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扶贫开发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治本之策,提出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创新扶贫、内源扶贫”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扶贫开发提升到关乎政治、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战略位置。

省委、州委在2015年9月和10月相继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分别通过了《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指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民生,要以不如期消除贫困绝不收兵的豪情,坚决打赢扶贫攻坚决战。州委书记王海涛特别指出,要切实担当起精准扶贫的政治任务、政治责任,把扩大开放与精准扶贫紧紧扭在一起,坚决打赢精准扶贫大决战。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隅,地处巫山流脉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会部,为清江、郁江发源地,总面积4605.52平方公里,是恩施州面积最大,区位和自然条件独特的一个县级市。据市扶贫开发办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3246元增加到2014年的7090.98元,年均增12.57%以上。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市共有141个重点贫困村、80个老区建设贫困村,已建挡立卡贫困人口68650户21.6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总数的23.33%,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县之一。
当前,利川市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省委、省政府对利川市高度关注,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利川市开展调研,对利川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特别是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州委、州政府以“上海之于中国”来比拟利川在全州的地位,要求利川加快建设州域经济重要支撑和副中心城市,充分体现了州委州政府对利川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是情之真、义更切。
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先后作出了加快城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链建设加快产业兴市步伐、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美丽利川等重大决策部署,通过一以贯之的不懈努力,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随着交通条件逐步改善,改革开放持续加力,利川区位优势日趋凸显,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更加频繁,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清正廉明、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是未来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利川面积大,人口多,底子薄,目前还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和全国扶贫攻坚重点县。加之,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利川仍然面临诸多的瓶颈制约。比如经济发展水平低,地方财政扶贫带困能力弱;基础设施薄弱,内畅外连的交通网络还没形成;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承载能力相对较差;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等等。
这些困难和问题,就像一座座大山,成为利川市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绕也绕不开,躲也躲不掉,势必会放慢迅跑的节奏,卡断跋涉的路径,阻碍前行的步伐。但是,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一定不能轻易低头,不能轻言放弃,要有着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劲和狠劲,正面视之,泰然处之。正如州委常委、市委书记沙玉山所说,实现全市贫困人口到2019年如期脱贫,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容不得讨价还价,更不能丝毫懈怠。如今,中央、省委、州委对脱贫攻坚的目标和要求已经明确,并且拟定了时间表,绘就了作战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既给利川市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遵循,也给下步攻坚目标指明了方向。
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对全市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只有把贫困对象搞精准了,才能对贫困村、贫困户采取因村施策、因户施策,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上明确要求,利川目前仍有141个村属于贫困村,全市贫困人口占到农村总人口两成以上,精准扶贫任务十分地艰巨,特别是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要下大力气。要坚决把好“第一道关口”,着力破解对象识别难题,真正把贫困的底子摸清楚,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挑出来,确保不让一个地区、一个家庭、一个人口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在此基础上,利川市摒弃以前传统工作中的一些老办法、老套路,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方式方法。要求扶贫工作队做到家家到、户户落,如实调查核实、如实建档立卡,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贫困对象搞精准后,“谁来扶”也就明确了。市领导要求干部职工走进农户家中,进一步了解贫困农户致贫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太恶劣,还是发展产业条件不够?是缺生产技术,还是劳动力不足?摸准每家每户的贫困情况,找准各家各户的贫困根源,确定好贫困户的贫困原因,才好对症施策、对症下药,做到帮扶精准。进一步端正扶贫工作作风,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切忌扶贫工作流于形式,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因村施策、因户施策,让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真正地改善。
州委、州政府结合恩施州情,敲定了全州精准脱贫具体目标,到2019年,全州实现1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特别明确利川市要在2019年实现整体脱贫,更不能拖全州各县市的“后腿”。根据上级的目标和要求,利川市拟定了精准脱贫目标: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的总体思路,对照减贫时间表、作战图、军令状,到2019年实现全市21.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全市整体脱贫“摘帽”。具体到每个乡镇的脱贫目标,2016年,都亭街道办事处脱贫;到2017年,东城街道办事处、毛坝镇、南坪乡、佛宝山开发区脱贫;到2018年,汪营镇、团堡镇、凉雾乡、元堡乡、柏杨坝镇脱贫;到2019年,建南镇、忠路镇、文斗乡、沙溪乡、谋道镇脱贫。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利川市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方法,增强精准扶贫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广泛发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努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扶贫新格局,着力使社会各方面踊跃参与精准扶贫新常态。一是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积极参与贫困村投资兴业。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积极引导其参与到社会扶贫中来。三是广泛动员个人参与扶贫,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四是深化市内部门定点扶贫,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五是强化上级部门协作扶贫,加强与上级到利川帮扶部门的协作与沟通,积极推进扶贫协作工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利川市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和山区贫困县市,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今后的困难还很多,任务还很重,压力还很大。市委七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即将召开,这次大会将正式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谋篇布局,并且全面谋划利川未来的发展。我们深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利川市一定能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带领全市90多万各族人民一道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