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人退休就是工作的结束,而他却是工作的开始。在1995年内退后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开始“志愿服务”工作;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管闲事”,同时率先在黄石成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刘国保志愿者服务队”,发动一座城一起做好事;“工作”二十年来,他拖着伤病的身体,走街串巷了解民情,登门入户化解矛盾,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2015年7月老人因病去世,享年75 岁,2015年10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退休老人刘国保,二十年如一日坚持调解邻里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分设“刘国保志愿者服务总队质计分队”18个分队,开辟“学雷锋道德教育基地”;先后拿出自己的工资近万元,资助了30多名贫困学子;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0多人次;为群众办好事3000余件;调解的民事纠纷千余件;志愿服务记录本多达20余本,字数上百万字。在刘国保的影响和带动下,黄石市各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队100多支,参与志愿服务者50000多人,服务群众上次,使志愿服务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刘国保开辟“学雷锋道德教育基地”
与雷锋同行,20年默默奉献
“我与雷锋是同龄人,雷锋同志的一句话始终激励着我: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刘国保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995年,刘国保因工伤从大冶有色公司提前退休后,在社区当起了义务调解员,“闲人”管起了“闲事”。
刘国保在下陆区铜盛社区巡查
刘国保有个专门的调解本,里面记录着他管的一件件“闲事”: 2011年,80岁的老人宋亚先老人在楼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7楼居民汪某种在楼顶的葡萄藤挡住了光照。老人要求汪某把葡萄移走,对方不同意,双方为此起了争执。刘国保一次次爬上7楼汪某家,先是吃闭门羹,被汪某骂出门,后来找汪某儿子做通思想工作,再一起劝说汪某,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协调,汪某腾出位置,宋亚先老人的热水器真正有了太阳能,问题得以解决;家住新下陆东村5栋4楼80岁的邓婆婆和楼上老张家“最近有点烦”,邓婆婆总认为自家风水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住在自己家楼上的老张家造成的,心里一直不舒坦,也一直憋着气。前几天,邓婆婆家里突然停水,原来楼栋进水阀门关掉了,邓婆婆断定是老张家里人干的,便气不打一处来,在楼梯间里对着楼上就“不三不四”说上了一大堆难听的话。老张感到冤屈,觉得楼下的这个婆婆总为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找茬,便也不示弱地回应了几句,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后来两位老人又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几次,每次都托人去叫刘国保快来“评评理”,刘国保每次也都来“评理”,打出的是“亲情牌”,再各打“五十大板”。两人都听刘国保的,纠纷都能解决好,对于自己这点“和稀泥”的诀窍,刘国保感到挺自豪,而这样的事情在调解本上数不胜数。
20年来,刘国保拖着伤病的身体,走街串巷了解民情,登门入户调解纠纷,铜都社区书记龚平说,刘老走到哪里,爱心就洒向哪里。人们纷纷称他“老雷锋”。
生活中的“怪癖”,只为更好的服务群众
刘国保家中有一个专门的抽屉,里面放着一屉零钱;每次去医院看病,他都会找医生要点处方单;在医院住院也总是喜欢和别人聊家长里短……
刘国保接听咨询电话
而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一屉零钱是为了解决平时的矛盾,刘国保住的家里紧临新下陆南村菜场,每天早早起床,到菜场转转,看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他“管管”。一次,一名摊贩和一名顾客为了一元钱发生了冲突,卖菜的说买菜的少给了一元钱,买菜的说“不差钱”、一分也没有少给,两人恶语相向、剑拔弩张。“巡逻”至此的刘国保连忙走上前去,掏出一个硬币递给摊贩说:“不就是一块钱的事,我给你”。买菜的看是刘国保来了,还自掏腰包为自己垫钱,心里过意不去连忙拦住说:“怎么好意思让您掏钱了,这个钱我来掏。”摊贩看到买菜的主动“承认错误”,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连声说:“算了算了,可能是我没有看清楚,一块钱多大的事啊,你以后多来我摊子买菜就可以了。”
还有一次,一名骑着电动车的青年职工赶着去上班,但不小心把一名急冲冲过马路的菜贩子的篮子挂倒了,萝卜白菜撒落一地,他俩互不相让,都说责任在对方。刘国保赶来,拿出一把零钱往菜贩的篮里一放说:“小伙子你快去上班,否则要迟到,这位老板你也息怒,这些个菜我全部买了。”
看到小伙子骑车绝尘而去,看到菜贩子数好零钱装进了口袋,刘国保高兴地拎着菜回家了。
“在我家的抽屉里,装着许多零钱,都是平时收集好到应急时用的,你看我花几块零钱,买了一大堆菜,还解决了他们的矛盾,多值啊!”
每次去医院看病,他都会找医生要点处方单,其实是他拿来有大用途。每逢有群众来求助,他就像医生会诊一样,在处方单上做好记载,写上日期,接着将废旧挂历裁剪下来,将群众的求助单在日历上做好时间记载,久而久之那日历就成为了服务群众的日历。
在医院住院也总是喜欢和别人聊家长里短是因为想了解病友的情况,看有没有自己可以“管闲事“的地方。
个人带动周边,一个人带动一座城
“闲事”管多了、“好事”做多了,“好人刘国保”的名气也慢慢大了起来,一些“爱管闲事”的社区居民、厂矿职工纷纷“投奔”刘国保,从刘国保一个人的“自转”形成了800名志愿者参与的“公转”,从在一个居民小区里做“好事”,延伸到了下陆区、黄石市……
2010年3月5日,刘国保组织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
刘国保志愿服务总队成立授旗
2011年1月16日,黄石市成立了首个由个人名字命名的“刘国保志愿者服务队”,任命刘国保为总队长,下设18个志愿者服务分队,开展法律援助、治安巡逻、心理咨询、便民利民服务、劳动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帮扶等志愿者服务活动。
黄石市下陆区委区政府在铜盛小区专门为刘国保志愿者服务队安排了一栋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子,作为刘国保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活动的阵地,同时还公布了服务热线。
搬进去的第一天,刘国保就在靠近106国道边的大门口围墙上写下了《刘国保志愿者誓词》,并向全社会公开承诺:
“我热心当好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将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共同进步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玉泉社区老人陈玉林不幸患了食道癌,患病后没离开家半步,刘国保志愿者服务队队员轮流值班把他从楼上背下来,让他坐轮椅到社区广场散心;红白理事小组组长卢昌启义务为400多名去世的居民更衣整容,从不收一分钱,不吃一顿饭;东升社区建立了治安巡逻队,社区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神牛社区建立了“残疾人红娘之家”,免费为残疾人牵线搭桥,提供婚介信息…… 大冶有色冶炼厂渣缓冷青年职工王建华、质计中心职工杨金林等是从志愿者服务队中成长起来的骨干,他们默默无闻地做着“好事”,宛如平常一首歌。
虽然刘国保老人在今年7月份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留给我们的志愿者精神确是更在勉励我们,他使身边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让更多的人知晓,让更多的人参与,让更多的人传递爱心和温暖,值得我们广泛学习。志愿服务是一片广阔的沃土,让我们共同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一份有意义的贡献,为社会文明共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