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方李邦琴:爱国侨领的赤子情怀
2018-01-21 09:55:30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文/本刊记者  熊传东   图/吕露 

 

人物名片:

方李邦琴,湖北汉川人,1935年4月4日生,1960年随夫到美国旧金山。她是跨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三地的传媒女王,美国泛亚公司董事长、方李邦琴基金会主席、十万强基金会董事、北京大学名誉校董、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顾问,荣获武汉市荣誉市民。美国著名华人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在美国政界、商界和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她是美籍华人的杰出代表,是增进中美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及提升华人在美国地位之爱国侨领,美国媒体称她为“钢铁木兰花”。

38.jpg

“‘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那时我正是读到这首词才热血沸腾,一心想投身边疆,保卫祖国。”60多年后,81岁高龄的方李邦琴依然能一字不差地背诵罗家伦先生所作的《玉门出塞歌》。而当年那个在台湾政治大学边疆政治系学习藏语的年轻女孩不会想到,未来的她走得更远,在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用另一种方式为华人扬名,为中国助力。

这位话语轻柔、举止温婉的美籍华人女企业家有着令人惊叹的传奇经历,她曾经执掌全美著名非日报报系,旧金山将特定的一天以她的名字命名以示纪念。如今,耄耋之年的她仍然活跃于中美之间,扮演着联通两国经贸、文化往来的桥梁。无论是在美国的华人社区还是主流社会,她身体力行展示着华人女性的独立与优雅,用世界语言高声讲述中国故事。

方李邦琴在北京出席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方李邦琴合影留念

“为华人代言发声”,收购《旧金山观察家报》 

“在美国,华文报纸销量很小,很难成为主流声音,华人应该要有自己的英文报纸。”50多年前,年轻的方李邦琴跟随丈夫方大川来到美国,新闻专业出身的丈夫始终将这一观念奉为圭臬,也深深影响了方李邦琴。

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夫妇二人以仅有的200美元开始,从印刷类的小生意做起,积累资本,等待机遇。后来,两人创办了一份专为亚裔发声的英文周刊,又收购下一份英文社区报纸。正在他们准备继续大步迈进美国报业市场时,丈夫的突然病故给方李邦琴致命一击。

为了圆丈夫遗愿、为华人发声,凭借惊人的毅力,方李邦琴走出悲痛,并勇敢地独自走上收购一份英文主流报纸的艰辛路程。

“我比我先生要莽撞一些,在他过世之后,我大笔一挥,一口气把美国加州圣马特奥县的十几家报纸都买了。”和记者回忆起自己一手建起拥有十余家报纸、几百万发行量的报业集团的经历,方李邦琴语调轻松,却难掩当年那一股执著坚毅。

2000年,已是全美知名非日报报系掌门人的方李邦琴瞄向了终极目标,一份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英文主流报纸——《旧金山观察家报》。

为了获得这份报纸的所有权,方李邦琴必须和其他竞争者在法庭同场辩论。偌大的会场,清一色都是白人男性,只有她一位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女性。面对来自美国精英社会的质疑甚至歧视,方李邦琴的脑海里浮现出母亲的面孔: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普通女性,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处境,都总是温和,但不惧怕。

令人讶异的是,几次被问及当初吃过哪些苦时,思维敏捷的方李邦琴都是沉思片刻,答得有些迟疑。“我只记得那些快乐的事,痛苦的事好像都忘了,我生来就是这样。”方李邦琴说着,细长的双眼笑意盈盈,就像两条弯弯的月牙。

乐观,似乎早已融入她的血液,正如温婉的微笑是她面庞上最常见的表情。而如今的淡然,正是源自几十年来一次又一次残酷的锤炼。

方李邦琴说,几十年的闯拼,自己并非没有碰到过差点迈不过的坎儿。2000年,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一夜之间股票、房市统统暴跌。当时,摆在她面前的几乎就是绝境:丈夫过世,两个儿子罹患癌症,投资大幅缩水,每月用于办报的几百万美元付之东流。“那真的是非常困难的时候,不知道明天该怎么面对。”

可就在一天清晨,正当她站在家中的落地窗前望着屋外的阴雨发愁,忽然看到东方一片通红,一大片乌云中探出一轮火红的太阳。“当时我就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乌云后面就是太阳,我突然就有了面对明天的勇气。”

“我告诉自己,我代表的是中国女性,不能低三下四,也不能趾高气扬,我要像我的母亲那样泰然自若。”说这话时,方李邦琴微微扬起下巴,优雅而自信,一如当初的她。

多年之后,方李邦琴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台下一众美国报业大亨面前,她不卑不亢地说:“来到美国几十年,我从未接到一张来自美国媒体界的请帖,请我正式与你们比武论剑。而今天,站在这里,我凭着自己的力量,赤手空拳打上来了。”掷地有声的话语赢得在场一片掌声,方李邦琴最终如愿将这份报纸收入囊中,成为在美第一个掌有英文主流媒体的华人。

此后,通过更加广阔的发声渠道,方李邦琴将华人在美的从政故事、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等新闻源源不断地传给美国主流社会,让在美华侨华人的声音为更多人所知,也让美国民众对中国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 

#p#分页标题#e#

方李邦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八十岁筹建首座海外抗战纪念馆 

2015年8月15日,美国旧金山中国城,海外首家抗战纪念馆开幕。纪念馆鸣锣剪彩时,二层楼顶垂下条幅,一条中文、一条英文,宣示它所设的主旨:“尊重历史、珍惜和平。”

这座纪念馆建筑面积大约有1000平方米,借助实物展品、文字展板以及电子、影视等手段,全面呈现美国华人助战、中国与美国在二战期间作为盟友并肩奋战的历史。

方李邦琴介绍,纪念馆的藏品都有相当的纪念意义。其中一把当年飞虎队员在湖南跳伞时用的小降落伞,伞上有援助跳伞飞虎队员县的县长和相关人员的签名。这可能是唯一留世的飞虎队用过的小伞原件,现成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还有一把飞虎队员送给中国游击队的左轮手枪,“这种枪当时是发给中国老百姓护命的,只有一颗子弹,也只能近距离射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没有什么作用,全部被销毁了,民间没有流传。目前馆内珍藏的这把手枪,里面还有一发子弹,有非常珍贵的纪念价值。”此外,纪念馆还藏有侵华日本士兵的日记,内容详细记载了当年日军的作战路线与残酷暴行。

说起筹建纪念馆的缘起,方李邦琴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600万,目前全世界现有29个国家建立了167座犹太人纪念馆或纪念碑。而日本军国主义杀害了3500万中国同胞,在海外却无一座纪念馆,世界难以了解这段惨痛历史。

方李邦琴还特别强调: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有两个主要战场: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而世界知道西方战场多过于知道东方战场。在西方,提起东方战场,大多数人只知道珍珠港事件、广岛原子弹事件等,而我们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抗日战争,牺牲那么多人员,损失那么多财产,却对此知之甚少。所以,东方战场应该让全世界都有一个了解。

2014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周年纪念时,方李邦琴产生了筹建纪念馆的想法。她认为,2015年是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海外建首家抗战纪念馆很有必要。

但建在哪里呢?方李邦琴经过反复思考,决定选址在旧金山。因为在这里建馆,更有历史渊源:150年前,这里是华人涉足美国第一站。旧金山湾区华人在抗战期间发起“一碗米”募捐,为祖国捐献作战飞机,创办飞行学校,向“飞虎队”输送华人成员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持世界正义和人类和平,联合国也是在旧金山成立。此外,旧金山的中国城,又是世界旅游胜地。纪念馆选择建在沙加缅度(萨克拉门托),也因为这里是中国城的中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随后的400多天,纪念馆作为民间机构,向个人募集捐款和展品,向中国同类纪念馆寻求支持。

困难,不仅在于改建场馆、筹集资金,还在于工期紧张、人手不足。揭幕前一天,她晚上9点多离开纪念馆,而一些志愿者忙到凌晨1时,其中一人彻夜值守。

艰辛,伴随外来阻挠。筹款网站最初遭到“黑客”入侵,留下仇视和恐吓文字,与70年前侵略者对中国人所用表述相同;改建施工期间,纪念馆窗玻璃遭人砸碎;两个月前,一名日裔人士以英文姓名发起网络“请愿”,征集到3000多人签名,要求封杀纪念馆,所显示地址绝大多数却是美国以外,网站留言多数是日文。

纪念馆揭幕当天上午,一人在门外骂街。下午揭幕,一名日裔人士进入,与一名日本记者“配合”,在展区内用日语接受录像“采访”,与正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方李邦琴相对,议论纪念馆及其发起人……

克服了许多压力和困难,纪念馆终于正式成立了。揭幕致辞时,方李邦琴用英语说:“纪念馆像一个初生的婴儿,需要大家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让它茁壮成长。现在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讲述我们八年抗战英勇抗敌的故事,讲诉我们八年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的故事。”

“纪念馆面积虽不大,但我形容它是‘北京王府井的精品店’,如果每个游客在博物馆伫立3分钟,那么传播的效果将非常明显。自开馆以后,很多外国游客都来参观,最多的是日本人。9月1日,我在中国还收到来自旧金山的电传,说几个日本人在纪念馆参观后痛哭流涕,鞠躬向中国人民道歉。”方李邦琴说:“纪念馆就是要让全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中作出的牺牲与贡献。”

 #p#分页标题#e# 

“中国是我生母,美国是我养母,愿一生建中美友谊之桥” 

方李邦琴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享誉中美的“民间外交家”,曾陪同奥巴马夫人访华。她认为,“坐在汽车的司机位置上”,不仅要通过主流媒体发出声音,而且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在交谈中,方李邦琴提到最多的词是定位。于她而言,准确定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有一个定位在她人生中特别是心中至关重要,那就是两位“母亲”的女儿。“中国是我的生母,美国是我的养母。有这个定位,我可以做很多事。”

自从56年前远赴重洋到美国,大洋彼岸的故乡总是方李邦琴最深的牵挂。“我常和人说,在生母最苦难、最无力的时候,我糊里糊涂去了异乡,跌打冲撞,渐渐长大。”说起这些,方李邦琴的眼眶噙满泪水。而当羽翼丰满,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正是为“母亲”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早在2001年,方李邦琴就在旧金山发起成立“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倾力推动中国的统一大业;此后,她又捐赠千万元,支持中国国内高校的发展。近几年,她多次捐巨资资助北京大学建设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大楼,由此获得“北京大学110周年杰出教育贡献奖”。

1991年,方李邦琴作为旧金山的代表之一,前往白宫参加全国政治领袖会议。当时,美国朝野正在就是否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进行辩论。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方李邦琴主张把政治和经济分开,反对制裁中国的“政治短视”行为,并带去了几千名企业家的支持签名。老布什说,这来自民间的声音有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决定。不久,老布什正式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方李邦琴说:“我真的很高兴能在这关键时刻尽点微薄之力。”

2010年,中美正式启动“10万人留学中国”计划,用4年时间选送10万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从而加深中美民众特别是青年之间的交流。2013年1月,应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邀请,赴首都华盛顿参加“10万人留学美国”基金会成立仪式。在仪式上,方李邦琴承诺:向“10万人留学中国”基金会捐赠100万美元作为“种子基金”,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这项支持中美交流的公益项目之中。

她通过自办媒体,让中国乃至亚洲的声音在美国占有了一席之地;让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国、也是媒体强国,多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她是推动中美友好的使者,也是在美传播中华文化、让中国声音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重要推手。

在方李邦琴办公室的一面照片墙上,有她和美国四任总统的合影,还有与国务卿、州长、市长、国会议员等美国政要在一起的照片。在美国,很多政治人物要参加竞选都希望获得方家的支持。方李邦琴的哲学非常简单:谁对华友好,支持中国,就支持谁,反之亦然。她特别关心中国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

“我的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这是最令我骄傲的事。我要尽我的力量,让我的中美两位‘母亲’和睦相处,她们好了,我才好。”说这话时,方李邦琴的眼睛闪闪发亮。她说,为了这个始终不变的目标,她会锲而不舍地做下去。

通过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推荐,方李邦琴荣获第三届“中华之光”大奖,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为方李邦琴颁奖。颁奖辞说:“故乡远,音隔绝,五十年风云从头越。艰辛起步,扬帆商海,决胜传媒,弱女子终成大业。为华人主张,为历史留步,无论是在华界社区,还是总统的讲坛,她一直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

如今,方李邦琴依然没有停下为中国母亲奔走忙碌的脚步。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