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彭彬教授
□本刊记者/陈思炎 通讯员/蒋楚剑 孙晓言
人物名片:
彭彬,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兼任武汉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全国百名优秀医师”;主持的“社区牙医学的系统研究和实践”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牙体牙髓病学》2003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主编《牙髓病学》、《根管治疗图谱》、《牙体修复》、《根管治疗》等专著,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2008年被美国牙髓病学杂志聘为审稿专家。
教学、临床坐诊和学术讲座是彭彬教授工作的主线,他的生活就在三尺讲台、一方讲堂和诊室间穿梭。从医30余年,彭彬教授治疗过的“烂牙”达几万颗,为数以千计的患者去除了牙痛困扰。在患者眼中,他不仅是俯身细心治疗的大专家、更是开拓治疗前沿的技术大牛,还是玩转微博的口腔达人。虽然繁忙辛苦,但他却以师者之心和医者之诚谱写出了动人的篇章。
匠心名医:齿尖上的艺术
因为牙疼,武汉市民黄先生一年前在小口腔诊所做了后牙牙髓病根管治疗,可是治牙后,患牙总是隐隐疼痛,去了很多家医院又拍牙片又检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黄先生痛苦极了。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彭彬教授利用先进的口腔显微镜,找到了原因:原来黄先生在上次患牙治疗中,遗漏了一个根管。在彭彬教授的精心治疗下,两次就解除了黄先生的痛苦。
“你看,这两个牙根多像舞蹈着的两条腿。”看着患者牙齿原本中空的根管被牙胶完美充填,彭彬教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介绍说,根管治疗是口腔科里最有挑战性的治疗,因为每个人每颗牙的根管都不一样,其弯曲的程度、角度都会不同,医生更多的是需要凭手感、经验、细心和耐心来进行,因此,根管治疗的成功率绝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一般来说,它的成功率大概是80%—90%左右。
由于牙齿牙根较细、较尖,医生需要在极窄的范围精准的操作。这一“牙尖”上的手术,“毫厘”必较,根管填充不到位或者漏掉隐蔽的根管都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对待每一个病例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作为全国知名专家,治疗经验丰富、操作熟练,但彭彬教授一直用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做好每一个根管治疗。
在没有根管显微镜之前,医生只有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治疗,而彭彬教授治疗中引进使用了新“武器”:显微镜,使根管治疗进一步“升级”,大大加强了根管治疗术的疗效。手术显微镜提供非常充足的光源进入根管,并可以将根管系统放大,使治疗中能看清根管内部的细微结构,直视下进行操作,极大提高了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完美的根管治疗如虎添翼。
彭彬教授工作中
技术达人:专攻牙痛疑难杂症
“病人出于信任才会选择我,不努力就无以回报了。” 对彭彬教授而言,患者的痛苦会加深他内心的责任感。彭彬教授坐诊的第五诊室专门对付各种牙齿疼痛方面的口腔科疑难杂症,不少牙齿被整坏的患者慕名而来看能否挽救患牙。他总是将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患者的需要也成就了他精湛的技术。
武汉某大学学生小夏在私人诊所做了12颗烤瓷牙,为此家里还不得不卖了一头牛。但后来烤瓷牙附近牙龈出现了多处窦道,小夏忧虑地来到彭彬教授的诊室。考虑到小夏的经济问题,彭彬教授决定不拆除烤瓷冠,尝试直接在烤瓷冠上入路。为了战胜这个可以降低治疗费用,但会增加治疗难度的挑战,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精心治疗后,小夏终于摆脱牙痛烦恼,露出了开心的笑颜。
#p#分页标题#e#
为让患者享受最先进的口腔治疗技术,彭彬教授一直耕耘在国内牙体牙髓病研究的最前沿。2011年,彭彬教授所在的武大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获评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成为我国牙体牙髓疾病治疗的权威阵地,让患者的牙痛治疗可以与国际一流技术接轨。
口腔大V:吸引4万粉丝关注
采访中,彭彬教授说的最多的就是多和患者沟通,特别是要做好患者康复期间的沟通。他说:“作为一个医生,我不仅要为人治病,更要为人治好病。不能说给病人看完病,病人一迈出医院,那以后天塌了都跟我没关系了。病人并不仅仅是为了看牙病,更是想在看完牙病以后康复。”
彭彬教授很早就注册了微博,目前他的微博“武大口腔彭彬”吸引4万多粉丝关注,发布微博2000余条,是口腔界实至名归的大V。在微博上,彭彬教授会分享、点评国内同行优秀的根管治疗病例,也会随手发一些自己的完成的病例、诊室的工作状态。国内不少牙体牙髓科医生们也会将自己碰到的疑难病例在微博上@他,向他请教治疗方案。他的风趣幽默的点评、专业的治疗建议也受到广大年轻医生的欢迎。
微博上还记录了他为推广先进的根管治疗技术,到全国多地讲课、培训基层牙医:中华口腔医学会公益“西部行”有他现场示范操作、襄阳为基层牙医授课有他身影、国外的学术会议有他代表国内同行做大会交流……使先进的根管治疗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推动着我国根管治疗技术的进步,正是口腔大V彭彬教授的不懈追求。
“对于牙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病人并不很懂。隔行如隔山,需要给他们列出来,讲清楚,方便他们对照。对于一些识字不多的人,我还会定期给他们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情况,并给他们一些建议。” 彭彬教授说。
他让记者看了他的手机微博上与患者交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看着记者吃惊的样子,他笑着说:“这相当于一个微博客服了,每天下班以后都会打开看看,有询问补牙3天还有不适,该怎么办的,有询问这几天牙病犯了,什么时间能帮他看看…,好多好多。”记者问他休息时间被打扰会不会很烦恼呀?
“不会,病人来咨询,我不能用不耐烦来对待他们。想到他们被疾病所困扰,心里特别理解他们,真心希望他们可以通过我的治疗与指导好起来。”他说。
为师之本:言传身教在于行
彭彬教授已指导培养博士、硕士数十名,他坚持“学以致用、边学边用”的务实教学理念。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在武汉大学率先采用双语教学,英文讲授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学生阅读和理解外文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还积极引进国外最新先进设备,并将其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和临床动手的能力。
“在老师一手创办的牙体牙髓科第五诊室里,通过诊疗观摩和临床实习,我们不仅耳濡目染了老师的问诊方法和对待病人的态度,还得以在学生阶段就站在国内牙体牙髓病诊疗前沿。”彭彬的博士研究生朱玲新说。
“打铁就要自身硬,这样才能带好团队。”作为科主任,彭彬教授非常注重科室的整体提升。他在日常的工作中强调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要一起抓,他经常鼓励科室成员积极学习学科新技术、新项目,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近年来,他成功举办了多次国家级学习班,将本学科最新理念、最前沿技术带给业内同行。他带领的牙体牙髓病学团队目前在口腔各种疾病的临床诊疗技术与基础研究水平处全国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口腔显微治疗、疑难根管治疗、显微根尖手术等方面位于全国先进水平,影响力已波及全国多个省市,不少湖南、江西、河南、广东、福建等地区患者纷纷慕名而来求医。
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行”大型公益活动举办以来,彭彬教授每年都积极参加,带领专业小分队远赴兰州、贵阳、新疆等地,并在当地医院开展学术讲座、手术演示、现场指导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等活动,为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带来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实用医学知识。
“作为医生,个人的所有都必须为患者让路。”彭彬教授说,在他的眼中,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只要有生的希望,他就敢于放下一切,拼尽全力诠释一名医生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