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安区 “美丽家园、清洁乡村” 创建纪实
□记者/王成高 通讯员/周文平
省住建厅万应荣一行调研咸安美丽乡村工作
美丽家园创建关键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村洁则家美,咸安区住建局紧紧抓住这根主线,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保洁公司,制订考核细则,明确惩罚机制,在全区掀起了“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创建热潮。
树立三种理念
树立连片整治,打造宜居村庄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的理念。将“一镇二片四景八点”放在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中,围绕各村特点选景点,打造农耕文化、田园文化、生态文化特色村。
树立美丽乡村建设要与民俗文化传承紧密结合的理念。注重挖掘和整理本地的乡土文化,包括农耕文化、民俗、手工艺、建造技艺、传说等,抓住独具特色民俗灵魂,释放文化魅力,使美丽乡村建设让人们感受得到乡俗、体验得到乡情、听得到乡声、品尝得到乡味、感悟得到乡思,最终留住乡愁。
树立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利用自然地貌的理念。不能标新立异、大拆大建,要在充分尊重农村原始面貌的基础上,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根据山势、坡势、湾势,因地制宜造景。打造出汀泗黄荆塘村、大幕井头村、贺胜万秀村等一批优秀的“榜样”村湾。
紧盯三个目标
实施一体化,解决垃圾怎么办的问题。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覆盖治理,2016年实现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主要做好“三有”:户有垃圾筐、分类往里装;组有保洁员,天天清运忙;镇有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全区推广“户分减、湾保洁、村监管、镇集中、区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实现治理垃圾一体化;做好垃圾分类和转运集中环节,镇、村、组要通力合作,做好“户分减”,能喂畜的喂畜,能沤肥的沤肥,建筑垃圾就地铺路,医疗、电子垃圾归类收走。保洁员要确保公共卫生,确保村湾“四不见”,即不见污水横流、不见乱堆乱放、不见人畜粪便、不见塑料垃圾。村委会监督保洁员履责,保洁员监督各户分类和屋前屋后卫生,镇清运公司及时将垃圾收集到镇垃圾中转站;完成八个垃圾中转站建设,积极再向上争取剩余项目补助资金,完成相关设备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域垃圾及时运到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好处理池,解决污水怎么净的问题。2016年按住建部推荐配合北控水务集团完成初步策划方案,采用PPP模式实施。逐年按10%比例实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构建“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抓好三件事:设计上因地制宜抓简化,建设中节本降耗抓投入,推广时户建公助抓示范。集镇采用“活性污泥法+三级处理”开展污水治理;农村实行一塆一策,常住人口200人以上的村湾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站;200人以下的村湾建设无动力处理装置或“复合生态湿地+沟渠”。全面取消旱厕,推广自动冲水式厕所。对农户厨房、厕所、猪圈产生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污水处理标准化、自然循环零动力。
依貌建景点,解决村庄怎么美的问题。落实咸安2015年“一镇两片四景八点”整治规划,注重把握“三个原则”:造景就地取材、植绿随坡就湾、扮村以文铸魂。通过多种方式,将河里的奇石、山上的花草、废旧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充分利用起来,挖掘其新的价值。对常见花木挂牌正名,展示推介;对古树名木加装围栏,挂牌保护;石头刻字,留住农耕文化记忆;组织人员挖掘、整理民间古老神奇传说和文娱风俗,留住“桂乡文化”和民俗文化记忆。
抓住三个关键
抓工作重视。治理工作关键在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要“出点子、给票子、抽鞭子”,做到“三子”齐上,按照“区级组织、镇级推动、村级实施”的要求,区“四大家”领导督促各联系乡镇,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工作进度;同时整合部门力量,为治理工作不断助力发力;乡镇和村级也要确保有专职领导、专职人员、专项经费、具体工作方案和专门工具。
抓资金保障。2015年,咸安区成功申报了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省到位资金300万元,国家到位资金900万元,今年6月8个垃圾中转站已全面完工,实现全区乡镇垃圾中转站全覆盖。区政府按每个村3万元标准列入预算资金400万元,成立专班按季度对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工作进行考核,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补贴村组保洁员工资不足部分。投入615万元购置大功率钩臂车4台、大型钩臂箱19个、吸污车1台,实现了垃圾及时转运。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投入115万清运费补齐“区转运”日常费用短板,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无害化处理。另外区级整合资金5000万元用于“一镇两片四景八点”整治,乡镇、村也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捐助一点,捆绑使用。
抓考评考核。已出台咸安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评细则和“最洁净村庄”考核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建立分层考评体系。每季度对乡镇办场考评结果排名通报,按考核结果拨付以奖代补资金。年终将每季度各乡镇扣除的资金汇总,按一定比例奖励给年终考核得分前三名乡镇。
醉美乡村人
突出三个重点
开展常态教育,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制订村规民约、每天固定时段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多种方式宣传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明白建设美丽乡村是为自己造福,应由自己当家。
开展相互评议,激发群众实践热情。以村为单位,每个月开展一次分类最佳农户评比,乡镇办每季度开展一次“最洁净村庄”和“最脏村庄”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与十星文明户评选挂钩,对于评选出的农户适当予以奖励。
开展民间用智,激发群众创新热情。在制定规划时注重与群众协商,形成最大共识。在垃圾分类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打造庭院小景过程中,注重请老党员、老篾匠、老瓦匠、老工匠一起出点子,确保设计巧妙、取材方便,既节约又美丽。
推行三个建立
建立美丽乡村统一标识。建议对美丽乡村建设统一按旅游展示标识,对古树、古村、古民居、古井等进行统一标识,为旅游名村、名镇打下基础。
建立美丽乡村基础台帐。乡镇建立各自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台帐,及时建立农户信息、保洁员信息、收运车辆、分类垃圾箱、收集转运垃圾、污水处理数量及规划布局等基础性台帐,完善考评评比情况基础性资料。通过督导和检查,督促各地做到基本信息登记清楚,基础资料整理规范,各类台帐记录完备,各项制度建立完善,资料及时上报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办公室备案,确保治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治理工作进度表。美丽乡村建设点多面广,各乡镇办场及时掌握各地生活及污水治理进度,建立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进度表,随时掌握美丽乡村连片整治建设及垃圾中转站建设进展情况,便于区领导指导督办。
汀泗桥黄荆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