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艺之音
千年月光照常安
2019-01-10 17:42:09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知道常安店的名字,时间并不长,也只是在最近几次民建随州市委、随州市作家协会、随县文联等单位陆续组织的地域文化调研活动以后才得知。最初以为常安店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直到我们走近这个宁静古朴的村落,跟随民俗文化专家学者一起,在当地村民的指引和交谈中,才得以慢慢揭开常安店厚重的历史面纱,才真正知道,古村常安店,历史可以上溯到东周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常安店村位于随县三里岗镇区西北角,东与新集村接壤,西与长岗镇、洪山镇交界,南与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相距不到10公里,北与马家畈村相连。麻竹高速大洪山连接线有4.5km横穿该村,大洪山东收费站距该村不到2km,交通极为便利。随州城区走高速,不到20分钟车程即可抵达。未通高速以前,这个村四面环山,山高路远,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交通极为不便,仅有一条山村公路蜿蜒几十公里与外界相连。山民很少走出大山,外界也很少知道有个常安店。所以村内各种古文化元素得以完整保存。村内既有东汉绿林山寨--元宝寨、龙山之巅箱子石等自然景观,也有东周遗址常安店、明清遗迹何家楼等文化遗产,几十株千年古树零散分布,更有新四军五师被服厂、抗日战场--白杨寺等红色记忆,以及湖北富硒农业公司的富硒农产品核心基地。山上丛林密布,怪石嶙峋,盛产板栗、葡萄、核桃、枣子等野生植物。山冲溪流潺潺,泉水淙淙。山村一里三座庙,三步两座桥,是一个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古村落。


常安店的古老,实证有东周文化遗址和明清古建筑。东周文化遗址现已毁损,只剩下残瓦碎石散落在村头菜园田地当中,现已作为文物遗址进行保护。细心寻找,还能在田间地头找到一些带有石刻的青石残片,只有它们,能够说清此地的前世今生。


常安店明清古建筑有两处,一处为保存完好的何家楼。始建于唐宋年间。据说当年何家在此定居时,一位风水先生从此路过。在观看何家楼的风水时,发现何家楼正后方有一口堰塘,这口堰塘所处的方位会给何家楼带来不吉利,不利于何氏家族的发展。何家人询问如何破解?风水先生告诉何家:必须在村落的正前方建一座高于这口堰塘的建筑,方能镇住由堰塘带来的“邪气”。为此,何家在村落的最前面建了这座高楼。亦说在这口堰塘后方有一座碾盘,在推磨碾米时,震动很大,老宅不得安宁。后经风水先生指点,在宅子东面建一座高楼,高出碾盘地势,才得以镇住,从此何家老宅风平浪静,兴旺发达。解放后曾经有人建议拆除此古楼,后被在外地工作的何家有威望后人知晓,再三声明必须保留此古楼,给何家宗祠一个念想,古楼才得以幸存完整保留。至今何家古楼还有一户人家居住,老宅结构依然保存完好。


另一处明清建筑为陈家祠堂。陈家祠堂始建于明朝初期,位于陈家冲北面,三面环山,南面望水。祠堂为四合院格局,前后各有十一间正房,左右回廊,中间为天井,天井正中,植有一棵古桂花树,喻意主贵。陈家冲原名石洞冲,长约3公里,是常安店村面积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山冲之一。相传在离陈家冲进口约200米靠南后面的山脚有一座石洞,这座石洞有多深,通往何处,无人知晓。后来,一家陈姓人家在此慢慢发迹,并在石洞口建房立舍。石洞冲便更名为陈家冲。如今当地陈氏后代户均一套族谱,名为《大洪山义门陈氏族谱》,据族谱记载:团山公生陈寿,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中举,由国子生升为户部主事。永乐元年(1403年)迁任员外郎,后出任山东参政,又召为工部左侍郎。皇太子监国南京时,他多次上书,陈述兵民困苦及侍官受恩过多的害处,深得太子赏识,被誉为“侍郎中第一人”。永乐九年(1411年)受汉王同熙诬陷,被捕入狱,贫困潦倒而谢绝官属馈赠,直至死于狱中。仁宗即位后,澄清其冤,赠工部尚书,谥“敏肃”。封其子陈瑺为中书舍人,历工部侍郎,正值有父风。《明史》卷38有传。由此可见,常安店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解放前,陈家祠堂一直是陈姓人家聚会祭祖的地方,当年一到清明节,陈家大湾有关的陈姓人士全部聚集在此,场面热闹非凡。解放后,陈家祠堂被收为公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地把祠堂改成学校,供当地小学生就读,后来随着学生增多,加上1960年代中期破四旧,陈家祠堂被彻底拆除,建了一所小学,那棵百年桂花树也没能幸免留存。到1980年代,又因容纳师生有限,便在陈家祠堂下面重新修建了一所学校,将原来的小学分别卖给赵姓、刘姓、黄姓和陈姓四户人家。目前,只有陈姓一家还居住在祠堂旧址隔壁。原有的陈家祠堂只剩下一副龙凤门当,雕工精美,依然还能见证当年陈氏大户为名门旺族。


来常安店,你应该登临元宝寨,亲自感受一下东汉年间古山寨的威风。元宝寨位于常安店村以东,海拔500余米,是该村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山上树木葱郁,怪石林立。据当地老人讲,元宝寨始建于西汉末年绿林军起义的时候。当年王匡王凤率绿林军起义,其中一支队伍在元宝寨建寨设防,阻止官兵的围追堵截。后来王匡王凤率兵东征西战,这里便成为周边老百姓躲避战乱和土匪的地方。山寨共有东南西北四座寨门,目前仅有一座北寨门保存完好,其他寨门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在元宝寨的峰顶,房屋均已不复存在,但建筑格局依然清晰。一些高达数米的石头墙壁依然保存完好。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呈阶梯状,分为两层。再往下走约500米,就是元宝寨南门。这里也是元宝寨古寨墙保存完好的地方。整个寨墙高达三四米,全部为就地取材的青石所建。在元宝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只要到山上躲避的人,每人必须带一块石头到山上加固寨墙。久而久之,寨墙越垒越高,越来越坚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有些战败了的“长毛”到处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他们来到常安店时,发现这里人去楼空,所有百姓均在元宝寨躲避,便在洋人的带领和指挥下攻打元宝寨。躲在寨内的百姓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痛击来犯之敌,“长毛”久攻未下,后来还被寨内的老百姓“杀死了一个红头发的洋人”。


来常安店,你更应该去攀登龙山,拜拜箱子石。站在麻竹高速连接线上遥望东方,就能看见一对方方正正、如同箱子的巨石耸立在大山之巅,宽约两米,高约三米,长约六七米。通体黑色,上面布满树枝状密麻如网纹路。这就是传说中的“箱子石”。箱子石坐落的地方最宽不足五米,除了南北两方,东西两方均为高达数十米的悬崖峭壁。箱子石传说就是当年卞和装宝的箱子,因楚王不识货,卞和两次献宝均未被接收。卞和双足被砍,就坐在那箱子上哭呀哭,哭得口,眼,鼻全都出血,气绝而死,那箱子就化为石头,成了神灵。当地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在那里烧香磕头求子求财。据当地老人讲,常安店村现在的篾家湾过去就叫卞家湾,是古代一个捡宝的人住过的地方,解放后有个篾匠住进了这个湾子,于是就叫篾家湾。过去因方言忌讳,“卞”有“便”之嫌,外人称呼“卞”姓时,就称“米”。三里岗至今还有几户米姓人家,是否与卞姓有关,有待进一步考证。从历史时代论,考古队在元宝寨发现了东周文化遗址,卞和就是东周时期的人氏。所以和氏璧的传说,真的与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的尘封一端揭开,你就会发现她的厚重与神奇。


常安店村属大洪山余脉,植被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境内千年古树随处可见,上百年的古树更是多不胜数。其中数十棵千年古银杏都得到挂牌保护。如一位位千年长者,默默守护着一方子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位于均水源头的古柳树,更是留下了红色的历史见证。据当地老人介绍,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的被服厂从长岗镇熊氏祠村搬迁到这里。“当时来的有两百多人,他们带着做衣服被子的设备,分散在陈家大湾做军衣军被。”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秋冬,当时盘踞在附近的国民党部队到处清剿新四军部队以及新四军的各种机构。大约是当年的10月,国民党的一支部队从陈家大湾对面的陈家祠堂那边直接攻击过来,因为之前没有任何预兆,给在陈家大湾留守保卫被服厂的新四军战士来了个措手不及,当即就将新四军部队的战士和被服厂的工人打的七零八散,“其中一名新四军战士扛着重机枪边打边向元宝寨撤退,在撤退至井湾的时候,子弹被打光了,加上机枪太重,这名新四军战士把重机枪就地掩埋,然后退到大山里面才免遭敌手。”国民党部队打散新四军后,将被服厂所有的生产设备以及已经生产出来的衣服、被子全部集中在陈家冲正中的平地上,点上一把火,将这些物资全部付之一炬。当年的那把大火将平地一旁的一棵大柳树烧了一个大洞。目前,这棵空心的大柳树仍然顽强地活着。那一仗,被服厂一名姚姓厂长和一名新四军马夫、炊事员等两名新四军战士英勇牺牲。国民党撤走后,当地百姓和后来返回来的新四军战士一起,将姚厂长和另外两名新四军战士合葬在离被服厂不远的半山腰里。


随州作为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历来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灵秀之地。境内自然奇观丰富,人文遗迹众多,但作为一个古村,人文历史如此之长,自然景观如此之多,在随州境内绝对是少有的。有特色的地方,历史机遇终将垂青。进入新时代的常安店村,已经入选湖北省美丽乡村。麻竹高速连接线的开通,又给常安店村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千年古村,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关注。


周末,你可以开上私家车,邀上亲朋好友,来一趟常安店。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原生态自然风光,探寻千年古村文化,品尝地道富硒农产品味道。或许你还会住进当地山民的民宿,与淳朴的山民一起,看炊烟升起,听清风明月,你会觉得时光很慢。



作者:周忠兴



(编辑:陈斯莹)


上一篇: 东湖静心书院展示
下一篇: 颂英山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