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监狱警察高峰背后的故事
2018-01-21 09:45:20   来源:今日湖北网

 记者/陈思炎  通讯员/彭莹 吕鸿 王欣

   老高本名高峰,今年54岁,湖北省沙洋小江湖监狱六监区的普通民警。20岁那年,老高通过内部招考,接手父亲的班,当了一名劳改警察。老高实在太平凡了,34年的狱警生涯,在基层带了大半辈子的班,至今无任何一官半职。

1461569807838388.png

素描老高

    个子高高,外表黑瘦,眼角刻满了皱纹,脸上总是微笑,制服颜色不那么新亮,一看就洗了很多水,一幅“老管教”的形象。

   “小江湖的每寸土地我都熟悉。”老高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新四军的离休老干部,1953年南下到沙洋农场,披荆斩棘,呕心沥血,是沙洋监狱的第一代开创者。管教罪犯一辈子,最后在中队指导员的位置退休。

    老高也和他的父亲一样,一辈子都工作生活在小江湖。在老高的记忆中,父亲起草贪黑的带班生活,管教改造罪犯时投入忘我的工作劲头,伴随着他的童年、少年。

   “开会,他一人讲就是两个小时;谈话,在家里脾气再大,可和犯人非要谈通道理为止。一辈子,爱农场,爱沙洋,爱工作。”老一代监狱工作者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成了老高心中永远的丰碑。

   “以前,带着犯人下田插秧,几棵苗都数得清清楚楚。”小江湖监狱曾经是排涝区,1983年时经历过沙洋历史上著名的大分洪。老高在农业中队都干过,从事过分队长、管教副队长、副中队长、管办主任等工作,一直是个“泥腿子”管教干部。

   从带着犯人去干农活,到现在的中心押犯点,老高说,条件越来越好,工资每年都在涨。去年,老高赶上了好政策,评上了三级警长。

1461569820110492.png

责任老高

  “邓光远腰椎有问题,曹胜望视力有问题,饶元昌年纪大,双目基本失明,方达友家里比较困难……”。六监区是入监监区,同时还关押着监狱三十多名病犯。服刑人员的入监改造表现,成了民警管理的重要依据。随便“拈”出哪个犯人,老高一清二楚,如数家珍。

   监狱工作34年,老高谈起管教经验一套套,“大致上讲,犯人有区域特性的,恩施、四川的犯人淳朴,好管些;黄石、大治那一带的犯人,爱抖狠,性子暴些;天门、仙桃的看到灵光,可心里有个莫斯,难得摸透;武汉江夏的犯人拐,嘴巴特别能‘贼’……”。

  “别看老高总是笑咪咪,可他眼睛‘毒’。”监区长付继胜竖起了大拇指。每名入监的罪犯,老高要反复谈话,平均每年包教罪犯二百余人,光谈话记录就要写上近千份。服刑人员的一个眼神,一次谈话,老高都会发现苗头。

   服刑人员李某,入监后一幅吊儿郎当、不接受改造的模样,多次违记。老高看在眼里,一次次找他谈话,李某解下了伪装。原来,李某的妻子一直要和他离婚,心理濒临崩溃。此时,正值监狱开展“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亲情帮教活动,老高汇报监区,将本不在名单的李某家人列入帮教。

   亲属进监区那天,正值入夏,李某的妻子抱着八个月大的儿子,孩子一看到人多,加上室外活动太阳直晒,嚎啕大哭。夫妻俩光顾着哄孩子,完全不能说上一句话。

   为了让夫妻俩能消融误会,尽情表达,老高帮忙抱起了婴儿,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警服衬衣全部湿透……面对妻儿,李某声俱下,痛心的忏悔打动了妻子,妻子当场表示不再谈离婚,等他回家,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管犯人时间长了,就是那些重复的事情,心要沉下去。”老高不图名,不计利,34年狱警生涯,把重复的事情做好,把具体的事情做细,把别人看不到的思想工作落实到位。多年来,老高包教的罪犯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1461569832119994.png

温情老高

  “带上要吃要用的东西,我们去医院吧!”和往常一样,每周一、三、五,老高要和其它民警押解新投犯曾某,到监狱总医院进行透析。

   今年三月份入监的曾某,是一名重度尿毒症患者,双肾衰竭,全身浮肿,靠每周三次的透析维持生命,每次需要四个小时。时间长且不说,曾某还经常闹情绪,不吃早饭,不配合治疗,扬言要自杀。一次,透析刚做到一半,曾某就饿得难受。老高将看押任务交接好,外出觅食。附近没卖吃的,县城交通不方便,老高步行到数里远以外的街上,给曾犯买了一碗面。

  “赶紧吃了吧!吃完还要继续透析呢!监狱和医院都没有放弃你,你自己也不能放弃自已。”快步跑回的老高来不及擦汗,把一碗还淌着热气的面条,递到了曾某手上。曾某狼吞虎咽,并没有回答老高的话。

    每次透析完,要么过晌午,要么已是傍晚,可每次的吃饭时间,老高总要把专门为曾犯准备的馒头,交给护士叮嘱要热一下。等治疗完回到分监区,老高吃的总是早已冷了的工作餐。

  “高警官,每次你都赶不赢吃口热饭,却还不忘关心我……”看到此景,曾某眼睛红了一圈。人心都是肉长的,一次两次……老高又联系上曾某久未探望的家人,前来探亲。曾某打消了轻生的错误念头,积极配合治疗。

  “像这样的小事,不值得一提,但对罪犯来讲,却是关系一生的大事。”这些年,经老高管教的罪犯多达数千人。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情执法”, 消除了不少思想隐患,让顽石逐渐融化。老高经常收到刑释人员寄来的感谢信。“我这个年纪,早不图什么,只想做好具体事,心里踏实。”

1461569847337283.png

乐呵老高

  “监狱里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人做,不可能人人都去当领导。基层工作,虽然有压力,但是很充实,我更适合。这也许是一种天生的使命吧!”大半辈子呆在基层,老高说他很知足。

   去年,有个监区领导的岗位竞争,老高放弃了。和他的父亲一样,老高生活的半径不超过五公里,工作在小江湖,生活在小江湖,青春和人生全部奉献在了小江湖。马上,儿子也要参加监狱系统公务员的招考,立志向爸爸一样,做一名监狱人民警察。

  除了工作以外,老高不搓麻,爱好就两样,游泳和钓鱼。知天命之年的老高,图的就是心里踏实,内心平静。在沙洋监狱局,像老高这样的监狱世代家庭,不在少数,极具代表,他们奉献了青春又奉献了子孙,尽管因为学历、职级和年龄等因素,他们一辈子守侯在基层,传承了父辈的责任,无形中成了见证监狱历史发展和特色文化的“活化石”。

   老高,一个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监狱基层民警,正是这样的乐在基层的精神,平凡却伟大。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