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桂娣
"孝道"是中华民族人伦传统道德,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为儿女父母甘愿倾其所有,有一种与生俱来无与伦比的慈爱,正是父母的疼爱和呵护,我们得以完成学业,成家立业。长大后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行为就是"孝道"。在红钢城六街社区就有这样一个人,只要你走进69门提起"丁桂娣"的名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那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孝顺媳妇!"
用孝心,温暖亲人的心
丁桂娣,现年42岁,她1969年出生在湖北蕲春县原种场,1991年远嫁到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6-69-6,成为居民王春举的妻子,1992年11月生育一女儿,初为人母的喜悦让她幸福无比。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93年丁桂娣婆婆曲仁芝中风瘫痪卧床,这一躺就是10年,其爹爹也是"三高"病人,每天也需要人照顾。丁桂娣面对这样一个家庭没有退缩,她任劳任怨,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碌着,即要伺候两位老人又要照顾一岁多的女儿。她每天为老人端屎端尿,洗脸洗脚,其中的酸甜苦辣只要她自己独自体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酷暑还是寒冬,她都要为瘫痪的婆婆翻身、擦身,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卧床10年从来没有患褥疮,为减轻父母的病情,她寻医问药各大医院都留下她的足迹,为减轻父母的病痛,她打针按摩自生到熟,这一坚持就是10年,直到2003年两位老人相继离世。
丁桂娣是一名典型的贤妻良母,更是父母眼里的孝顺女儿。2007年1月,当她得知老父亲,因白内障引起双目失明,家中无人照顾,丁桂娣风尘仆仆的赶回湖北蕲春娘家,将80岁高龄的老父亲接到青山区红钢城六街的家中,精心照顾,由于老父亲个子很高,而丁桂娣身材矮小,照顾老父亲就非常吃力,丁桂娣经常被急得泪流满面,而她还要尽量的宽慰老父亲,老父亲不愿拖累女儿,执意要回蕲春老家,天天在家里闹,身体也越来越差。半年后,丁桂娣无奈之下,只好将父亲送到离家比较近的青山镇妹妹那里,丁桂娣更忙了,每天像打仗一样,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照顾好女儿,又急匆匆的蹬上自行车去青山镇照顾老父亲,风雨无阻,老父亲临终前要求回蕲春老家,为了实现老父亲的愿望,丁桂娣克服重重困难护送老人回到家乡。
她的感人事迹在邻里传为佳话,居民提起丁桂娣的名字,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她是百里挑一的孝顺媳妇、孝顺女儿。
用行动,关爱"空巢老人"
六街社区是一个老城区,居住的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工人,有很多家庭是子女不在父母身边,"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在丁桂娣居住的69门,现有住户12户有6户是"空巢老人"家庭,相邻的70门也是如此,老人们出行有困难,特别是遇上下雨、下雪天就更困难。丁桂娣在辖区的口碑很好,她又是一个热心人,平时老人们有什么需求,都会站在楼道里亲热的叫唤"小丁,帮我买点菜来。""小丁,帮我买点面"……丁桂娣一边热情的答应着,一边匆忙骑着她的破自行车穿梭在菜场、超市,毫无怨言。
2006年,住在她家楼下(6-69-4)的沈爹爹突发脑溢血,其婆婆在楼下大呼"桂娣,桂娣,快来!",当她听到叫声,迅速冲到沈爹爹的家里,发现老人已动弹不得,她连忙联系救护车并陪伴老人到医院,经抢救沈爹爹脱离生命危险。
6-69-4的严庆年婆婆已70岁高龄,属"空巢老人",婆婆耳朵不好使,每天丁桂娣上下楼,都会大声叫唤婆婆几声,一是关心老人的健康:二是询问婆婆今天是否需帮忙买菜、买米等琐事。2011年2月15日,丁桂娣象平时一样,在上楼时叫唤着严婆婆,听出严婆婆回应有异样,她迅速来到严婆婆门前,发现门半掩着,婆婆半躺在地上呕吐很是虚弱,丁桂娣一边扶着严婆婆,一边打电话联系救护车将婆婆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得知严婆婆是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呕吐,需住院治疗,必须联系其亲属照顾,可是严婆婆就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春节回来住了几天就走了,严婆婆也想不起女儿的电话号码写在哪里了。丁桂娣毫不犹豫的留在了医院照顾严婆婆,就像是自己的家人生病一样,端茶倒水,毫不怠慢,直到老人出院。
丁桂娣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诚心诚意为老人们办事,实实在在为老人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困难,成为老人们值得信赖的人。她用一言一行弘扬了孝道美德,她是孝道的实践者,也是社区群众学习的榜样,更是社区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