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刘英 通讯员/樊后军 李连庆

关沮镇地处荆州市近郊,全镇省级贫困村1个,贫困户268户892人。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中,关沮镇党委紧密结合镇村实际,超前谋划,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率先、全面、高标准加快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

实施“六个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关沮镇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制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紧抓好。2015年8月初,关沮镇党员志愿者分会理事会召开专题会议,号召党员志愿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启动精准扶贫工作。班子成员及全体机关党员与35户扶贫对象结对子,开展教育帮扶,帮助其子女解决入学问题。9月,各村在职村干部结合农村按标施保工作,自行选定帮扶对象,开展结对帮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走出困境,增加家庭收入,提高贫困户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结合镇强村弱的现状,镇党委把持续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镇帮村,户帮户,集体带农户来逐步减少贫困户数量,达到扶贫目的。为此,镇党委书记牵头挂帅,组建成立专班,安排班子成员包村入户开展调研,先后10次召开专题会修订完成“一村一策”,明确各村发展方向和思路。目前,白水、江河等村通过预留发展用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壮大经济;凤凰、合心村、杨泗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基础,出租商铺发展集体经济;清河村通过租赁闲置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岳桥村开办保洁公司,发展服务型经济。目前,全镇10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村集体发展公司,岳桥村周周保洁公司2015年纯利润有望突破20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关沮镇地处城郊结合部,工业经济相对发达。为了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关沮镇在工业园区建成集创业、就业、培训为一体的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通过搭建这一平台,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帮助。同时,镇党委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邀请专家到镇村开展技术培训,着力培养贫困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创业示范户。结合“百姓创家业”项目,扶持贫困户创业,帮助解决资金难题,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生活问题。此外,加大贫困户创业就业宣传扶持力度,大力树立农村创业就业典型,激发村民创业就业热情,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关沮镇始终把持续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近两年来,该镇投入近400万元,完成了镇域范围内破损村道修补,新修通组公路5.5公里。率先实施天网工程,在主要路口安装高清摄像头30余个,支持关沮、白水、岳桥等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完成路灯的安装,电改、水改工程。截止目前,全镇所有村都用上了安全电、吃上自来水、户户通有线、村村通网络。今年,结合“三万”活动,积极争取各村驻村工作队支持,全面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
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关沮镇已纳入城市北拓的规划范围,一户一基的农房建设均已冻结。近两年,为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镇党委积极研究,提出两种解决措施,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一是引导经济实力较弱的贫困户迁进在建高层居民点。依托在建杨泗、合心、凤凰 三个还迁居民点,采取镇财政补贴一点、农户自筹一点、建设方支持一点的方式,将贫困户安置到高层还建小区居住。二是特批无经济实力贫困户原址原规模改建自住房。采取个人申报、村集体审核、 镇相关部门实地查看等流程严格把关,每年集中解决一批特困户危房改造。
环境整治到村到户。镇党委以“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为契机,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了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水平,镇党委组织各村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洪湖螺山镇和孝南区袁湖村学习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全镇中小学校作用,开展“小手牵大手 ”活动,通过学生影响家长,逐步改变部分村民乱丢乱扔旧习惯,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2013年,率先在全市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2014年,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将镇村主干道外包专业保洁公司清扫,提升了农村主干道保洁水平。2015年,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组建工作专班,研究出台环境整治方案、考评细则,选取三个基层条件差、贫困人口多的村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摸索出农村环境整治管理模式。例如:凤凰村在还建小区尝试村民缴费、理事会管理的自治模式,江河村每月开展路段评比工作,岳桥村开展创建环境卫生示范户,通过试点村的整治,以点带面,在全镇范围内推行。
集中“火力”点对点帮扶
“村里老百姓一直都比较关心饮水工程,今年我准备再筹集80万元把自来水改水解决好!”沙市区关沮镇岳桥村支部书记唐楚华,在谈到村里今后发展时信心满满地说。这个1980年出生的小伙子,作为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是“百个后进村”整顿期间被组织部门引回的金凤凰。唐楚华结合近郊村的地理优势,大胆带领村民成立了“周周保洁公司 ”,不仅使加入公司的社员率先致富,每年还为村里创造近20万元的集体收入。
近年来,镇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议发展,就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致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现场指导。“为了切实加快后进村整顿转化进度,镇村干部坚持一条刚性原则:哪里困难去哪里,哪里需要去哪里”,确保“点对点”全覆盖。同时,按照一个村“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个专班、一个方案”的思路,进行结对帮扶,确保政策、项目、资金等优势资源集中向后进村“输血”。
为了尽快让帮扶行动上路子、落实处、见成效,将帮扶提升工作纳入到常态化督查的重要内容,坚持月督查、季通报,形成倒逼“赶考”机制。以往多数部门都只是在“七一”、春节前夕等节点到联系的村送慰问、走形式,现在显然变得“勤快”多了。挂点领导和联带部门一定三年不变,年度帮扶成效明显。为了强化对帮扶部门和工作专班的日常考核,还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的优势和手段,从而保证了动态监管、实时跟踪督办。
发展集体经济奔小康
创新实践“区域联合、镇村联动”等抱团式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中资金资产资源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理清思路明方向。结合镇强村弱的现状,镇党委创新思路,突破各自发展、小打小闹的传统发展模式,集中优势资源,采取“抱团发展”的方式,以关沮工业园东拓为契机,规划100亩土地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的“园中园”,推进全镇10个村居均衡发展。
分步实施抓落实。镇党委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工作专班,制定项目建设的时间表和推进方案。目前,“园中园”项目已获区政府批准,土地指标已争取到位。10个村居成立了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并以10个村居公司入股的方式组建了镇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注册资金2000万元。园区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同步推进。目前中药材物流仓储项目已进入了实质性洽谈阶段,有望年前落地。项目开发周期为3年,分两期建设,首期启动40亩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村级年集体经济纯收入可达到20万元以上,可解决300人就业。
长远谋划惠民生。该镇把镇村联动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精准扶贫奔小康有机结合,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一是建立就业保障机制。优先吸收贫困户300人到园区从事生产、物业管理、仓库管理等工作,根本上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功能的转化。二是建立救助保障机制。针对因病因灾致贫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兜底的基础上,镇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从赢利收入中拿出一定的股份,成立扶贫基金,用于提高生活救济金和大病报销比例,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缓解贫困户的生活压力。三是建立公共设施建设保障机制。集体创收,群众受益。逐步解决农村文化设施落后、通村公路破损、水利设施老化等问题,实施农村主次干道亮化、美化、监控网络化等工程,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