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楚各地
一个明白账 心里亮堂堂
2018-01-21 09:47:55   来源:今日湖北网

——看洪湖市汊河镇如何管理农村集体“三资”


  今日湖北网讯(通讯员 刘久辉 雷光秋)“三资”管理,即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既是管权、管事、也是管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当前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三资”管理得如何,直接影响基层的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到党和政府现行惠民政策在广袤农村的落实。

  6月下旬,记者来到革命老区洪湖市汊河镇,发现这里的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通过推行“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制度,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走出了一条“三资”管理民主化、操作规范化、监督制度化之路。


  为什么管:理顺情绪  还干部清白

  “一人拿公章,一村一袋账”、“主职说了算,副职无权管”……这些农村顺口溜,既反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种种乱象,也表达基层群众的不满情绪。

  汊河镇地处水网湖区,是洪湖市的农业大镇,也是水产重镇,这里河湖港汊纵横,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丰盈。大部分村因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造成账目不全、资产不明、资源不清。不仅群众不知道,就是在任的村干部也可能只知道个大概。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贱租贱卖现象也时有发生,集体资产资源收益出现流失。“三资”情况不清晰,还成为群众不理解干部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3月起,汊河镇强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短短2个月时间,全镇38个行政村、200多个村民小组的“三资”经营和收益情况全部重新登记,村级财政补助收入、渔池发包及上交收入、上级拨款收入、“一事一议”筹资、土地补偿费、救济抚贫款、财政拨款、投资收益等村级集体收入资源得到确认。


  怎么样管:六大环节  树清风正气

  管理农村集体“三资”,从摸清家底开始。

  汊河镇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三资”清理实施方案,组建了专业队伍,明确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大环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全面启动。

  清理到边到角,镇与村、村与组层层签订责任状,镇政府机关包村干部和镇财政员逐笔逐项清理村组“三资”的存量、构成、处置及收益情况。在清理资源性资产过程中,对村集体与村民小组或村民共享的资产,由清理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核实登记,做到产权明确,准确度高,现状清楚,公开透明。公示到组到户,各村将清理结果在每一个自然村张贴,为期一个月,接受村民监督。对公示后有异议的,重新启动登记程序。考评验收全覆盖,镇委镇政府组织考察组依据政策对清理结果逐村考评,逐组考核。对被考评村,如有一个村组未达标,全村清理和监管工作延期验收。

  几个回合后,昔日的“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经清理,全镇村级闲置多年的村集体房屋、机动农田和渔池经营得到重新“洗牌”。这样,让过去村级集体“三资”资产变成活资金,既增加了农业综合效益,又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经过清理,从源头上堵住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的漏洞,有效预防和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如何管好:严格监管  保值增值

  “三资”清理过程中,汊河镇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自收自支、坐收坐支、公款私存和私设“小金库”,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村副主任不得兼任报账员,也不得经手现金的收支。为加大工作的监管力度,各村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三资”管理经支委决策、村委执行时,同时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镇“三资”办参与。监督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与村“两委”换届同期举行。同时,建立了“三资”管理办法,签字审批制度、公示制度和财政所统一“代管代开”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制度,对“三资”监管予以严格规范。

  在管理好农村“三资”的同时,汊河镇还想办法为“三资”保值增值。通过建立应收应付款台账、固定资产台账、资源性台账、政府采购台账等,为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清理为切入点、公开为落脚点、监管为着力点的“三资”管理模式,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三资’账本清,干部作风实;上下拧成一股绳,建设廉洁乡村”,现在,新的顺口溜正在老区流传,它不仅表达出“三资”有效监管后群众的喜悦之情,更昭示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