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艺之音
龙埫村的风水宝地
2019-05-28 11:02:36   来源:今日湖北


  龙埫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里有龙背凤的故事,因为故事流传甚广,附近的村民常常用龙背凤代替龙埫村的名字。事实上,以前龙埫村就叫“龙背凤”。改革开放撤队建村时,因村委会所在地(现龙埫村三组)四面环山,中间盆地皆为熟田,面积约为十埫地(即150亩),山边有一池塘名曰“龙池”,故更名为“龙埫村”,一直沿用至今。

  

龙埫村的风水宝地.jpg


  我们到达龙埫村后,唐书记接待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龙埫村的一些情况。龙埫村属于板桥镇,平均海拔1200米。由原龙埫村和原黄家河村于2002年合并而成,耕地面积1403亩,山林面积13680亩。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68户。

  

  龙埫村以烟叶种植、畜牧养殖、香菇木耳栽培、有机玉米、土豆种植为主。这个季节烟叶还在大棚里育苗,没有种到地里去。听说这个村子里栽培香菇木耳主要是以椴木为主,椴木和大棚袋装栽培不同,椴木栽培主要是各家各户自己管理,大棚多是以集体为主。于是我们让唐书记安排到一家农户家看看。

  

龙埫村的风水宝地2.jpg

  唐书记说直接到张主任家看就行,张主任这几年在村子里栽培的香菇木耳最多,属于致富能手。

  

  张主任是龙埫村妇女主任,70年出生,很健谈,精明能干。她在当妇女主任之前出门做过生意,2011年被选为村妇女主任后主要在村里发展。

  

龙埫村的风水宝地3.jpg


  我们开车约10分钟左右就到了张主任家,她家建在山脚下,紧靠环山公路,是两层小楼,房子整体垫得很高,门前是平整的小院。在房屋一侧,山的脚下,引入眼帘的是一堆堆“井”字形垒起的椴木。

  

  张主任摸着黑色的木头说这是花栎木,是栽培香菇木耳最好的木头。她给我们讲了花栎木的优越地方,花栎木能持续用十年之久,栽培出来的香菇与木耳味道都是上层的。其他木头栽培一般用三年,味道口感都不如花栎木。张主任一边说一边翻动着木头,木头缝里长着大大小小的香菇。你看,这是没过雨的,她指着一朵黄白相间的香菇说,这种有花纹是最好吃的,过雨的话就变成黄色,味道也打折扣。有的商家为了让香菇看起来像花菇,就在香菇的小伞上用刀子划痕,所以购买的时候要注意辨认。

  

龙埫村的风水宝地4.jpg


  我们都没有栽培过香菇,昨天在其他村子里看到过栽培香菇的大棚,大棚里温度湿度可以调控,香菇生长的快,几乎每天都可以进棚采摘。我问张主任这里的香菇多久能采摘一次。张主任说一年一般采摘五次左右,这就看怎么打理了。像每年清明和秋分的时候要把木头撞一撞,码在上面的两个人抬起来撞,码在下面的木头可以用锤子锤,每年这木头要动两次才生长的好。

  

  看完香菇她把我们带到一个小山坡旁,山坡前后整齐的摆着一根根木头,木头上长着厚厚的木耳。张主任说栽培木耳的木头最好也用花栎木,山里人一般把花栎木砍伐后,就地放倒在山上一个月,然后剧成一段段的,粗的栽培香菇,细的栽培木耳。

  

龙埫村的风水宝地5.jpg


  这得需要多少花栎木啊,这山上各种树木都有,花栎木不一定多。我提出疑问。

  

  张主任说这就要注意保护了,她们先锯掉粗的,细小的留着长大再用。

  

  一根根木头顺着山坡摆放,弯弯曲曲摆了很长。张主任说没数过究竟多少根,估计一千多吧,有木头有时间了就做。木耳栽培也不是太麻烦,埋下一次种子,能收获很多次。黑木耳在室外生长,大大小小的看相不太好,味道却很棒,但是很多人一开始买的时候只注重看相,所以卖的并不是太好,晒干的黑木耳只卖二十五元一斤,一撮干木耳能发一碗,一斤能吃很久。香菇是三四十元一斤,香菇是供不应求的。山里面的人靠山吃山,只要身体好,勤劳肯干都不会贫穷。

  

龙埫村的风水宝地6.jpg


  说到了扶贫,她说村子里只有一户没有脱贫,扶贫队这几年可是帮村里做了很多好事情。你看,像这山路,就是扶贫队帮忙修的,还有自来水进村,这些扶贫队都付出了很多。

  

  我想起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前的安置房见到的一位姓冯的年轻人,他对村干部和扶贫队感激不尽,说如果不是他们的帮助,他这个家就没了。这两年他们家接连出事,他哥哥癌症、母亲心梗,两年内都走了。他患有股骨头坏死、心脏病等,做过多次手术,身体太差,不能干活,要不是现在的政策好,他这一辈子也别想住这样的好房子。

  

  张主任说村干部就是要带头劳动致富,如果自己贫穷如何带领别人致富?我们村唐书记帮扶的十户贫困户如今全部实现脱贫目标。村里还成立了“南漳县龙背凤原生态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了“龙背凤”商标。在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他不忘自身带头发展,他家每年发展种植烟叶十亩,种植菌耳五十棚,同时兼顾养牛、养猪。

  

龙埫村的风水宝地7.jpg


  贫穷不是光荣,劳动才能致富。张主任说作为村干部不能光指挥,不实干。干部就是干出来的,分给我家的山有一百多亩,我有时间就要去砍柴、种地、挖野菜。在能干活的年龄千万不能懒,我一个婶子是老党员,七十多岁了,不还是在种木耳香菇吗?

  

  张主任带我们穿过公路到对面的山上,我们见到了她说的那位老党员,老党员虽然七十多岁,但是精神很好,看起来腿脚也利索。听说我们想看如何给木头打洞种菌种,她和张主任一起把木头架在机器上,告诉我们怎么打孔,播下菌种之后如何覆盖。

  

  老党员头戴一顶黄帽,一对吊坠耳环特别吸引人,这耳环很时尚的,随着身体的走动摆动个不停。看我们夸耳环漂亮,她高兴的告诉我们那耳环是儿媳妇买的。随后引我们前往山坳里看看她亲手种下的红豆杉。

  

龙埫村的风水宝地8.jpg


  三棵红豆杉,长势很好,红豆杉附近“井”字形的摞着黄褐色的树木,上面长着不少的香菇。我问张主任,这些不怕丢吗?

  

  张主任说山里治安很好,民风朴实,村民不会去采谁家的香菇木耳。这几年扶贫工作像春风一样吹进山里的村庄,村民逐步脱贫,逐步走向富裕之路。

  

  张主任一边给我们讲一边往山顶上走,山上很多树木刚刚发出新芽,她指着一棵小树问我们认识吗?我们摇头。她说这是杜鹃树,等到五月份这里满山都是红杜鹃,美得很。我们龙埫村有着龙背凤的传说,也是块风水宝地,这里有灵气,我就喜欢这里的山水。说到这,她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作者介绍】:蔡咏梅,笔名九夕。襄阳市文学院院长。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