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工作叫扶贫,有一场战役叫脱贫攻坚,我是一名战斗在扶贫一线的乡镇干部,11户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名叫易荣波,今年49岁,现任大悟县彭店乡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与千万名脱贫干部一道,冲锋在前,风雨兼程,扶贫路上洒汗水,虽苦犹甜。
只为你早日脱贫
2016年10月,我从刘集镇调到彭店乡,扶贫驻彭店乡最大的两个村——通山和石山村,帮扶11名贫困户。彭店乡是库区山区,国土面积大,山大路陡,交通不便,工作生活条件差,通山村是由新庙、通山两个村合并而成,是彭店人口最多的村,全村3086人,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贫困户136户,石山村各项工作在全乡排名垫底,99户贫困户,工作难度大,扶贫任务重。扶贫工作夯实基础是关键,我从扶贫档案资料入手,自己带头完善包保贫困户的基层信息,促进“户、档、袋、册”规范一致,通过入户走访,对贫困户“会诊把脉”。白天,填写表格整理各种材料档案,晚上,到村湾农户家中召开屋场院子会,宣传“一建两扶三保”扶贫政策,开完会,天上已是点点繁星,与同事踏着月光前行,每天,通山石山两个村工作轮流转,春夏秋冬,风雨寒雪,奔走在乡村扶贫路上,工作异常艰辛。2018年9月7日,我因为劳累过度,引起脑供血不足,呕吐不止,被救护车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因为帮扶日要走访入户,住院6天后,我重新回到扶贫工作一线。自己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工作不理解,被误解,让人内心万分苦楚。2018年春,石山村向贫困户免费发放油茶苗,11组一名非贫困户夫妇,跑来要领油茶苗,我在现场向他解释道,这苗只能发给贫困户,那人说,别人有,他也要,被拒绝后,他夫妻二人破口大骂我,还从地上捡起拳头般大的石头打中我腰部,我只有强忍心中的怒火,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但是,一想到帮扶的贫困群众一张张挂满笑容的脸,一声声质朴的感激,一声声见面亲切的问候,一次次期盼的眼神……所做的付出与委屈都算不了什么。
小康路上,有你有我
我帮扶的石山村9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赵世军,2015年,因交通事故导致左腿踝骨粉碎性骨折,落下终身残疾,家境一贫如洗,和12岁的女儿相依为命。“贫困只是暂时的,只要有信心,靠双手,日子会一定会好起来的。”我鼓励赵世军靠劳动脱贫,同时,向他宣传解读精准扶贫相关政策。2017年,鼓起勇气的赵世军把组里6亩抛荒田流转过来,种上了优质稻,当年收获稻谷6000多公斤,一亩田收入400多元。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第一年的成功,坚定了赵世军脱贫的信心。2018年初,他又承包了张家岗、冷卜咀等临近湾组农户的11亩空闲田,全部种上优质稻。除每月的帮扶日外,我隔三差五到老赵家,与他交心谈心,了解家庭情况,解决困难。去年,正值中稻插秧时,油茶又要浇水,缺人手,我塞给老赵300元,让他请劳力,老赵拉着我的手感动不已。凭着吃苦耐劳,在我和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赵世军收获满满。去年,除了收获稻谷近2万斤,他还收获了5亩花生和油菜,2亩瓜蒌药材,栽种了5亩青油茶。身残志坚的赵世军,凭着一股苦干劲,挥洒汗水,纯收入超过1万余元,今年,赵世军准备买一台收割机,我帮忙联系银行,办理扶贫贷款,扩大种植面积,早日脱贫摘帽。
赵世军逢人就说,帮扶我的易委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情为他们脱贫致富出谋划策,点燃脱贫的梦想,树立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国家帮扶政策帮扶,以及我们所有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小康路上有你有我。
“为了大家、舍小家”
“为了大家、舍小家”,扶贫路上尽职尽责。落实好扶贫政策,促进扶贫工作整体提升,今年从正月初四开始,彭店乡组织50人的工作专班,全乡“地毯式”开展精准扶贫“两抓一促”工作,每天,与扶贫干部冒风雨,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宣传扶贫政策、制定帮扶措施、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早已成为常态。正月十四,是我母亲79岁生日,家里的亲戚、兄弟都到了,当时,我正带领精准扶贫“两抓一促”工作专班在太山村入户检查整改,回不了家,我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说,祝妈妈生日快乐!因为精准扶贫工作抓得紧,实在回来不了,请母亲原谅儿子的不孝。为了他人的幸福,舍弃个人的得失,是一件无比崇高的事。
三年来。通过扶贫干部和工作队的真心帮扶,通山、石山两个村实现85户,267人脱贫。大力开展产业扶贫,通山村新建1000亩药材基地,藏香猪养殖基地,石山村建起一家扶贫车间,5000平方米的茶树菇,扶贫产业蓬勃发展。一路扶贫一路情,一路都是民生事。在驻村扶贫道路上,挥洒汗水,经历风霜雪雨,不言苦和累,看到余运敖、张金阳等贫困户实现脱贫,我的心里无比甜蜜。为了实现2019年大悟脱贫“摘帽”,再多的艰辛与委屈,都是过往的云烟。
(编辑:陈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