,谌龙这批新队员已经不用再住地下室了。

国家二队与厦门队氛围差距甚大,每个人都想着练习,训练都很积极。在厦门队偶尔还偷偷懒的谌龙逼着自己去学习。当年备战重点是世青赛,他们铆足了劲儿想抢回失掉的金牌。在之前的亚青赛上,谌龙已经拿了单打冠军,主要对手的状况他也大概清楚了,除了马来西亚的阿瑞夫和日本队的田児贤一,其他人并不算太大的威胁。

这场准备了一年的球赛真正到来时却格外轻松,除了第一场对阵韩国选手战成三局,谌龙一场未失。决赛对阵田児贤一,也是两局轻取。最后一个球拿下了,谌龙躺在地板上,双手捂了捂脸,一手都是汗,大力喘着气,呼,呼,结束了。

“当时没想太多,就是开心吧。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年龄段,表现得不错。二队最大的任务就是世青赛和亚青赛,两个比赛我都拿了冠军,特别开心。”谌龙回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竞争更为激烈的羽毛球世界向他打开了新的大门。

 

从二队到“准一哥”

 

带着亚青赛和世青赛的冠军回到二队,谌龙依旧需要通过队内循环赛争取进入一队的名额。彼时队内球员实力差距并不大,一轮循环赛打下来,杜鹏宇、周文龙、文凯拿下一二三名,他第四,被绊倒在跨向国家一队的门槛上。过了大半年,20083月,为了备战奥运会,一队需要提一些队员给奥运会选手作陪练,谌龙借此机会进队。

奥运结束,10月国家队重新调整再次选人,他成功入选,进入国家一队,又一次成为队伍中最小的成员。平日在电视里不停跑动的小小身影一个个出现在了身边,林丹、陈金、鲍春来,竟然和自己一起训练了。谌龙一度连去食堂吃饭都不太好意思,和林丹一起打饭是怎样一种体验呢,从电视到同一张餐桌,也是梦想到现实的距离。

当时谌龙给自己的定位是“一队里面最差的”,每一天练球,即使是在场边看着师兄们训练,对他来说都是学习。“他们是最顶尖的选手,看他们训练,自己也会想想能不能像他们打得那么好。你还是一队里面最差的,肯定要慢慢去赢比你好的人。不是要学谁,你靠学去进步,永远达不到那个人的高度。”

 

拿下李宗伟

 

2009年,伦敦奥运周期开始,对内开始培养新的队员,谌龙是其中之一。初生牛犊不怕虎,刚登上国际赛场的谌龙状态一路高升,而真正引起注意,是在2009年印度公开赛,他第一轮爆冷赢了李宗伟。

拿到签表谌龙有些泄气,“完了,这次一轮就要输了。”李宗伟当时世界排名第一,他和林丹就是男子羽毛球的两座大山,连爬都不容易,更别说翻过去了。这算是他们第一次正式见面,李宗伟第一局赢得轻轻松松,后两局却被谌龙逆转了。拿下比赛,谌龙有些呆,木讷地按流程握手、致谢,许久才反应过来。公开赛最后拿了第三,半决赛输给了另一位马来西亚好手哈菲兹,但他一点儿都不遗憾,原本他连第二轮比赛都没有准备。

时隔几年,他已忘了当时想过什么,只记得那是4月底的印度,风很大,温度高,在街上走走,一身都是汗。这场在他看来“运气占了一半”的比赛和印度的高温一同深深埋在记忆里。

再一次赢李宗伟,是两年之后的日本公开赛,紧接着的丹麦公开赛又赢一次。这座大山看起来没之前那么高不可攀了。“那时觉得自己肯定有实力,跟他们打不怕,我敢跟你对抗。”这样的心态一度延续到奥运会半决赛,隔网而立的,又是李宗伟。

他仍旧按着公开赛的感觉进入奥运会的节奏,可李宗伟不是,放得很开,倒像是在冲击他。奥运会的李宗伟和公开赛时完全是两个人,谌龙一点也没预料到,输掉了比赛。“我觉得用公开赛状态打就有机会,他在奥运会上的情况我完全没预料到,心态没他好,”半决赛输球了,他也没气没恼,“你想赢,你没有经历过,听别人说很难懂,(输赢)都要去经历。”

伦敦奥运会后,比赛并没有停止,中国大师赛、日本超级赛、香港公开赛……比赛好像打不完。林丹奥运夺冠后宣布休战,鲍春来、陈金先后退役,中国队男单的担子落在了谌龙肩上。

2013年全英公开赛,谌龙又碰上李宗伟,这次是决赛。全英公开赛是羽毛球超级系列赛里最为重要的一战,它拥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又在羽毛球起源地英国举办,气氛更胜世锦赛。入场时,场内会放激烈的音乐,念运动员名字的时候声音很大,队员越出名,音量也越高。谌龙2011年开始打全英公开赛,念他名字时,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长。2013年那次比赛,他拿下了冠军。

正当人们以为谌龙可堪大任的时候,他的状态出现了起伏,先是2013年印尼公开赛首轮爆冷输给苏吉亚托,接着是次年的汤姆斯杯半决赛不敌日本选手田児贤一。那场比赛中国队集体发挥欠佳,爆冷败北,失掉了已经五连冠的汤杯。事后舆论的矛头对准了首任第一单打输球的他。现在回想倒是淡定,那时只觉得压力不小,想在下一场比赛里好好赢回来。

之后的一场是2014年世锦赛,决赛还是对阵李宗伟,这是奥运会结束后两人在世界大赛上首次会面。两局开始都顺风顺水,第一局谌龙一度以1712领先,最后都被李宗伟顽强地追到了19分。谌龙和李宗伟打起了相持,在苏迪曼杯比赛上,他还和对手贡献出一回合超过50拍的相持球,这在男单比赛中是极为少见的。如果说林丹、李宗伟都是全场控制以夺取胜利的话,谌龙更像是一路防守再伺机反扑的机灵队员。

“马上到赛点了,我要赢了嘛,离21分越来越近,我就想我能不能先稳一点。”最后一个球,谌龙滚网,李宗伟挑球质量不高,谌龙扑网反攻,比赛结束。谌龙大吼,朝教练跑去,在广告牌旁双膝跪地,扯衣服遮头怒吼,十分激动。

“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大赛输球后精神状态比较差,公开赛赢了有帮助,但更希望在大赛中赢回来,之前一些不好的状态,可以用胜利掩盖掉。”谌龙解释当时的激动,“终于能在单项上证明自己,哪怕世锦赛一年一届。毕竟升国旗的只有世锦赛和奥运会。也是自己整体实力的体现,所以特开心。”

可此后的亚运会羽毛球男团决赛上,谌龙的状态再次出现起伏,不敌韩国队的孙完虎,那场比赛中国队2:3落败。

那年年底,谌龙世界排名登上了第一,今年,林丹来势汹汹,锋芒不减当年。李永波更是说出“只要有这两位选手出战,任何一场比赛的冠军几乎都不会旁落”的傲人对白。可是在更多观众心中,林丹仍是中国羽毛球队的灵魂人物,谌龙似乎总差了那么些火候,苏迪曼杯决赛最终让林丹上场也印证了这一点。谌龙明白自己的长处,也深知自己的短板,一切都未尘埃落定,正像他所说:“超一流,我在努力中。”

版权作品,未经今日湖北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