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
2018-01-21 09:56:33   来源:今日湖北网   分享:
0

QQͼƬ20171012155708.png

人物简介:

    陈九霖,原名陈久霖,男,湖北浠水县人,19611020日出生,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航油集团第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副总经理)、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和清华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学位。陈九霖执掌中国航油期间,策划和主导了一系列跨国收购兼并活动,为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兼并起到了借鉴与指导作用。陈九霖曾创造中国航油净资产增长852倍、原始股东投资增值5022倍的商业传奇;2001年,他的个人年薪为 2350 万元人民币(税后),被誉为打工皇帝2003年,他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即现在的全球青年领袖(中国唯一、全球七名缔造人之一)。蒙冤落难回国后担任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    

陈九霖信奉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和内部记分卡,他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谈中国经济,同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谈全球石油能源,同褚时健谈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陈九霖曾书写过蛇吞象的商业传奇,也遭遇过滑铁卢的失败,他曾经深陷囹圄,却还能重拾权杖,重归国家队担任央企高管,并再次弄潮资本市场。他是一个跨界的高手,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他是国有企业家里的叛逆者,也是中国最具企业家精神的人之一。

 

   ——对话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九霖

                       邹德祥


     古人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美人中的美人,美人之所以被称赞,是由于她具有普通人所缺少的那份珍稀之美。

     珍稀之美不只是一种表象的外在美,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美,这也是美始终为人所追求的原因所在。美的事物外在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内核是统一的。真正的美是真实、珍稀,总体上又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而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之美、珍稀之美。企业家是财富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主要力量,是推动社会创新与变革的重要力量。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更需要发扬企业家精神。  

     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

 

                    向褚时健学什么?

             

     记者:你觉得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身上,应具备一种什么精神?

     陈九霖:我觉得成功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勇士,做一个不被打败的人。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一个不被打败的人,才有可能看到跨越地狱便是天堂的美景!

     在企业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商业之美时刻相随。商业之美,美在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精神一词最早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家精神简言之,其核心内容包括冒险、创新、执著与担当。

QQͼƬ20171012155648.jpg

     马克斯·韦伯曾说过:如果没有反复地在人间追求不可能的东西,那么,可能的东西也实现不了。正如我在《商业的逻辑》一书中所阐明的那样,四平八稳难以成就事业,企业就是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失败后再次开始而发展的逻辑。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必须经历“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的惨淡,也要遭遇“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凄凉,更要体验“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 “断肠人在天涯”的孤寂。别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光鲜的外表,而要审视其背后的艰辛。即使他们早上呈现大红大紫,却难免其晚上黯然失色,正如《天路历程》的作者约翰·本仁(John Banyan)所言:“在天堂的门口,也有通往地狱的路。”这就是企业家的逻辑!所以,难能可贵的是乐于接受挫折与失败的现实而重新崛起,那才体现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是企业家主动运用商业逻辑的真实奋斗,也是企业家在商海沉浮中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百折不饶的真实而珍稀的斗志。

     记者:您与褚时健、史玉柱和孙宏斌被并列称为“东山再起四英雄”。褚时健种储橙的经历和故事告诉我们:做企业要发扬工匠精神。您认为工匠精神有哪些特质?

     陈九霖:我比褚老年轻33岁,他从辉煌到跌倒,从国企出来自己做企业,再从跌倒到东山再起。虽然我们遭遇波折的起因有所差别,但这三个阶段跟我的经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都是经历了磨难的结晶!

     在当今喧嚣的商业世界,太需要可以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情做好的案例了。尤其是当下农业很热,褚橙为从业者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学习的方法和路径。也许有人会说,褚橙我没法学,因为我没有褚时健的名气,也没有褚时健那样跌宕起伏的人生啊!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褚时健做事的态度。

     中国的企业家,不管是国有还是私营,缺乏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企业不赚钱的太多,是社会的包袱。所以,做企业就要认真做,要赚钱。90岁高龄的褚时健至今活跃在创业的路上,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其实,褚时健经营理念的核心就是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不就是当代的工匠精神?

     记者:企业家精神里包含了肩负社会责任,肩负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什么?

      陈九霖:我的新著《商业的逻辑》建议大家读一读。不仅是商业人士,想洞察人性的人士更需要认真地读一读。与其说《商业的逻辑》,不如说是人性的逻辑。人性不到一个深度和撕裂度,你是很难看到人性的真相的。人对人,人对事物,没有了解就不会有理解,没有理解就不会有谅解。苦辣酸甜揉碎了再掰开,可能会看到人性的光芒。

    《商业的逻辑》书写的不仅是商业,更是人生。不论是曾经的巅峰神话,还是被迫跌落神坛,抑或是东山再起,其中涉及理论,更多的则是自身摸爬滚打的实战案例。最核心的是,百折不挠和永不言弃的企业家精神。天堂的隔壁就是地狱,反之亦然,在那布满荆棘的绵延道路上,总有一束光指引着我们前行,那就是心中的信念。

      样样通不如一样精,企业家至少要精通一个领域,做企业必须专注。商业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企业家必须博采众长,企业家的人生应该五彩缤纷。肩负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更强的成长基因和动力,也会给企业家带来奋发的激情和无限憧憬。

     记者:专业、专注才能创造卓越一流的企业,请你谈一下做精做强企业与做大企业的关系?

     陈九霖:有的人投资,是为了赚快钱,一夜暴富,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我做投资却不赚快钱,而是赚慢钱、赚长钱,追求投资的內在价值和社会效益,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经营好自己,追求事业的完美。

     褚时健壮年时只做烟,老年时只种橙。做一样成一样,做什么东西都做成标杆。

QQͼƬ20171012155721.jpg

     我的好友马云说:“这个世界只要有梦想,只要你不断努力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你是不是有钱,你都是有机会的。人要有专注的东西,人一辈子走下去挑战会更多,你天天换,我就怕了你。”专注于自己的理想是马云成功的关键。马云一直孜孜不倦地坚持“专心做一件事”。马云认为,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机会的时候。一个企业管理者看到的不应该只是机会,因为只要有眼光机会总是会有的,企业管理者更应该看到危机和灾难,并把这些危险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很多失败企业都是因为不够专注。没有信仰,没有坚信市场,看到别人赚钱就进去,很多人也都看到也都跳进去了,这个市场就变小了。如果你没有想清楚为客户创造什么独特价值,为了什么而坚信,可以坚持多久,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爱的事业,一定会失败的。人的精力有限,人可用的时间也有限。做企业一定要专注,要坚持,要有激情,要相信自己可以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相信自己可以做不一样的事情。不要怪某个行业不好,天下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所以,别怪行业,怪自己。要做正确的事情,正确地做事。


跌入谷底的反弹力

 

     记者:要有怎样的“抗体”,企业和企业家才能面对困难,成功地走出逆境和低谷?

      陈九霖:2010520日,科学界传出这样一条爆炸性新闻:数十名科学家历时十余年,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生命“辛西娅”(Synthia,意为“人造儿”)。科学家向“辛西娅”注入了一列水印“DNA”,其中的一句话是:“去活着,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从生命中创造新的生命。”毛泽东同志说:“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是人民的逻辑。”以上是对企业家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企业家的逻辑。

     人要在实践中去摔打。一个人不摔打,他觉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很难培养成人才。象牙塔中培养不了孙悟空,只有在五指山的压制之下,在炼丹炉里煎熬之下,才能培养出一个孙悟空来。我就是在摔打中成长起来的,做企业这些年,我有很多教训,也有很多遗憾。环境原因,或者我的情绪管理原因,会造成决策上的遗憾。每日三省,发现我经常犯错,但我每天都在进步。即便是像任正非、柳传志、马云这样的商界大佬,也天天都有失误。但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个特点:一日三省吾身,遇事不退却,不气馁。即使天天犯错,但天天都在总结,天天都有进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抗体”,能抵御各种风险发生。2003年,我陪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华的时候,中国一位领导人对我们一行人说:“你看到中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中国每天都在进步。” 我很同意他的这个观点,这句话也适用于我,我每天都在犯错、天天都有失误。但是,我天天都在进步、成长,我会活到老、学到老、成长到老。

QQͼƬ20171012155634.jpg

     记者: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有人让机遇变成了危机,也有人把灾难变成了机会。怎样理解这句话?

     陈九霖:有的人拿到一手好牌,因为掉以轻心而忽视对手的实力,结果把牌打糟了。还有的人手里拿的牌很一般,但他不求得第一,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出击。还有的把一手坏牌打成了好牌。成功的企业家不一定手里拿的是一副好牌,也有可能是一副普通的牌,但他善于审时度势,擅长整合资源,结果让牌局发生了变化。

     企业经营随时有可能会面临危急时刻和各种变数,或破产,或产品滞销,或人才匮乏,或信誉危机,这个时候,就需要决策者力挽狂澜,果断应对,才能化危为机,产生蝶变。很多时候,危机就是良机,危机给决策者带来的不应该是灾难,而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改变观念,瞄准时机,变危机为机遇,就能使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960年代末期的房地产市场低迷,李嘉诚大举买入物业或新建物业;到1970年迎来房地产新一轮高潮时,李嘉诚从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一个小有名气的地产商。1973年的大股灾同时引发房地产危机,而李嘉诚在大危机中安危渡过,这种低潮没有给他造成致命伤害。1974-1977年他又趁低潮大举买入,长实物业一举突破1000万平方尺,后面又迎来一轮房地产高潮。所以,低潮与高潮总是交替出现,各领风骚三五年,这是亘古不变的商业的逻辑。

      记者:巴顿说过这样一句话,判断成功人士的标准不是看他站在巅峰,而是看他跌入谷底的反弹力和张力。你的传奇经历,也正好印证了这句话。可以聊下您此刻的感受吗?

      陈九霖:经历过跌倒再爬起来的人,他的思想更能触及到灵魂。历史上有作为的好作品,大多都是出在颠沛流离的时代。比如中国最经典的作品《周易》、《老子》、《大学》、《中庸》是春秋战国遭受过大挫折的人写出来的,再比如以色列在全球只有0.25%-0.3%的人口,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却高达18.7%3000多年的颠沛流离让犹太人创造出的作品更有意义。所以,我与其他企业家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差异,就在于我不止有物质的积累,更有精神的传承。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是困难重重。我们别看很多成功人士表面风光,在他们光鲜的背后其实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对创业者而言,要有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打不垮、灭不掉的精神。马云今日的光鲜背后,也记录着当年创立培训公司、翻译社和中国黄页3次失败的经历,今日电商霸主阿里巴巴也曾连续13年亏损。

     有的创业者因为压力太大而自杀,我觉得太可惜了。当年中国航油事件后,我也想过为什么轮到我,那时,我巴不得从31楼砸破玻璃窗跳下去算了。后来,我在新加坡的监狱里接触了一些囚犯,那些曾自杀过的囚犯,他们说事后想想都后怕,往往就是一秒钟的闪念,你克服一秒钟,什么事都没有,最终还是要选择活着。

     比尔·盖茨曾说:“创业是一个纠结的、充满危险的、混乱的过程,充满了犯错、无止境的争斗和牺牲。”每个人都有决策失败、做事情不顺利的时候,也经常有这样那样的depress(压抑),也经常会想着哪次坐在飞机上摔死算了,一了百了。但是,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能将不平抹平。 

                 企业家精神是红利    

     记者:俗话说“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企业家应该知道舍弃什么?知道什么是企业应该放弃的东西?

     陈九霖: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舍”是一个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而大舍的必然结果是“大得”。中国有一个传统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套用现代人的流行说法,用“滴水”的投入换来“涌泉”的回报,这个投资回报率简直太高了!  有人问,在团队内部“大得”是如何实现的很简单,因为团队的所有优势资源(大家的知识资产)也是你可以支配或利用的资源。这时,你就会发现,哦,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富有!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主动出击,先去满足对方的自我,为双方关系的建立踏出第一步“主动出击”就是“舍”的第一步,也就是先“舍”掉你的矜持、身份,“舍”掉你的武装,向对方表露出一种和平友好的姿态。接下来你就要付出实际行动了。普通的日常寒喧和打招呼看来没什么,但如果能在普通谈话中加入对他人的一种关心,那么,这一人脉关系便会慢慢发酵。与人打交道,最需要付出的不是金钱,而是一颗心。让人感受到你的真诚。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做企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既要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专注于熟悉的领域,利用自己熟悉的技术研发出来新的产品,这样才能在某一个领域脱颖而出。同时,还要尽量舍去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如果每天都泡在饭局上,哪有时间来思考和学习?

     记者:马云说,今天的中国已不是靠政策红利,而是靠企业家精神红利。这句话怎样理解?

      陈九霖:马云有这样一个判断:“工业时代以标准化、规模化为特点,但进入到信息和数据时代,一切要以个性化为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预判,未来五到十年,以规模化、标准化为主的大型企业,压力会越来越大,中大型企业的难做程度会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而谈及小企业,马云说,全世界小企业没有一个容易的,没有一个国家不说自己要扶持中小企业的,但是,真正找到方法的不多。

     当前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中国的企业要有改变的勇气,要有危机感,昨天我们固有的模式将会阻碍自身发展。企业要迎风起舞,不仅要有全球化视野,敢于做全天下生意,更要敢于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敢于模式创新、敢于对自己的组织进行创新。企业要从向政策要红利,转向靠企业家精神要红利,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做别人不肯做的事情。虽然政策红利是利好,但企业家精神才是永久的红利。

      记者: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可以称为“企业家”?

     陈九霖:中国缺少真正的企业家。中国大多数商人是生意人,生意人也是有眼光的,他们善于辨贵贱、调余缺、度远近,但这些人尚不能被视为“企业家”。

     时下,“企业家”一词比较时髦。赚钱多少、成功与否并不是判断企业家的主要标准。一些人稍微赚了点小钱,便自称或被人称为“企业家”,这些人也乐于自称或被人称作“企业家”。正因为如此,有些商业会议常常被冠以“企业家”会议的名称。但在我看来,中国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太少。

      我把当今商人简单地划分为生意人、经理人和企业家三个类别。这种划分有其现实意义。首先,厘清他们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人们给予企业家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其次,在明确了企业家的真实内涵之后有利于推动社会真正地发扬企业家精神。时下政界和商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做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商场如战场。市场变化风云莫测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家必须具备冒险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和素质。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真正的企业家是一群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源泉、始终与时俱进,并能把握机会进行开拓的人;他们以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为使命。更高境界的企业家则志存高远,终其一生追求伟大的事业,努力谋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企业家的价值观和目标层次远远超于生意人和经理人。

     记者:可以和家乡黄冈的企业家们说句“悄悄话”吗?

      陈九霖:做企业要有长期目标,我的终极目标要做一个有差异化的企业家。现在的人都在为规模、赚钱做公司,大部分企业家都讲,我做的比你大、比你好、赚钱比你多,在我看来这种计较毫无意义。如我在《商业的逻辑》开篇所提到的,千百年来,很多人赚到钵满盆满,成为富豪,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传承,名字和事业没能留在人间。有多少赚钱的人能得到传承呢?有多少当年的首富也好、富豪也好,在历史上有他一笔呢?相反,范蠡、子贡、白圭这些并非同时代最有钱的人,甚至跌倒了永远没有爬起来的胡雪岩,他们的名字却留在了历史上。为什么?因为,除了财富以外,他们还有思想和精神在传承。别看有些人目前很辉煌,众星捧月,但从长期来看,今天辉煌没准明天就暗淡无光了。我曾经也非常辉煌,亨利·基辛格和我一起吃过3次饭,约旦国王和王后请我到皇宫吃饭……但是,最终却经历了那么多波折。所以,在台上看上去很辉煌的人,未来的结果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对我来说,除了创造物质财富之外,我要在精神的传承上有所作为。我写《石油衍生品合约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地狱归来》和《商业的逻辑》这些著作也好;经常发表论文和文章也好;甚至筹划以本人为原型拍电影和电视剧也好,并非不务正业,而是在做传承的事业。有了这些精神财富,顺便也会赚到大钱。

QQͼƬ20171012160903.jpg

     希望黄冈的企业家们能够发扬革命老区的精神传统,要有大视野、高格局。我们失败了不要气馁,因为比起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挫折和失败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而已,踢开或绕过,跌倒了重新站起来。同时,要抱团取暖,相互提携,团结合作。在这方面,浙商、闽商和晋商做得比我们强。我们黄冈籍企业家,可以通过政府协调、中介组织以及资本连通,形成自己的企业家团队,逐步形成有视野、讲诚信、重道德、敢担当的新楚商队伍,在全国打响黄冈楚商这一品牌。在追逐“中国梦”的年代,黄冈一定会涌现做大事业还能传承事业与精神的伟大企业家!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