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分为三个历程,第一是1932年年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北的西征。第二是1935-1936年从川北到甘肃会宁的北上。第三是1936-1937年从甘肃会宁到新疆又返回陕北的西征。红军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每个方面军的长征都创造了奇迹,具有不同的内容。其中红四方面军长征时间最早最久,里程最长,走的最远,增员最快,人数最多,牺牲最惨,受压抑最重。
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缔造者与领导人之一,亲历长征三个历程。下面根据徐向前的回忆,简述这三个历程的长征与战斗。(1)
一、红四方面军长征的三个历程
1、第一历程:鄂豫皖根据地到川北
枣阳新集战斗。这是我军转移以来打得最凶恶的一仗。这次战斗,如果不是我军失去先机占领制高点乌头观之利,情势会好得多。我们虽歼敌不少,但自己伤亡也大。三十一团团长林维权、三十三团团长吴云山都牺牲了,十师师长王宏坤负了伤。
敌众我寡,四面受敌,部队被迫突围,向北转移。这样一来,我企图在外线寻机歼敌、打回根据地的计划,即告失败。
漫川关战役。部队进至鄂陕边界的漫川关地区,杨虎城的重兵已卡住关口,挡住我军西进去路。胡宗南等部又追了上来,将我军合围在康家坪至任岭的深山狭谷中。
红十二师的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和七十三师的二一九团(团长韩亮臣)都是善于打硬仗、恶仗的部队。我们以三十四团正面突击,二一九团配合,夺占北山垭口,为全军打开通道,连夜突围而出。
我们打算去汉中地区建立根据地。汉中盆地,历史上赫赫有名,曾是汉刘邦养精蓄锐、回定三秦、进取天下的战略出发地,史书上记载过的。出秦岭,据汉中,这时就成为我们的主要行动目标。
越秦岭,走汉中。我军从漫川关突围而出,转道北向,夜走野狐岭。翻过野狐岭,直扑山阳城。但胡宗南部走大路,抢先一步到达。我军掉过头来,攻占了竹林关。
我军翻越秦岭后,进入关中平原。杨虎城见红军飘忽而至,逼近西安,赶忙调孙蔚如十七师在王曲、子午镇一带阻击。再往西走,抵户县以南的傍徨镇。我们还在傍徨镇附近休息,敌人又来了。紧急集合队伍,组织反突击。激战数小时,歼敌胡宗南师一部及陕军警备旅数千人,方转危为安。
南渡汉水,小河口会议。十二月初,部队从周至县南马召镇附近出发,又进入苍莽崇峻的万山丛中。经七日行军,一连越过九座海拔二千至三千米的高山,通过老君岭、厚畛子、下佛坪、都督河、黄柏源等地,于十二月九日进抵秦岭南麓的小河口。 小河口会议在这里召开。部队南渡汉水,向镇巴、西乡转移,我军渡过汉水后,杨虎城鞭长莫及,无力再追堵我们。
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大队人马于十二月十九日开拔,向川北进军。我随十二师行动。这座大山的确不易攀登,山路崎呕,泥滑难行,越往上爬越寒冷、越陡险,有些人马掉进坑里就完啦。全军越过大巴山后,兵分三路,迅即进通江、克南江,据巴中。从此,开始了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新时期。
总之,从我军被迫撤离鄂豫皖到进川北立脚,历时两个多月,转战三千里,终于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我军在没有根据地作依托的条件下,流动作战,屡历险境,但始终拖不垮,打不烂,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保存了有生力量。先后共歼敌近万人,自己仍有一万四千多人,占撤出鄂豫皖时总兵力的四分之三。
2、第二历程:川北到甘肃会宁
嘉陵江战役。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
红四方面军各部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3月上、中旬攻克仪陇、苍溪,扫清了渡江障碍。28日晚,战役开始。红30军一部在苍溪城南塔子山附近秘密渡江。红31军在苍溪城北鸳溪口强渡成功,直插剑门关。红9军一部在阆中城北涧溪口顺利渡江,于31日攻占阆中。第1梯队占领西岸要点后,迅速向守敌纵深及两翼发展进攻。第2梯队红4军从苍溪渡江投入战斗。红9军一部击溃守敌2个旅的阻击后向南疾进,并在红4军一部配合下,于4月2日攻占南部县城。红30军及红9军另一部于3月31日攻占剑阁后,红30军一部和红31军进攻战略要冲剑门关。
嘉陵江战役历时24天,共歼国民党军12个团多约1万人,攻克县城8座,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红四方面军向川甘边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
千佛山战役。1935年5月2日至15日,红军与守军进行多次激烈的战斗,全面控制了千佛山一线阵地。川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千佛山一线红军阵地多次发起猛烈进攻,其战斗可以用“惨烈”两个字来形容。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红军打败了川军38个团的总反攻。
千佛山战役自5月2日打响,到7月14日,全面完成牵制敌军、掩护红军主力西进任务后撤离,历时73天,红军取得了辉煌战果辉煌:活捉川军团长1人,击毙团长4人,击毙营、连长40人,击溃23个团,歼敌1万余人,牵制投入一线作战的敌军89个团、14万多人(加上二线部队总计达20余万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千佛山战役期间,红四方面军有效策应了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大渡河、抢夺泸定桥的战斗。红四方面军进驻北川,也揭开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序幕,也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制定新的战略方针,赢得了时间和战略机动。
会师与南下,百丈关战役。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又通过草地到达四川省北部阿坝、巴西地区。这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张国焘命令红军南下。红四方面军各军和红一方面军第5、第32军先后从阿坝和巴西、包座地区南下,于9月下旬集结于马塘、松冈、党坝一带。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11月 16日攻占百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
经过连续七昼夜的激战,虽然毙、伤敌15000余人,但红军伤亡也近万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1936年2月,红军又被迫后撤,于4月转移至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至此,南下红军由8万人减至4万余人,南下行动遭到失败。
两次会师,第三次过草地。中央北上的胜利和南下的失败,从正反两方面教育了广大指战员,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大都要求北上。7月间,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同红二方面军一同离开甘孜地区北上。再过草地。
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前,因当地人烟稀少且多属少数民族,筹粮更为困难。红军指战员通过了泥沼密布、气候变化无常的数百里茫茫草地,进入了甘肃南部。
1936年10月9日,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长征。两军会合时,指战员们回想起一年多来的曲折经历,激动万分。
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边出发到会宁,地图上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这一长征却用了一年半时间,反复迂回往返行程超过1万华里。虽然红四方面军走的里程少于红一、红二方面军,艰苦程度却不逊色,仅过草地这种最艰苦的行程就走了三次。到达陕甘宁后,红四方面军还有3万多人,虽然在后来的西路军中有很大损失,仍是红军中保留长征骨干最多的部队,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又成为一支劲旅。
3、第三历程:甘肃会宁到新疆再到陕北
渡过黄河,成立西征军。1936年10月24日夜,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下达了渡河命令,李先念率三十军从靖远南l公里的虎豹口(今河包口)渡过黄河,一举突破了马步青骑五师在黄河西岸的沿河防线,并很快控制了上百里的沿河地带。紧接着,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五军也渡过了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西渡红军迅速击破敌人阻击,占领一条山大部村寨和五佛寺一线。
1936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正式命令河西红军部队组成西路军,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西路军总计21800余人。
古浪战役。徐向前、陈昌浩指挥西路军,沿着丝绸之路古道,兵分左右向古浪进发。1936年11月15日,红九军攻占古浪县城。古浪是西征的第一关,为河西走廊的要冲,为凉州(武威)的门户,地势险要。南北两侧是高山险石,城西则无险可守,一马平川,直下凉州。
1936年11月16日拂晓,马家军以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并4个民团的优势兵力开始向古浪猛烈反攻。一时间,古浪城炮声隆隆,喊杀声响彻云霄,震撼整个山谷,烟雾和尘土笼罩整个山岗,飞沙碎石夹杂着弹片,像雨点般落下。蒋介石派来的轰炸机狂轰滥炸,整个古浪城变成了一片火海。由于九军最初防御作战准备不足,有些麻痹轻敌,在马家军优势兵力轮番攻击面前,又仓促应战,死打硬拼,在血战三昼夜、敌我双方各伤亡2000余人的情况下,徐向前急令李先念派三十军增援,九军才得以突围,朝永昌方向夺路而走。这一场战斗,使九军伤亡过半,军长孙玉清负伤,军参谋长陈伯犀、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等壮烈牺牲,基层干部伤亡更为严重。古浪一战,使西路军严重受挫。
高台战役。12月28日,西路军继续西进。12月31日,先头部队五军攻占临泽县城。1937年1月1日,五军又攻占高台县城。徐向前、陈昌浩率总指挥部及李先念三十军进驻倪家营子,总部直属队和五军一部进驻临泽县城。
马家军主力蜂拥而来,以其两万余人配以飞机大炮,于1937年1月19日,开始对高台县城进行猛攻。此时,五军的将士们已是弹药殆尽,只好用大刀和梭标在城墙缺口上与敌人搏斗。马家军倾全力从四面攻城,炮火异常猛烈,五军将士喋血巷战10多个小时,终因敌众我寡,力竭援绝,惨遭失败。包括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内,五军将士30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高台失守、临泽突围后,西路军还有约1.1万余人,
倪家营子战役。在倪家营子这块弹丸之地,西路军以寡敌众,同7万多人的马家军展开了一场历时40天的惊心动魄的大血战。西路军先后击退马家军大规模进攻10次,毙伤敌近万人,但西路军自身也遭受重大伤亡,全部兵力已不足万人。2月21日,西路军从倪家营子突围而出,进至威狄堡地区又遭敌堵截,部队被迫重返倪家营子。
重返倪家营子后,西路军与马家军又激战7昼夜,毙伤敌2500余人;但自身也伤亡惨重,待援无望,遂决定再次突围,准备由祁连山向东转移。3月12日,西路军与马家军在祁连山入山口——梨园口展开了一场大血战,此战后,西路军剩余兵力总共不足3000人。
3月14日,西路军在康龙寺地区又与马家军骑兵进行了一场血战,遭受重大损失。此时,西路军已被马家军冲得七零八落,不少分散的队伍遭到围攻而壮烈牺牲或被俘。总指挥部能直接掌握的部队仅有1000余人。至此,经过四个月的浴血拼杀,西路军损失惨重,遭到失败。
到新疆再到陕北根据地。党中央、毛泽东还时刻关心着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的命运。1937年3月23日,党中央与左支队取得联系,即电示他们:“团结一致,保存力量,向新疆或蒙古前进,中央将派陈云和滕代远同志去接应。”在李先念的带领下,,在风雪弥漫的祁连山中经过43天的艰苦行程,左支队800人终于在5月初到达新疆,后到达陕北。
另一部900余人在王树声、李聚奎等率领下分散游击绕回陕北。徐向前与秦基伟在警卫全部战死的情况下,乔装商人艰难返回陕北。陈昌浩突围后,在当地一湖北老乡家隐藏近半年,寻找党组织未果,返回湖北老家,三年后返回陕北,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关怀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营救,有4000余名被俘和失散的西路军将士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他们中的一大批指战员后来成为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重要领导干部和军事技术骨干,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