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茶之旅一脉相承 茶之道源远流长
2018-01-21 09:56:17   来源:未知

                                                    

                                                   英山人汪龙溪呼吁“茶叶节的历史不能被湮没”

本报讯(鄂东晚报记者 邹德祥)“英山茶叶节连续办了22届,这是一段历史不能湮没,希望能一直延续下去”。4月23日,湖北大别山宝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龙溪通过媒体呼吁了他的想法。

1992年,英山县举办首届茶叶节,连续举办了24届。2014年开始,该县创新节庆举办形式,融入更多的旅游、文化元素,将茶叶节更名为“茶文化旅游节”。更名后的“茶文化旅游节”到今年是第四届。

土生土长的英山人汪龙溪于2000年元月创办湖北梦丝家,在他的带领下,梦丝家蚕丝被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13年7月18日,他又创办湖北大别山宝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大别山宝成为大别山地区特色农产品对接大市场的重要窗口。

汪龙溪认为,茶文化旅游节的更名接地气,又适应了趋势和潮流,但在举办届数上宜加上之前的22届茶叶节,他建议今年的节会定名为“第26届英山茶文化旅游节”,更好地彰显英山茶的悠久历史,还能凸显英山茶叶种植的传统,扩大英山举办节会的影响力。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柏云是茶叶节制茶大赛上出现的“首届茶王”,徐柏云也赞同汪龙溪的想法“英山茶叶是一部风云史,记录了茶人的酸甜苦辣,过去的历史不能断层啊”。

旅游营销策划专家阮灿如告诉记者,节会届数的变化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异,折射出茶叶历史的长短,茶叶文化底蕴的深浅,希望当地政府能引起重视。著名旅游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景奇认为,汪龙溪的建议很好,英山县重点是要做好茶文化旅游的内容和品牌,把失而复得的“英山云雾茶”商标打造成名品名牌,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节,促进茶叶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努力让英山茶香远播,茶乡繁荣。

-------------------------------------------------------

记者手记:

归来吧,那段被“遗忘”的茶叶史!

邹德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

因此,茶叶历史的长短,关乎历史文化的长度、宽度、厚度,也代表一个地域“茶的名气和地位”。

与某些节会活动的百年史相比,英山茶叶节会的历史似乎太短暂,但这20多年的“历史”,又何尝不是未来百年茶叶节会风云史的铺垫?

20多年来,英山茶人不仅试图承担起一个产业发展、繁荣记录者的角色,在这条并不漫长却充满奇迹且曲折跌宕的爱茶种茶兴茶之路上,用梦想和荣光,用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奏响了茶乡放歌,传递了茶乡风采。对于英山茶而言,荣耀与踌躇伴随着茶香袅袅弥漫长达数年。英山茶的牛气与尴尬似乎如影相随,这段特殊“记忆”的背后,又凝聚着无数茶人的坚守与努力。英山茶,一部风云变幻的“茶叶风云史”。

在此,我们对千百个“汪龙溪”表示敬意,他们始终心系英山茶的发展。

“历史”不能断层。品牌符号需要时间累积和历史积淀。一杯香茗的背后,浸透了茶文化、茶人的故事,茶与当地民俗的点点滴滴。“26届”的背后,说明英山不仅有好茶,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节会历史。期待游客来英山不仅仅是喝茶、采茶,还能通过茶产业的辐射和影响,加深对英山文化、民俗、地理、风情的了解和认识,让数千年的茶文化融入人们生活。

归来吧,那段被“遗忘”的茶叶史!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