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艺之音
 父亲有三宝:药戥、碾槽和铡刀
2018-07-11 13:26:40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cid_33502E2B@9AA2FC01.jpg

家父生前照

           

                      作者湖北监利  彭桂生

我的父亲1923年出生在江西省清江县樟树镇(已于1988年改为市),这里是全国闻名的药都,中草药的神奇功能和疗效, 千百年来都备受推崇。从我曾祖父开始就已进入到中药材这个行当,延及四代,靠“吃药饭”为生,可谓中药世家。

祖父先在江西本乡本土、后到湖南的岳阳城陵矶和南京等地中药商号、店家帮工,靠佣金收入来养家糊口。父亲13岁时,就跟随祖父离乡背井、千里迢迢闯江湖,落脚监利县朱河镇李太兴药店帮工谋生,先后在同康和彭太顺药店学徒和任掌柜,后来父子俩租屋开了一家小药铺,才站稳了脚跟。真的是一个包袱一把伞,白手起家当老板。1956年上半年,父亲带头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公私合营,成为国营朱河中药材商店职工。退休后由吾六弟顶职,子承父业。后来父亲又被单位反聘上班,直至年过七旬,才万般不舍地离开坚守了近60年的中药业。1985年还获得由彭真委员长签署、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华老药工证书》。良药苦口,药者仁心,从而为樟树药帮在监利赢得了声誉。

父亲从小就有悟性,肯吃苦,又能干。经过多年磨砺而自学成才,不仅学会了识字、书法和珠算,还练就了闻香识药和中药炮制的独门绝技。俗话说:木匠的锯子瓦匠的刀,剃头的担子厨师的勺。而父亲一生与之相伴的也有三件心仪之物,这就是:药戥、碾槽和铡刀,并且在那个年代充分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第一件是药戥。中药的衡器不叫小秤,而是叫“药戥”。属计量用具,清代流行,主要用于称一些贵重的黄金、白银、珠宝、中草药等,以克为计量单位,小秤盘,铊为黄铜或白铜。秤杆有骨质、象牙、虬角、乌木等,最好的是象牙杆,其价值也高。戥子杆,其选材有质重性韧的象牙,有质坚如铁的纯黑色乌木,有精工铸造的青铜,有洁白如玉的动物硬骨,秤杆上有刻度。戥子盘,是放置称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铜铸造而成,也有的是由紫铜板冲压而成,因铜质盘可以减少药物与秤的化学反应。戥子锤,又叫秤铊,也是由青铜铸造。戥子锤的形制品种繁多,有高度适中的圆柱体,有厚薄得体的椭圆形,有如同硬币的圆形,有镶嵌金银饰品的组合形。有的为了扩大称量范围,一个戥子备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戥子锤。

过去人们称买药叫抓药,父亲完全可以用手抓药,不用秤,而且十拿九稳,一抓就准。但为了对顾客和患者负责,尤其是对一些有毒中药不只凭感觉,还得用药戥,站柜台就必须手不离秤。古代《本草》类文献中就有“是药三分毒”  一说,如砒石、砒霜、生马钱子、生川乌、生狼毒、生附子、生巴豆、红娘虫等28种有毒和剧毒中药,就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就会出人命。对名贵补品必须要保证份量,不差毫厘。如人参、燕窝、鹿茸、淫羊霍、冬虫夏草、麝香、海马、何首乌、天麻、灵芝等38种贵重中药,要秤平斗满,不欺生,不掺假,不短两,公平交易。父亲从不超越底线,而是严守药帮行规,这既维护了他人的利益和健康,又保证了自身与单位的信誉。因此,受到乡邻与顾客的普遍好评和信赖,不论是早期个人开药店还是反聘期间和退休后,都常有人慕名纷纷前来问药、识药和抓药。

第二件是碾槽。碾槽是传统中药材加工的理想工具,由铁制的碾槽和像车轮的碾盘组成,下面有两个实心支撑脚。碾槽形似船状物,一般长55厘米、宽16厘米、高13厘米,厚实的铁质圆形盘子,边缘呈锐角状,盘中心有一孔,横穿一支30厘米左右的木棍。碾药的时候,即可用双脚踩着、又可用双手抓住两端木棍在碾槽中来回压碾研磨,就可将槽中的条、片状、果实、球形和颗粒材质物体碾成粉末状。碾完后,用手提起碾槽一端,就可将碾压物倒出,十分方便灵巧,坚固耐用。人若站在两端木棍上面,身体来回跳跃扭动,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动感,还可以活动腰肢和筋骨。

在中药配置加工过程中,父亲常常使用到它,他把每一样所需药材(通过烘烤、晒干后)通过碾槽反复碾细磨碎研匀,一丝不苟,不留任何杂质和渣滓。然后精心选配熬制成粘粘的膏药和稠稠的糖浆,制作成各类圆圆的药丸和大、小规格的片剂,既方便外敷、外贴和内服,而且疗效又好,往往药到病除。每当看到父亲在碾槽上那轻快灵巧的身姿、淌满汗水的脊背,好像看到一幅幅如同工人农民一样辛勤劳作的感人画面;听到那金属铁器碰撞出来的咣铛声,还有那父亲的喘息声,仿佛听到一首首激越亢奋、酣快淋漓的交响乐曲,这一切无不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

第三件是铡刀。就是将一把大号方头刀安装在桌面或刀凳上,刀底部在铁底架上固定,刀柄向上,可以随人掌控,使用灵活轻巧。操作时一只手抓住药材,一只手握住刀柄,向内铡切,上下自如滑动,切出的饮片平整、平滑、外形美观。经验丰富的老药工还可以将一寸长的白芍在3分钟内切制成300多片完整美观的饮片,断面齐,薄如纸。风一吹,白芍片就可以随风飘扬。我的父亲就具有这样的好刀功,刀法娴熟,应用自如;刀口锋利,削铁如泥。

公私合营后,我家还留下少量药柜、药罐子、药瓷搪、药戥和碾槽等实物,特别是有一张铡刀凳,长方形,十分厚重,桌面上凸凹不平,布满纵横交错的印痕,仿佛承载着那年代久远的沧桑历史。那时,我们全家八口人,六姊妹,家大口阔,仅靠父亲一人薄薪维持生活,经济十分窘迫。父亲就在工作之余,下班后,或深更半夜,偷偷帮别人在刀凳上切烟丝、铡笋子,收取少量加工费,贴补家用,很多时候我是伴着这丝丝铡刀声酣然入睡的。但在当时正值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准个人业余搞副业抓收入。父亲为此进过学习班,还退赔了加工费。父亲还有一门切胡萝卜丝的工艺,下刀即快又准,一气呵成,胡萝卜转眼就能变成胡萝卜丝,且丝细如发,整齐均匀,每根似乎都可以穿针。儿时,我还在父亲单位的中药加工厂替母亲顶班代工,对切、铡、推磨、冲碓加工等工序和剁莲籽都亲历过,那一股股淡淡的药材清香还时常萦绕在我脑海,挥之不去,让我回味无穷,仿佛如昨,尤感气定神闲,神清气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传统中药材手工加工逐渐被机械和电动设施所代替,中成药胶囊、冲剂已取代了过去用水煎熬的苦涩汤药,这确实是中草药研制的一大革新和进步。药戥、碾槽、切药刀凳、炒药锅勺等这些古老而传统的中药器具似乎已悄然离去,有的则成为稀罕之物,作为民间作坊古迹被文物爱好者所收藏。即使有的地方还存在,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中医药人员也不会使用,更不愿使用,甚至还不认识。这只能说明我们真的离传统太远,淡化了传统的中药加工炮制与管理。这对我们中药业后裔来说不免有些失落,作为几千年中药炮制的必备器具,在我们手上失传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让我们甚感欣慰和可喜地是,故乡樟树仍在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据说,去年底,传统的樟树中药炮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对此,这项技艺将会得到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定能薪火相传,历久不衰。如今他们始终坚持以药为本,以药为媒,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在弘扬药材识别、炮制、加工等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和发展,逐渐丰富药文化旅游商品,推进药膳药疗和养生保健,开辟出了更为广阔的中药市场,愈来愈受到广大中外人士的青睐。我相信:传统中药业还会重振雄风,焕发勃勃生机,并与西药一起相融合,相辉映,相媲美,为广大人民群众治病疗疾、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带来福音。

                          2018、5、4、

附:药戥、碾槽和铡刀实物图。

QQ图片20180711132426.png

QQ图片20180711132550.png

QQ图片20180711132619.png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